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先生
有幸与你见证这个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大学微服务  ·  征集 | 师生校友们快来参加“光影乡村”摄影展啦! ·  2 天前  
四川大学微服务  ·  征集 | 师生校友们快来参加“光影乡村”摄影展啦! ·  2 天前  
字节跳动技术团队  ·  前端、AI、后端免费学 | 青训营 X ... ·  5 天前  
字节跳动技术团队  ·  前端、AI、后端免费学 | 青训营 X ... ·  5 天前  
译中人  ·  【兼职】俄亥俄州立大学中国办事处招人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先生

当前我们教育最糟糕的一点

智先生  · 公众号  · 教育  · 2024-09-30 21:00

正文

是什么让一位母亲在大白天,人流密集的校园门口长跪不起,且苦苦相求,让“学校取消钉钉”?

只是一个水壶。

按照当地教育部门的说法,事情的直接起因,是孩子忘带了水壶,该家长大声呼唤孩子未果后,情绪才会这么激动,与网上热议的钉钉打卡无关。
不过,一个水壶,能把家长逼得跪地相求,很难说它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长久以来,家长们着实被打卡软件折磨得不轻。

本来使用打卡软件的初衷,和早期的校园通、校讯通类似,主要给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动态,顺便传递相关校务信息。

可由于学校的事务越来越多,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要以打卡的形式进行,以达到电子留痕的效果,慢慢地,打卡软件侧重点集中在了校务上。

大家也变得谨慎起来,学生害怕漏打卡会挨老师批评,家长怕连累孩子受责罚,影响学习,老师也怕漏了一个,完不成月度考核。

可以说,打卡软件变成人们头上的金箍,对人时刻进行着PUA。

有网友在评论区说,“学校的打卡软件可比单位狠多了”,公司只要求上下班打卡,可学校却以“一切为了孩子学习”的名义,让家长进行频繁打卡。

90后家长十分怀念小时候的模式,那时家长检查完作业以后,直接在一张表格上打勾、签字、确认就好,讲究一个高效简洁。
没想到轮到他们当家长,却要遭这大罪,上班要打卡,下班了还要给孩子打卡。

其实家长们不是反对学校让督促孩子作业和学习的要求,毕竟家庭教育也是非常关键的,某程度上甚至比学校教育还重要。

可大家伙实在对不论大事小事,都要打卡确认,并上传视频的繁文缛节深恶痛绝。
最糟糕一点,正如上面提到的,万一漏打卡了,还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虽然多个地方早已三令五申,要求学校不得布置“打卡式”作业、上传学习视频,或者强制要求家长评改作业,但在实际落实上,效果怎样真不好说。

家长跪地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现在想当家长真挺不容易的,不管是幼儿园,还是中小学阶段,形式教育主义的痕迹都越来越重了。

就拿幼儿园来说。不少家长在网上大吐苦水,说幼儿园的亲子作业“太能折腾人了”。

幼儿园说要养蚕,于是家长们便满世界寻找桑叶,街道上的桑树都被薅秃了,只能在市场买,本来市场没有卖桑叶的,因为家长们的“刚需”,特意开辟出了卖桑叶的摊档。
与养蚕类似的,还有寻找枫叶、核桃树叶,很多城市哪里有这玩意儿,于是某宝催生了提供“作业所需绿植”的销售链,无论是枫叶、核桃树叶,还是桑叶,都能批发买到。
有位家长说,自从娃念幼儿园后,动手能力和心智水平有没有提升不知道,反正他自己是成为了手工达人。

学校经常会布置一些手工作业,要求以环保废旧物品为材料,可无论是自制绘本、废旧纸箱搭建筑,还是蛋壳里绘画,大多超出了该年龄段孩子的心智。

于是本来主打亲子协作的手工作业,变成父母们的独角戏。

如果说以上这些,还算是正常人类能做到的范畴,那么像“数一亿粒米”“数3000万颗沙子”,就真的完全反人类了,纯粹把家长们按在地上使劲摩擦。

来自学校的零零碎碎,让很多家庭纷纷攘攘、鸡飞狗跳。

事实上,就算孩子们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中学,也并不意味着各家长就能“脱难”。
因为除了各类五花八门的打卡软件,让家长们最头疼的就是始终摆脱不了的素质作业。

