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诺娅走CDT
那个徒步的女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潇湘晨报  ·  北京大学发布讣告:沉痛悼念 ·  6 天前  
湖南日报  ·  良品铺子被举报,官方最新通报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诺娅走CDT

当阅读遇上行走:33本户外好书

张诺娅走CDT  · 公众号  ·  · 2017-04-14 19:17

正文

“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这句泛滥微信鸡汤文的套话,竟然组成了我人生唯一保持20年的两大爱好:读书和走路。


今年徒步大陆分水岭4400公里的装备


关于户外、自然、荒野的书



在这篇文章里,我要给大家推荐33本好书。内容包括传记类户外纪实文学、自然文学典范、荒野文化和历史、长距徒步故事、喜马拉雅传奇、户外姿势装备指南、“流浪者”文学等等。


这33本书当中除了有1本是译作,其他32本全是由美国作家所著;而我阅读的也全是英文原版。美国的确是当今纪实类文学和自然荒野文学的先驱,书籍的思想深度、文字功底和影响力都属于世界前沿;其次是我在美国很难买到中文纸质书+功利地学习英语(宝宝就是这么诚实)。


阅读的饕餮盛宴从保存此文开始~


传记类户外纪实


开篇的3本书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户外传记,相继闯入好莱坞,也被中国的观众和读者熟知。它们都属于“非虚构类文学”(Non-fiction)作品,叙事手法和文学技巧在同类作品中出类拔萃,在全世界都有一定影响力。


《林中漫步》(比尔·布莱森

A Walk in the Woods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从阿帕拉契亚步道从新发现美国”。布莱森走上AT只是为了“体验”,他从熊吃人的故事写到阿帕拉契亚谋杀案,从宾夕法尼亚地陷的“鬼城”,写到对国家公园的吐槽。布莱森的语言风趣幽默,尖刻和博学跃然纸上。既有美式调侃和冷峻犀利,也有一针见血的英式嘲讽。电影质量低下,但是原著却是经典之作;阿帕拉契亚步道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美名,很大程度上也是归功于布莱森。强烈推荐。






《走入荒野》(乔恩·科莱考尔)

Into the Wild


这是一本反思现代性的作品。24岁的有位青年克里斯托弗化身“超级流浪汉”,从家中叛逃,捐掉存款、烧掉现金和身份证,带着简陋的地图、猎枪和大米,走入了阿拉斯加的荒野。这本书的作者Jon Krakauer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有名的纪实文学作家,他因出版了《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和《走入荒野》被称为“第一户外记者”,和主人公有着类似的性格和经历。


和电影不同的是,原著从根本上来说是一本美式纪实文学,作者对主人公的两面性都不回避,比电影更残酷和真实。作者纪录克里斯托弗的家庭、采访了一路上帮助过他的人们、回顾了自己当年凭着一腔热血去阿拉斯加登山的故事、探究了克里斯托弗的真正死因(电影进行了改编)。



这本书不宣讲情怀、也没有对男主人公的刻意评价,但是在作者从容乃至冰冷的字里行间,我们品出他的真正立场(具体我不说,大家去读)。





《走出荒野》(谢丽尔·斯特雷德 )

Wild 


电影《涉足荒野》也已火遍大江南北,也是对原书较为完整的翻拍。作者谢丽尔回首早年因为家庭不幸、丧母之殇之后引起的一系列“青春期中二迷茫综合症”,发扬勇敢的自黑精神,记录了吸毒、堕胎、滥交等一系列“迷途”故事,实则和徒步太平洋山脊步道没有太大关系。当年我本将心向明月,希望从书中得到一点户外知识,结果发现女主的户外知识比当时的我还少……





自然文学先驱


这个类别的四本书是诺娅认定的当今自然文学和哲学的基石。不过分地说,它们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20世界的荒野和生态保护,也成为了本篇文章里其他作品的精神内核。几乎在当代每一本跟旅行/自然/户外相关的书当中,都或多或少有它们的影子。


