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微信团队在
2017微信公开课PRO版
上发布了
《2016微信数据报告》
,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微信之父张小龙还在现场明确了
微信小程序
正式跟用户见面的时间。这一年,你的微信生活是什么样的?微信小程序又是啥东东?一起来了解!
晨报记者|苗夏丽
“今天我就是冲着小程序来的。”刘先生昨天从重庆飞到广州,参加2017年微信公开课Pro。他的主业是做第三方应用程序开发的,“上午张小龙解答了很多疑惑,不过还是要看上线后效果怎么样。”
12月28日上午,“微信之父”张小龙现身,进行了一场长达90分钟的“小程序”详解,并表示将在2017年1月9日正式上线。
从上午开始,记者的朋友圈和微信各大群就充斥着关于张小龙解释小程序的各类文字。
现场参加的开发者、微信公号运营者对越来越清晰的小程序,各有各的反应,担忧、叫好、观望……
▌
现场:张小龙现身,“释疑”小程序
今年1月的2016年微信公开课pro上,“微信之父”张小龙第一次现身,其演讲也是刷遍朋友圈。当时他表达了一个观点:在一个移动互联网非常发达的时代,参加会议是挺浪费时间的。当时的演讲结尾,张小龙也强调:“确实我个人不太喜欢参加会,我认为将来的会议是五年以后大家戴一个眼镜,坐在家里看跟在现场看是一样的效果,我很期待那一天。”
不过这次,张小龙还是现身演讲了,尽管演讲仪式仍然表示不愿参加会议,但还是演讲了长达90分钟,主要围绕微信“小程序”。
在张小龙的90分钟演讲中,有一半时间是回答了大家关心的小程序相关的问题。比如:
小程序有入口吗?
小程序能不能下载?
小程序能不能订阅?
小程序能不能分享?
小程序能做游戏吗?
小程序能被搜索到吗?
小程序能推送消息吗?
小程序和公众号什么关系?……
当然,张小龙给出的
答案多数是否定,或者是限制性的
。小程序是:
没有入口的;
不用下载;
不能订阅,没有粉丝的概念;
不能做游戏;
没有流量红利;
和公众号是独立的关系;
不能推送消息,除非用户允许;
小程序不能分享到朋友圈,群里和聊天可以分享。
小程序的各种“不能”和限制,与张小龙的理念一脉相承,即“用完即走”。
张小龙说:“微信是一个工具,工具的特性就是用完即走。”很多人认为微信是一个平台,“但我不这样认为。
微信是一个工具,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我并不认为一个工具是一个很低层面的东西,事实上人类从原始人进化智能人类的过程,就是因为人会制造工具……如果说我们要做一个平台,我会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对于好的工具它就是应该有一个很强的属性,就是提高效率,用完即走。”
张小龙回顾了PC时代以来的各种迁移,从网站web页、搜索框,到移动端浏览器,APP,以及这次的小程序。张小龙坚持2012年5月份在朋友圈发布的那个观点:
PC互联网的入口在搜索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二维码。
为此,他现场打开手机读了一遍。
▌
数据:95后和60后,喜好差距太大
今天,微信官方公布了一份报告,不少数据是按照年龄段分的,其中关于歌曲喜好,现场真是笑翻了。
00后喜欢TFBoys,90后喜欢薛之谦,到了60后就是广场舞的节奏了。
各位来好好感受下!
60后《歌在飞》
70后《没有你陪伴真的好孤单》
80后《走着走着就散了》
90后《演员》
00后《真心话太冒险》
歌好不好听我不知道,光看歌名,还真是挺符合的!
另外,95后用户和老年用户之间在通话时长、月均发红包的金额、微信运动步数也是各种差距。
据了解,这是微信第一次强调95后用户。
在微信的月活跃用户中,95后用户的占比在14%,而老年用户的用户占比只有1%。
▌
开发者反应:“三大门派”林立
而张小龙对于小程序的详细阐述和解惑,中午在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场馆内外,几乎每个人都在讨论小程序。先看看今天中午吃饭时的壮观景象: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组现场感受过张小龙演讲的开发者和公号运营者,这些人对小程序的看法基本是三大派:
担忧派、叫好派、阴谋派
。
门派一:担忧派
“我还是没有找到答案。”广州的一个第三方开发者冯先生说,每年的微信公开pro,他都会来,这次也是冲着小程序来的。“听下来,我们作为第三方应用开发者感觉没有方向了。过去几年,我们已经习惯了通过公众号进行导流的形态,但小程序出来没有入口、不能导流,用户用完即走,如何留存沉淀,如何进行精准化的用户运营……这些都没有答案,我们还要等小程序进一步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