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识局
欢迎关注识局!我们提供一手的政策资讯,并有丰富的线下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央行又出手,时机刚刚好 ·  3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国企实名喊话多名员工:回来上班! ·  5 天前  
新华社  ·  可怕!出租屋里竟堆满了肉毒素 ·  5 天前  
人民日报  ·  首次入围!恭喜郑钦文!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识局

厉害啊深圳!2016不少指标领跑一线城市,面对三位大哥一点没示弱

识局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20 11:34

正文



文/识局小分队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近期,各地两会陆续召开。透过各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各自2016年的改革发展成绩单也陆续亮相。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各自均有“绝活”。但识局君还是不得不提:深圳这份答卷看点相当相当多。




9%的GDP增速:四城市最高

 

经济新常态下,GDP增速由过去的高速转为中高速运行。但是,降速不是失速。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尤为重要。近年来,作为先发地区的一些省市经济增速相对回落,不复当年的两位数增长。相比而言,深圳去年取得的9%的增速,在一线城市中最为夺目。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深圳市长许勤在今年深圳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超过1.93万亿元,同比增长9%左右。

 

这一增速数字,超过广州8.1%的GDP。且从总量来看,与广州只差200亿。与香港GDP来比的话,因汇率原因,深圳今年无法超过香港——深圳1.93万亿,换算港币是2.17万亿,而预计香港今年会达到2.34万亿元,还差1700亿港币。

 

2016年10月,香港大学公布2016年第四季宏观经济预测报告。报告预计,今年全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达2.34万亿元,实质GDP增长为1.5%,较去年的2.4%增长为慢。如果2017保持增速,香港GDP可达2.3751万亿。

 

而如果深圳2017年再来一个9%,可达2.3653万亿,即将追平香港,当然在汇率稳定的情况下。

 

截至目前,北京和上海2016年的GDP数据尚未公布,但据初步预计,增长量均为6. 7%左右。

 

可以确定的是,在我国四个全球城市中,深圳GDP增长居第一位,大幅度领先于其他城市。细观深圳经济增长,投资增速之高尤为值得关注。

 

2016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4056.9亿元,增速达23%、创22年新高。有深圳的官员坦言,深圳的地下管网、道路设施等已有大量“欠账”。过去一年,在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的投入均创新高,而且未来几年仍有大量潜力可挖。




财政收入增速名列前茅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比GDP更重要的财政收入,这才是真金白银。打个比方说,GDP反映的只是母鸡的块头,而财政收入是其下蛋能力的体现。2016年,深圳可说是“母鸡中的战斗鸡”。

 

先看数据对比:

 

北京: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5081.3亿元,突破5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5%,完成了年度预算任务。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九成,而科技型企业、总部经济、金融业等优势行业对财政收入增长形成较强的支撑力。

 

上海: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06.1亿元,比2015年增长16.1%。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25.4亿元,增长11.4%;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80.7亿元,增长20.9%。

 

广州:201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281.1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1.4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02.2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9.3亿元,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预算收入28.2亿元。

 

深圳:2016年,全市公共财政收入790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36亿元,增长15%,四年翻了一番多。按照目前经济指标,最近两年深圳地方收入增幅达1000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出财政收入已达4亿元,全国居首。

 

财政收入的增长也意味着深圳的块头越来越大,对全省乃至全国的贡献越来越大。

 

深圳以全国约万分之二的国土面积、为国家贡献了百分之八以上的增量收入,成为全国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我们过去说,中央寄望广东、深圳发挥“两个支撑”作用,在GDP上的经济总量支撑,引领转型升级的支撑。现在对深圳来说则又多了“一个支撑”:财政收入支撑。




研发投入比重北京最高,深圳次之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下,深圳的“成色”更加凸显出来。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是衡量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国际上通常用这一数据来衡量一个地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

 

随着科创中心建设的推进,2016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3.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上年的29件提高到35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6.2%。