《瓦尔登湖》(梭罗)

Walden


梭罗的重要性,不在于他在城乡结合部造了一栋小房子、自给自足,也不在于他是多么提倡“断舍离”、有意义的生活,甚至不在于而在于他如何承接了艾默生的超验主义并发扬光大,而在于他是第一个敢于说出的人。"In Wilderness is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world”从此以后,美国人不仅逐渐完成了“惧怕荒野 - 敬畏荒野 - 保护荒野”的转化,工业革命之后第一次有人把自然界的“神性和美”传播到了政治家的耳中。梭罗对后世的影响,出世和入世并存。






约翰谬尔的N本著作

John Muir


约翰谬尔对美国荒野保护的实际影响更为深刻。他和梭罗一样热爱户外和登山,走遍了内华达山脉;其对High Sierra的描绘著作等身,很多竟然成为“网红畅销书”。他还跟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交好,把保护落实到了法案之中,推动了国家公园和西耶拉俱乐部的创立。个人认为,谬尔的文学价值不如梭罗和艾默生,文字也偏于描写和抒情。要了解他的精神,不如去读其传记。






《沙乡年鉴》(奥尔多·利奥波德

Sand County Almanac


利奥波德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他记录下了威斯康星西南部12个月的主要野外景观,从飞禽走兽、鸟兽鱼虫、花草树木,到首创的“大地伦理”(Land Ethics),他把对大自然的情愫上升到了哲学的境界。利奥波德也是美国林业局最早的奠基人之一,美国的第一片国家森林Gila National Forest即是他参与建立的。这本书的英文版本节奏缓慢,语言艰深(主要是各种动植物单词太多),建议和《瓦尔登湖》比较阅读。






《沙漠独居者》(另译《孤独的沙漠》,爱德华·艾比 )

Desert Solitaire  


如果说整篇文章我只推荐一本书,那就是这本Desert Solitaire。这应该是诺娅最喜欢的散文集,没有之一。译本肯定不如原著,译本肯定不如原著!





这本书讲述的是艾比在拱门国家公园的几角旮旯当守林人的故事。内容没有太多的惊心动魄,但艾比的语言短促有力、很有煽动性,散文的内容也和美国户外爱好者关心的问题相关。艾比是小说家出身,他的另一本《有意破坏帮》(The Monkey Wrench Gang)里,主人公海杜克等人为“让自然保持原样”进行“生态性有意破坏”活动,向以修建巨型水坝为代表的、违反和扭曲自然规律的征服自然行径发起了激烈进攻。艾比的文字读起来就是一个字,爽!强烈推荐英文原著。





The Abstract Wild

(尚无译本,Jack Turner)


七篇自然哲学家Turner关于“我们是否过度保护了荒野”的讨论,当年上“自然伦理”课程时让我茅塞顿开的好书。尚无中文译本。




“在路上”文学


不论《在路上》和《达摩流浪者》是多少年轻人的“圣经”,不管这种嬉皮流浪者文学引起多少人的向往,杰克克鲁克的影响力有多大,诺娅的读后感依然是:读不下去。


两本小说都自由流淌,并没有情节主线,充满了怪人和离经畔道者,纪录了那个“垮掉的时代”年轻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事实上,这本书的文字就和它的内容精髓以让“自由”,甚至“散漫”,口水话满篇,流水帐从头流到尾,我实在是没法感悟出太深层次的东西……


《在路上》


《达摩流浪者》



与之相比,我更推荐第三本“Walden on Wheels”(尚无中译本)。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背负重债的青年不因“脱贫”所迫而放弃追求生活、亲近自然的故事,男主从在沃尔玛做苦工、到在密西西比修栈道、去阿拉斯加冷脚翻汉堡、在北极圈做守林人,而且入学杜克之后,发誓“不再负债”,硬是在改造的mini van里偷偷生活了半年,每月的开支不超过3位数,是一个大胆的生活实验。




