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的决策部署,在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上精准发力,探索打造更具辐射力、引领力的文明交通安全宣传“桂林样板”,助推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取得实效。2024年,桂林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第五年下降,平均降幅12.29%;全市农村地区死亡人数同比下降40%,降幅创历史最高。
创新宣教模式,延伸“宣传周”覆盖面。
把“宣传周”深化运用作为道路交通安全防范的重要内容,下发专门文件,作出专题部署。市政府领导下沉一线,5个督导组全覆盖督导,以“4+1+1”六大举措为抓手,发动农村派出所、乡镇交警中队、村委干部、一村一辅警、两站两员等基层管理力量,悬挂横幅1.18万条,574个行政村启动LED屏的“亮屏行动”,1323个行政村启用农村大喇叭轮播交通安全提示,对国省道沿线371个行政村开展精准宣传,对1.15万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开展进村走访大宣传,切实以最强力度、最快速度、最大强度使“宣传周”成效纵深铺向广大农村地区。
创新宣传机制,构建“银发人”防护网。
针对近年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老年人占比超过50%、暴露出老年人出行过程中存在的避险能力不足、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把“银发人”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需关注的重点人群,开展“银发守护”行动,组建“交警+派出所+村辅警”宣传方阵,专题制作60岁以上群众出行安全提示、警示素材,通过微信群、大喇叭、LED屏、电话、短信、“面对面”等方式广为宣讲,同时,利用“护校行动”之机,劝导老年人接送孩童时交通违法行为,已宣传覆盖至100万余人次60岁以上老人。
创新警校共建,筑造“必修课”新图景。
试点推广,
推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交通安全课纳入学生“必修课程”,将七星幼儿园、育才小学以及桂林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教育中心等作为试点,创新设定以班级主题课、情景体验课为主要形式的交通安全课程,规划建设模拟体验区,受教学生已达70万名。协同联动,与桂林理工大学联合建设交通安全教育实践示范基地落地并使用,是广西高校第一家警校企三方共建适应新安全形态下的校园安全教育教学基地,已有7所大专院校师生先后在该基地参加13场交通安全培训教育专题活动。入校宣传,桂林各中小学校均设立法治副校长,部分学校聘请辖区交警大队民警担任,围绕“知危险会避险”“大手牵小手”等宣传主题,走进学校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宣传,累计组织1250场次,覆盖192所中小学、幼儿园。
创新社会领域,打造“全覆盖”好氛围。
建立政拘留所宣传阵地,全市所有拘留所交通安全宣教基地已建成,对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被拘人员实施交通安全宣传已实现覆盖率100%。新增大货车驾驶人宣传对象,实现能对2.8万名大货车驾驶员点对点发送交通安全提示短信,累计发送各类警示宣传短信6.2万余条,筛选出913名重点交通违法人员进行面对面精准宣传。拓展驾培学员安全意识养成,督促全市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调整学员培训内容,使其更加注重养成培训、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驾驶技能教学,累计29166名初领、增驾驾驶员接受培训;利用微信公众号共发布“一盔一带”推文26条,自行研发小程序对不戴头盔的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劝导时,让当事人扫码进行学习交通安全宣传视频、警示案例等,累计111686人次受到警示教育。凝聚志愿者公益宣传力量,累计组织17360余青年志愿者力量深入城乡社区开展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进机关单位”宣传活动461场,受教育8659人次,实现干部职工全覆盖,共同增强交通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