 

但上海离深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深圳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至4.1%。新增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210家,累计达1493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50%,占全国一半;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40%。

 

由于北京、广州2016年的研发投入数据尚未公布,我们先来拿2015年的数据进行对比。

 

2015年,北京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138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01%。

 

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3.73%

 

广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

 

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4.05%。



四个城市中,北京研发投入强度最高,深圳其次。这个数据想必是很多人意料之中的。北京坐拥“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三大科学城与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北京,自然研发投入强度最高。而深圳4.05%的研发投入比重也已超过不少欧美发达国家。

 

《深圳市2015年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白皮书》显示,2015年,深圳市国内专利申请总量达105481件,有效发明专利达83903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73.73件(按照2015年年底常住人口数1137.89万人计算),约是全国平均水平(6.3件)的12倍;PCT国际专利申请达13308件,占全国申请总量46.86%(不含国外企业和个人在中国的申请),连续12年居全国各大中城市首位。

 

而且,与京沪不同,深圳一是缺乏大院大所,二是缺少国有企业,创新投入的主体更多是企业。而这正反映了深圳创新发展强劲的内生动力所在。




企业总部数量北京遥遥领先

大哥还是大哥 不过小弟也没示弱

 

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16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中国有110家企业上榜。

 

其中,58家500强企业总部位于北京,这一数值在榜单中一马当先。

 

上海作为中国另一经济中心,拥有9家500强企业,虽较之北京数量锐减,但结构更为全面。金融、房地产、能源、制造业等企业占据主要地位。多元的发展模式让其产业结构更合理,也更加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广州深圳两地在地缘上有着无可睥睨的优势,毗邻港澳,靠近台湾,再加上位于沿海地带,经济发展的形式非常迅猛,也彰显着更为鲜活的生机。2016年,广州有3家企业入围世界五百强,深圳5家。

 

可以说,当下的深圳集聚了目前中国最优质的一批企业。全球通信制造的龙头华为,房地产业的老大万科,互联网领域的腾讯,金融领域的招商、平安,无人机翘楚大疆,基因科学领域的华大,快递领域的顺丰等等,面其共同点是:都是深圳的企业,而且都是深圳土生土长的企业。

 

这片土壤某方面,确实有着北上广都不具备的某方面的魅力。而且,优质企业向深圳集聚的势头正在延续。比如,中国互联网的三大巨头齐齐亮相深圳南山,成立各自国际总部。阿里巴巴在深圳后海CBD中心建成国际运营总部,腾讯在南山区再起一座腾讯滨海大厦,百度也在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建成国际总部。




2017 风险挑战分析:

控制房价、治理雾霾、深化供给侧改革

 

在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许勤指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的诸多挑战,既反映了深圳对下一步发展态势的理性思考,在一线城市遭遇的问题中也有代表性:

一是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过快,对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提出更加紧迫的要求。

二是基础研究机构较少,创新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不足,难以满足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需要。

三是特区快速发展中积累的违法建筑、水体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公共安全基础还不牢固。

四是城市建设管理标准和精细化程度不高,与国际一流城市相比还有差距。五是公共服务攻击还存在不少短板,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缺乏,部分区域和时段交通拥堵。六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行政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些公职人员干事创业劲头不足、责任担当意识不强,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

 

此外,房价问题亦是影响一线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年初的一线城市房价暴涨、到之后的地王频现,再到各大城市先后出台调控政策,2016年的房市可是相当的不太平。基于这种情况,深圳、北京均在两会中提出了2017年的房市目标。

 

《深圳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投资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有效降低高房价对实体经济的“挤压”影响。

 

北京两会也传出消息称,北京楼市调控的目标是稳定房价,要建立房地产发展的长效机制。今年要大力推进自住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让住房真正回归居住属性。

 

成绩也好,挑战也罢,深圳的2017年将继续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察样本。从深圳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突围的出路,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症结和问题。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