喜马拉雅传说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走入荒野》作者乔恩·科莱考的的另一本力作。我觉得它的别名可以叫做“喜马拉雅疯人院”。1996年的珠穆朗玛山难,从《绝命海拔》里大家可以品出个大概。这本书虽然以记者的态度、新闻报道的手法进行描写,还是引起了巨大争议。对喜马拉雅进行的商业开发,10年之后,依然是一个不会褪色的主题。




《雪豹》:彼得·马修森(Peter Matthiessen)和野生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前往尼泊尔研究喜马拉雅蓝羊,还想一窥稀有、美丽的雪豹。作者的妻子在旅途之前因癌症去世,所以整本书贯穿生与死、佛念与俗世、追求与虚空。对佛教有研究的同学不妨去读翻译版本,用英文读佛学词汇着实怪怪的。译者称这本书为“心灵朝圣之旅”,我觉得不如说是“灵魂探寻之路”。




Annapurna:《安娜普尔纳》,目前貌似没有中译本(?)记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攀登超过8000米山峰的攀登纪实,作者正是法国队长Maurice Herzog。对登山有兴趣的小伙伴不妨一读。



户外姿势指南



Trail Life(尚无翻译):“轻量化”教主雷贾丁的最后一本力作。雷贾丁夫妇完成过环球航海、高海拔攀登、摩托车穿越、南极雪橇穿越、徒步三重冠N次、独木舟穿越多个项目(OS: 他俩的人生经历大概就是“开挂”的体现,当代其他探险家无人可比)。雷贾丁是火箭科学家出身,所有徒步户外装备全部由自己制作,他的轻量化理念在这本书中体现地淋漓尽致,有很多观点到如今都属于“疯狂”的边缘。天才不是每个时代都有的。




《户外圣经》:书的原名是“登山:攀登的自由之路”,中译本的名字更体现其登山工具书的霸主地位。




Wilderness Guide:美国户外领导学校(NOLS)的教材,特别适用于户外领队和荒野徒步,其中关于迷路、领队职责和户外领导力、应急情况处理、复杂地形分辨、团队出行的食物分配等内容都让我大开眼界。目前貌似尚无中译本。




The Ultimate Hiker’s Gear Guide:“徒步王”思科卡的轻量化装备工具书,如果说雷贾丁的轻量化理念并非正常人可以模仿,思科卡的装备指南针的算是“接地气”。尚无中译本。




Ultralight Backpacking Tips:《轻起来》的插画作者这次开挂写书,内容比《轻起来》更深入、详尽,属于“进阶版”。




荒野文化和历史



《荒野与美国思想》(Wilderness and the American Mind):诺娅逢人比推荐的美国环境保护史+荒野史+自然哲学史,本是Nash的博士毕业论文,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从美国建国时期一直写到了20世纪60年代。这本书第一次让我知道了那些法律、步道、水坝、国家公园、林业局、约翰谬尔、梭罗、马歇尔、罗斯福等等人物和事件对我的徒步造成的直接影响。如果说之前的行走只是“经历和体验”,这本书第一次把我带到了表象的背后。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步道、美国自然政治体系、国家公园体系感兴趣的朋友。已有中译本。




Tangled Roots:阿帕拉契亚步道背后的地缘政治历史,书名愿意是“盘根错节”,指的是美国的政府和民间二者互相促进、共同推动长距离步道体系的故事。我在撰写《国家森林步道》当中的章节时用到了这本书里大量的历史资料。非常值得一读。




