专栏名称: 伪砖家说经济和投资
最敢说真话的中国经济原创干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宝  ·  历史罕见,超11亿股封涨停,DeepSeek ... ·  昨天  
有限次重复博弈  ·  #生活手记#怎么一夜之间外国小姐姐都不见了? ... ·  2 天前  
秦朔朋友圈  ·  《封神》,费翔 ·  2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英伟达,突发利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伪砖家说经济和投资

要救市,先打2000亿!

伪砖家说经济和投资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10-26 18:56

正文

大家总说,在股市里面,最厉害的是GJD。

因为低点是他们买出来的,高点也是他们砸出来的,高抛低吸特别精准。

最近恰好就有新闻披露,说是三季报显示GJD基金已经清仓。而事实上,早在一季报时,证金系救市基金就已大幅退出,一个季度撤出了70%的资金,基本上算是精准逃顶。

这水平,可比国足强多了。

1.

一直以来,金融行业的信仰就是“市场有其自身规律,涨跌由市场去决定”。

从理论上讲,不干预市场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选择,但现实从不完全遵循理想,央行乃至国家更不能按照理想去处理现实问题。

在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央行都认同:央行作为金融市场最后的救助者,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市场价值一个稳定的标杆指引,用来重建市场信心。

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不论是美联储也好,日本央行也好,欧洲央行也好,也都是直截了当救市的。

因此,A股救市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适当的引导让市场回归价值,避免出现核心资产的恶性崩溃非常必要。

我们已经看到,10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刘、一行两会齐发声,以及后续的暖风频吹。但是还不够,因为仅仅靠政策方面的喊话,行情很难持久。

在持续下跌的市场,首先要解决信心的问题。相关领导的政策性喊话,只能是缓解市场的担心,或可形成所谓的“政策底”。但基本不可能只靠喊话就能止跌回稳,否则中国股市就真是太奇葩了。

在A股历史上,“政策底”和“市场底”也总是不同步的,2015年的反弹也是一波三折。

只有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才是定海神针。与世界各国政策救市相似,作为手握重器的货币首脑部门,央行对股灾持续暴跌的定性,以及救市维稳的态度和力度,最终决定了一轮政策救市的成败。

2015年的最后手段,就是国家通过证金公司直接买入股票。央行给与无限制的贷款支持。这才是我们所说的救市“终极武器”。

既然几大经济报、证券报屡次强调中国经济稳中向好,A股处于历史估值的底部,没有继续大跌的基础,投资价值凸显。那么,为什么央妈不能够动用真金白银进场呢?

用日本央行原委员须田美矢子的话来说:

“我们将牛牵到水边,告诉它们水的味道不错,但它们并不喝。所以我们应该亲自喝水,向牛展示水的味道很好。”

2.

1989年底,日经指数冲上39000点之后,就陷入了30年的大熊市。

2003年一度跌至7600点,跌去了80%。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给日本股市以重创,到08年和09年底,最低点竟然跌至7000点以下。

为了鼓励大家购入股票,日本央行决定亲自出手购买股市资产,在2010年底进入股市。一开始购买规模还很小,从13年开始,将年度购买规模确定为3万亿日元/年。

到现在,日本的ETF资产重量也就26-28万亿日元,而日本央行所购买的ETF资产占比高达80%。你能想象,沪深300基金的80%都被中国央行所购买么?

这才是真正的与散户同在,为国接盘呀。而现在,大家也希望看到央妈能够向日本央行学习,给“牛们”亲自示范下如何“喝水”。

否则,GJD三季度还在清仓,而那时候大盘在2700点左右,现在呢2600左右,这叫其他人怎么想?是不是GJD觉得2700都太高,得要卖股票,那2600怎么可能让GJD回头?能是一个最终的靠谱大底吗?

做的永远比说的更重要,身体永远比话语更诚实,关键时刻、关键点位我们需要GJD稳住军心,剩下的再交给市场。

不该管的不要管,但该管的必须管。这是担当,也是责任。尤其中国股市,包括其他一些金融产业,本身就是非常不成熟的,可以说是未成年的,放任自流,必然会酿成灾祸。

即便美国这样很讲市场经济的国家,还有“暴跌保护组”(美版GJD)呢,咱们A股其实就是舶来品,这点该学还得接着学。

2015年中央证金临危受命,成为继汇金和社保之后第三股代表国家意志的GJD基金。 交易数据显示证金实际动用的资金最多不超过5000亿人民币,实际上运用规模约为2000亿元左右。

这一次政府要救市,要不也先打进2000亿?

3.

最后,伪砖家还是跟大家说几句心里话。

大家参与股市一定不要加杠杆,并且最好不要买股票,而是投资指数基金。

年轻人,最好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股市上。股票市场不是年轻人应该去的地方。对年轻人来说,玩股票就像爱上赌博一样,是在浪费生命。

炒股,损失的不仅是钱,最重要的是会耽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个人才干的提升。

牛市的时候,人人都是股神,大家都以为找到了致富秘籍。但到了熊市,就是抹杀各种交易模式,摧毁信仰的时候。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不要幻想你能够在股市里像浪里小白龙一样如鱼得水,财富快速积累。更常见的情况是,左右挨打,反复被收割,最后成了羊蝎子。

没有人能够与趋势为敌,也不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专业投资者。我们投资指数基金,赚的只是一个市场牛熊转换的平均收益,是用时间和耐心来换取收益。

回到当下,熊市很诛心,但也无需恐惧了,真要再跌破2500点,监管层肯定比我们还要急,到时候必然倒逼更有力度的政策出台,也许真的就GJD重金进场了。

我们只需要知道2500点不可能是顶部,3000点也不可能是顶部,那是什么?是底部区域。明白这点,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耐心拿着呗,均值回归是市场的铁律。而市场跌的时候总是跌过头,涨的时候也照样会涨过头!

底部区域入场,获利丰厚是迟早的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