没想到娃都上小学了,依然还要搞手工作业,而且随着年龄段的提升,学校给出的任务越来越复杂,耗费成本也水涨船高。

比如在前段时间,“谁在大量购买空牛奶盒”这个话题就成为了微博热搜。

有些学校要求学生每月上缴空牛奶盒,美其名为环保作业。

嘴上说是“不要求数量,自愿参与”,可架不住家长们的虚荣心,都不想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有的家里空牛奶盒不够,就去买大批盒装牛奶,喝不完倒掉也要凑够业绩,有的则挨家挨户上亲戚朋友家众筹。

到后来,万能网购平台出现了一项奇葩商品,“批发空牛奶盒,已处理洗净晾干,100个28元包邮”。

素质作业进行到最后,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要是往深处想,如果负责回收学生环保作业的人,自己就开了网店,专门批发空牛奶盒的,岂不是可以做到从供应链到销售链通吃?
毕竟同一批货物循环无尽,左手进右手,成本不变,唯有利润在飙升,这是妥妥的一本万利了,关键风险还低。

阴谋论的东西暂且不论,可如今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风气,的确后患无穷。

这种甩包袱式的教育模式,不能帮助孩子形成独立性格是一方面,另外也削弱了责任心,增加他们的依赖心理,反正有什么搞不定的,丢给父母兜底就好了。

还有一个,就是会加剧攀比心理,学校搞各种环保作业评比,口头说的是不论数量,着重过程,可最终获得优秀奖励的,往往是上交数量最多的学生。

这比拼到最后,又是拼家庭财力,除了给家长增添麻烦,助长有钱家庭孩子飞扬跋扈的心态,让穷苦家庭孩子变得更加自卑以外,毫无意义。

与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家长来说无疑是权威性更大的存在,地位毋容置疑,可当学校的教育方式在无形中产生畸变后,带来的后果难以想象。
很多人把原因归咎于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因为他们是学校里与孩子接触最多的人。
先不说教不严,师之惰,就说平时各种奇葩的手工作业、任务,不也是老师们给布置的嘛。

听着挺合理,可轻易就把家长和学生负担变重的锅甩给老师们的话,有点草率了。

目前很多学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愈发严重,不是在教育链条里处于底层的教师群体所能做到的。

都知道教师天职是教书育人,而学校的宗旨当然是抓好教育教学。

可目前的情况是什么样?教师的主业不是再是纯粹的教学,而是日益加重的“校务工作”——

无关重要的会议频繁召开,主题不是王婆卖瓜,就是批斗审查;

大大小小的工作报告一个接一个,现在数字媒体都高度普及了,有些地区的学校,竟然要求老师们不能用电脑写报告和教案,全要手写,说是这样才能不忘本;

更绝的是,有的学校因为校务工作做得特别“扎实”,自此成为“迎检专业户”,来自各级部门的突击检查络绎不绝,有很多工作压根与教育关系不大,却硬是被摊派到学校。
于是教师们遭殃了,原本教务工作就挺繁重的,还要被压榨休息时间,来完成学校的KPI考核和面子工程。

长时期加班加点,老师们变得疲惫不堪,上课期间自然无精打采,甚至出现“实在顶不住,趴在讲台上眯一会”的情况。

不过长期绷紧的弦,终有崩掉的一天。

去年郑州发生了一起自杀悲剧,一年轻女教师由于不堪校务过重,和学校的过分压榨,选择自我结束生命,年仅23岁。

就算生理上勉强能顶住校务压力,可在工作上,不少老师为了完成上级任务,只能被迫牺牲教学主线,变得“不务正业”。
这些都是形式主义惹的祸。

难怪有教育从业者自嘲:作为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忙,但忙的不是教学、备课;而校方什么都要管,就是不管教育。

部分学校已经把工作重点完全颠倒,但奇怪的是,这些学校往往能另辟蹊径,在教学上主打素质教育为亮点,来掩盖师资、教学不断走下坡路的痛点。

很简单,校方高层都把精力花在准备和迎接检查上了,他们基本都是不用上课的,别说深化教研工作了,甚至连了解教案的动力都没有。

可他们懂什么是粘贴复制,只要把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引进来”就好了,所以才出现了满城寻找枫叶的人群,以及铺天盖地的环保作业。

这种不结合国情和实际,对西方教育盲目机械化的抄袭式借鉴,除了酝酿出四不像产物,浪费公共资源和家长们的精力以外,没有丝毫教育意义可言。

显而易见,目前教育陷入了一个怪圈,老师和家长互相内耗,却不知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归根到底,作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教学主阵地丢了,这是最糟糕,且可悲的一点。

什么时候学校能对师生、家长们少一些折腾,让教学多一份专注,让教育回归本源,才真正配得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赞誉。

—— END ——
往期文章
《美国是如何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