Backbone of the World:《世界背脊》,诺娅今年读过的让我陷入深思的好书之一,讲的就是咱的大陆分水岭!从科罗拉多最后的牧羊人,到怀俄明小镇上被矿地毒气“灭绝”的鬼城,到新墨西哥最后的牛仔,再到整个美国西部承载的纠结的人和土地的历史,这本书真正让我领会了川普口中的那个美国,那个城市大摇大摆、乡村荒凉贫瘠的美国。美国的西部人民保留着“边疆”的虚妄,坚守着自己所谓的“自足”,实则依赖着政府的补贴、被林业局的政策约束和践踏着。他们的坚守荒谬而心酸。西部在消失,边疆在消失。尚无中译本。




Cadillac Desert:《卡迪拉克沙漠》,500页的鸿篇巨著,作者(历史学家)近10年的深入研究成果,探求的是美国西部的水政治。美国西部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只贫瘠,可以说是建立在荒漠上的文明。而当今很多西部居民意识不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坐拥着无数个巨大的水利工程。“如果说人类灭绝、外星人入侵地球,他们第一个注意到的绝不是城市的高楼大厦,而是一座座屹立不倒的水坝”。这本书描写了很多“宫斗”,揭秘了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加州输水管等的开发历史,有点《明朝那些事儿》的阅读体验。推荐给所有对美国西南着迷的人们。尚无中译本。




Emerald Mile:《翡翠里程》,350+页的另一部鸿篇巨著。美国西部的主题真的出了太多好书!这本书讲述的是大峡谷在1986年因连日暴雨、被疯狂的白水爱好者冲刺争夺FKT的故事。深层来讲,它写的其实也是美国西部的水政治,从鲍威尔的大峡谷漂流到格伦峡谷,从西班牙的殖民者到印第安人,围绕着大峡谷这一地质奇观,有太多的故事。能把一个“景点”写出了史诗的感觉,我也是大写的服!尚无中译本。




长距徒步传记



除了《走出荒野》这本“不靠谱”的PCT自传之外,再给大家推荐几个“真徒步者”的故事。都没有中译本。


Becoming Odyssa:我的女神詹妮弗戴维斯的第一本AT徒步传记,讲的是她在征得AT最快速度记录之前、第一次“菜鸟”徒步AT的故事。我在大马士革见到了戴维斯本人,演讲和书一样有魅力。这本书适合任何想涉足长距离徒步的朋友阅读,里面的故事和体验很有代表性(当然,她在新泽西看到风中的干尸的内容除外。)


Thru-hiking will break your heart:我在PCT上的好朋友萝卜女皇根据她第一次徒步PCT的故事所写,不想买书的朋友可以看Carrot Quinn个人博客上的日志。流水帐、大白话。


Married to the Trail:一个勇敢的妹纸在2011年大雪年徒步大陆分水岭的故事,也是市面上惟一一本靠谱的CDT传记。


A Thru-Hiker’s Heart:这本书的作者已经去世了,我有幸在2014年徒步时遇见了他的太太。此书是长者所著,需要对美国的地质地理、历史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才有流畅的阅读体验。反正我当年是有一半没怎么看懂……


以下四本书是诺娅还没看过的,但是已经在书单上了:


  • 《山中的最后一季》(The Last Season)

  •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lorado River (John Wesley Powell)

  • Grizzly Years 

  • Encounters with the Archduid




从6岁那年外公带我翻过的山坡坟头,夏日骑自行车怀揣零用钱去书城一待就一下午的日子,再到17岁飘洋过海、异乡求知的兴奋和怅惘;从外婆书架上《徒步走世界》《撒哈拉的故事》被我偷偷翻过的章节、少年时代的五彩池,再到纽约郊外的森林、大学后山的野路、西部公路上的尘土和汽油味。从《长征》《奥德赛》《撒哈拉的故事》,再到约翰谬尔、梭罗、艾默生和艾比。


读书和行走,对我来说上升不到“人生追求”的境界。它们是我的归宿和解脱,是我能够时刻返回的“安全范围”。


曾有人说过,“我怕我配不上我所承受的苦难”。我把它修改一下:


“我怕我走过的路,配不上我读过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