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博物馆书院
金钱,历史,艺术,未来! The Money, The History, The Art, The Future!与最顶尖的政商学界精英群体共赴书香之约。阅读丰富人生,江湖洞悉天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VC/PE/MA金融圈  ·  我近期到沪深二城一连见了十几个牛散,他们明面 ... ·  17 小时前  
Wind万得  ·  小米SU7 Ultra曝光,多款新品同台发布 ·  22 小时前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DeepSeek崛起,如何影响AI技术发展路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博物馆书院

《人生的智慧》| 博物馆奇妙页

金融博物馆书院  · 公众号  · 金融  · 2019-07-02 18:00

正文


导  读


《人生的智慧》可以视为是一本“人生的参考书”用来理解幸福和痛苦的本质,就是《附录和补遗》中的一部分。作者认为“人是有意志的动物”并以此为前提,诠释“幸福”与“痛苦”之间的关系。


本书探讨的问题十分广泛,几乎囊括了人生中所有的问题,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人在他人眼里是什么?什么是人生的智慧?智慧到底是什么?所谓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获得幸福,再无其他,一切的一切,最终极的目标,止步于此,也就是说,整本书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如何通过理解人生的本质,并通过调整自身的认知,更好地通达幸福之境。



人的自身

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因此,它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


人的自身之中,可分为两个方面的维度,一个是身体,即我们这个皮囊肉身,另一个则是身体内的意识,或是灵魂。除了取决于我们的身体是否健康以外,更取决于我们的心灵是否“健康”。第一个情绪是“敌意”;第二个情绪是“悲观”;第三个情绪是“胡思乱想”。


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是生命意志,这意志就是不断的追求挣扎,无目标、无休止的追求挣扎,但是,一切欲求的基本底色却是需要,当欲望得不到满足,即缺陷和匮乏之时,就是痛苦,所以,人从来就是痛苦的,为了摆脱这种痛苦,你就会也只能不断地去追求欲求的目标。当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之时,恭喜你,你确实获得了快乐,但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那只是短暂而片刻的欢愉,由于你的欲求获得了满足,因此也就失去了欲求的对象,那么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会袭击你,因为我们自身的存在本身又变成了负担和累赘,你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欲求之目标,循环往复,直到生命的尽头,不可自拔。所以, 人生就如钟摆,钟摆的一边是痛苦,另一边则是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如果说地狱是无边的痛苦和折磨,那么天堂除了无聊就再没有什么了。


人的财产

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


财产,能够保障一个人的生活需求,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理论就是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叔本华相当切合实际的建议,就是 要有理财意识,要保持节约,始终要有足够的本金用于产生利息,而本金是不能动的,只有利息是可以用于生活的,这样,就永远不会把自己限于被动和不确定的风险之中, 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有卓越的技能和才华能够获得金钱,但却把自己作为本金,认为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就成为了《穷爸爸与富爸爸》里说的那只在笼子里永不休止奔跑着的老鼠。而且叔本华老实来讲,是一个理财高手,尽管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但它也做了合理地投资,获得了足够让他安享晚年的财富,还有大量的闲暇时间能够去投入到自己热爱的哲学事业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叔本华确实是幸福的,达到了他自己设定的幸福的标准。

人的表象

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可以理解为: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即人们对他的看法,他人的看法又可分为名誉、地位和名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