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面前保持一种克制的深情,是导演一项可敬的素质,也是对观众的尊重。
最近几年,偶尔会有伊朗电影在国际舞台亮相,让大家感到十分惊艳。
其实,伊朗电影中,还真有不少经典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部伊朗的好片——
《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个孩子,但更像是一个献给大人的童话,看着影片中的兄妹,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自己的童年。
虽然每个人的境遇不同,但那份单纯、天真与善良,是一样的。
妹妹与哥哥清洗鞋子时吹起了肥皂泡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阿里的小男孩和他的妹妹,他们
家住在伊朗德黑兰南部的贫穷地区。
影片开始,阿里去修鞋匠那里取妹妹的粉色鞋子,这是妹妹唯一的鞋子。
鞋匠帮妹妹修鞋
然而回家的路上,阿里不小心弄丢了这双鞋子,他心中非常愧疚,但父母买不起新的鞋子。阿里求妹妹不要告诉妈妈,他回头去找,然而没有找到。
之后的日子,妹妹早上穿着阿里那双破破烂烂的运动鞋去学校,中午跑回家把鞋还给阿里,阿里再穿着鞋跑去学校上下午的课。
只有一双鞋,上午
妹妹
穿,下午
哥哥
穿
阿里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老师奖励给他一支圆珠笔。为了弥补妹妹,阿里把笔送给了妹妹,妹妹露出了笑容,不再和阿里赌气。
妹妹接过哥哥送的圆珠笔,笑开了花
然而,由于两人交换鞋子,阿里迟到了三次,而且都被学校主任抓到了,第三次,主任要把阿里赶回家,还好老师帮阿里求情,主任才同意给阿里一次机会。
老师知道阿里是个努力的好孩子,帮阿里求情
一天,妹妹发现自己丢失的粉红色鞋子被另一个女同学穿着,妹妹和阿里一起秘密跟踪,他们发现女同学家里也十分困难,而且她的爸爸还是个盲人,
于是,阿里和妹妹决定离开了。
阿里和妹妹没有要回鞋子
一个伯伯送了父亲一套园艺工具,父亲带着阿里去富人区,希望能帮富人打理花园挣些外快。
跑了很多地方过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工作结束后,主人家非常慷慨地给了他们很多酬劳,这让父亲既惊讶又兴奋。
父亲接过做园丁的酬劳,非常开心
回家的路上,阿里提出帮妹妹买一双新鞋子,父亲高兴地说,应该帮他们兄妹各买一双。
然而,喜悦是短暂的,由于自行车刹车失灵,他们撞到了一棵树上,父亲受伤了。
下坡时,自行车的刹车意外失灵了
之后,阿里报名参加了一个由市政府举行的儿童长跑比赛,季军可以得到
为期一周的暑假露营活动和一双运动鞋,他想帮妹妹赢回一双运动鞋。
5公里的比赛,阿里全力奔跑,却被一个小孩子恶意绊倒。最后的70米,阿里拼了命的冲刺到终点,瘫倒在地。他回过神的第一句是问自己是不是季军。然而他得到的答案却是冠军。领奖的时候,记者想给阿里拍张照片,但阿里心中极其难过,哭了出来。
因为只有季军的奖品才有一双鞋子。
阿里赢得了冠军,但他只想要季军的运动鞋
沮丧的阿里回到家,感觉有些无法面对妹妹,他脱掉完全损坏的运动鞋,漏出了脚上磨出的水泡。他已经非常努力了,但现实终究是现实。
阿里的鞋
阿里把脚浸泡在院子中央的水池里,水中的鱼儿们仿佛受到召唤围拢过来,轻轻亲吻着阿里的脚。
而阿里不知道的是,父亲此时已经给他和妹妹各买了一双鞋。
《小鞋子》的导演和编剧都是伊朗人 马基德·马基迪,在波斯语中,
影片原名的意思是“天堂的孩子”
,所以也有人这样给影片命名。
不过如果这样的话,就和1945年的一部法国电影重名,所以更多的时候,大家还是把这部影片叫做《小鞋子》。
影片的故事很单纯,
带有一种强烈的克制,几乎没有在煽情上面花费篇幅。
但与此同时,却可以在这些看似冷静而单纯的讲述后面,察觉到导演满含深情的创作意图。
他并没有因为观众会喜欢煽情,就去消费这些戏剧张力与情感,因为这样做虽然看似会让情感更强烈,但也同时会让情绪变得廉价。
祭祀时,正在准备茶水的父亲忍不住流出了眼泪
在故事面前保持一种克制的深情,是导演一项可敬的素质,也是对观众的尊重。
不过,虽然影片看起来没有什么花哨的、外显的技巧,但导演却利用朴实无华、不容易被观众察觉的电影语言来讲述着这个故事。
比如影片中有很多奔跑的桥段,但观众在看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涣散,如同被镜头抓住一样。造成这种张力最主要的原因是
摄像机刻意减少了对奔跑角色前方空间的表现
。
妹妹向家里奔跑,要把鞋换给哥哥
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悬念
,也就是当角色移动的时候,我们其实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他的前面有没有障碍物?接下来会不会出事?于是视线就如同磁石一样被镜头所吸引。
与此同时,也
用一些前景强调了角色奔跑的速度,更强化了这种悬念。
哥哥向学校奔跑的镜头,设计了很多前景
又比如对光的运用,当影片结尾时阿里双脚放在池塘中的时候,导演设置了镜头和光源的角度,让阿里身边的池水闪耀着斑驳的光。
光的运用
或许,对于一个克制的导演来说,这样程度的抒情已经是他对自身情感的最大化表达了。
说起来,一个朴实无华却好看的电影,常常会有这些内敛的不易察觉的技巧,而这种
将技巧化于无形之中的做法,是对不懂影视语言的观众,最为尊敬和友好的。
说回电影,影片讲述了阿里和他的家人们,在贫穷所带来的各样强大的生活压力之下,坚守善良的本心,努力坚持下去的故事。
父亲说:这些糖是属于寺庙的,只是暂时给我们保管,我们不能用
刚刚拿到第一笔钱,自行车闸就失灵,刚刚洗干净新鞋,就下雨然后掉入臭水沟,这大大小小的苦难与挫折似乎不知道在哪一秒就会来临。
说实话,
导演对于贫穷的表现非常写实
。很多观众并没有影片相似的经历,甚至也没有同样的文化背景,却同样被感动了。
电影故事背后所刻画的人性是无界的。
阿里他们一家在贫穷和困苦中保持了自己的善良,他们用尽全力去生活,从未用不义的手段去获得过什么,他们也充满同情,看到女孩的父亲是瞎子以后,便不再追问。
妹妹丢失的鞋穿在了这个女孩的脚上
不过,当阿里费尽全力去冲过那最后的70米跑道,却没有获得第三名时,他看起来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