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识局
欢迎关注识局!我们提供一手的政策资讯,并有丰富的线下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又有新发现!“三国迷”快来集合 ·  昨天  
人民日报  ·  郑钦文,决赛见! ·  6 天前  
新华社  ·  夜读|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识局

老漂族

识局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11 09:34

正文



文/小冰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1

 

同住一个小区里的李大爷是我的一位老年朋友,李大爷只要天气好就会在小区花园里端个茶壶喝茶,如果碰上我一定喊我过去唠几句。

 

和李大爷认识是因为我某次停车停得匆忙,副驾驶位的车窗玻璃没有摇紧,留了一个五公分的空。正好我那两周没有开车,车窗玻璃就一直这么开着,我也给忘了。

 

我再次开车的时候看到了被纸片和胶带粘住的车窗玻璃,好奇谁这么活雷锋?正在树荫下喝茶的李大爷走过来说,小伙子车窗是我给你遮住的,这几天风沙大,刮得你车里全都是土了,我看车好久没人开,就用胶带给你粘住了。

 

我的车没有京牌,挂的是老家的牌照。李大爷看了说,咱俩是老乡啊。我们就这么熟络起来。

 

李大爷是我老家那里的一名退休工人,已经退休十年了。老伴早已过来北京给儿子看孩子,那他也就一起过来了。刚到北京的李大爷其实蛮不适应的,在老家到处都是熟人,大城市小区则人情淡薄,对门都不认识的社区关系让李大爷很不舒服。老伴带孩子,自己没啥事干,就天天嚷着孩子大了就回去。

 

儿子见老爸无聊没事干,就在附近一个事业单位给老爸寻了一个看大门的工作,每个月给800块,在门卫岗里做做来客登记,收个包裹、信件之类的。刚开始李大爷内心是拒绝的,总觉得去看大门丢面子,但真去上班一周之后就对这个工作乐此不疲了——因为单位里的人李大爷长李大爷短的,时不时求李大爷帮帮小忙,让李大爷很是受用,又找到老家人与人那种亲切信任的感觉。

 

就这样李大爷一晃“北漂”十年了。

 

去年的时候,因为李大爷年龄确实太大了,就不再去给单位看门,二度“光荣退休”。但他并没有回老家,因为留京十年,他已经适应了北京的生活。




2


随着和李大爷的熟络,我对和李大爷一样的老漂一族的了解也慢慢多了起来。

 

小区有很多都是随儿女来到北京的,来的第一原因就是帮助子女照看孩子。北京生活成本高,高昂的房价,沉重的房贷,压得很多年轻人喘不过气来,有了孩子之后,宝宝的照看就是个大问题。大部分家庭都是上班族,妈妈全职照看宝宝经济压力太大,不得不求助老人家。

 

赵阿姨也是和我一个省份的老乡。

 

赵阿姨的儿子在北京读书,工作,买房结婚,现有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儿。儿子儿媳照顾不过来,在亲家伺候完儿媳月子之后,照顾孙女的重任就落到了赵阿姨身上。

 

在此之前,赵阿姨是在上海的,因为她还有一个女儿,读书工作在上海,前几年限购前买了房子生了孩子,因收入面对房贷压力也很大,别说给孩子找个保姆了,有时候奶粉钱都需要父母们接济。赵阿姨看女儿一家这么辛苦,就从老家来到上海为女儿看孩子,这一看就看了快五年。

 

因为赵阿姨是地道的北方人,到魔都后生活、气候都不是很适应,特别是人文环境,她根本听不懂上海话,融入不了当地环境,在上海五年除了女儿一家基本没有可以交流的人。

 

赵阿姨的老公那些年一直留在老家,也是个退休工人,也在一个单位找点事干。两位老人就这样一直分居两地快五年。因为女儿的房子是一套七十多平的小两居,四口人已经很拥挤,老伴过来也住不开,帮不上忙。

 

但当孙女出生,无奈之下赵阿姨必须从上海来到北京,开始照顾孙女。那女儿家的外孙就没人看了,入学接送都是麻烦,没办法,赵阿姨老公辞去工作从老家来到了上海,帮着带看外孙。两人继续分居着。

 

从上海来到北京的赵阿姨,就像迁徙的候鸟一样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不过到北京后有一个好处,赵阿姨听得懂北京话,再也不用只吃米饭,终于有馒头吃了。




3

 

小区里的周大爷是李大爷的茶友,快七十岁了,身体一直不好,肾脏有毛病,老家的医院医疗条件不是很好,需要经常到北京的医院来进行各种检查、疗养。

 

老伴前几年就去世了,周大爷一直自己一个人,儿子觉得父亲自己在老家,身体又不好没有人照顾,同时每个月还要到北京看病,太麻烦了,然后就让父亲搬到北京和自己一块住。

 

周大爷在老家有一套房子。他儿子在北京是从事房地产工作的,2015年的时候在北京房价暴涨之前,春江水暖鸭先知,儿子直觉市场大涨,决定要投资,可是手里钱不够,便和父亲商量。周大爷最终屈从与儿子的建议,以70万的价格卖掉了老家的房子,然后加上儿子的存款在北京再买了一套房子。

 

后来的现实大家知道,北京房价真的暴涨,买的那套房子已经上涨了200万了,儿子很是高兴,逢人便说自己的投资眼光。

 

可是周大爷并不开心,北京的医疗条件好,就医也方便,儿子也关心自己……这些周大爷都能感受得到,但是很多不舒心的事情却老堵在心口。

 

首先,和儿媳相处并不和睦,儿媳倒不是和自己有什么争吵,就是不搭理自己,平时很少说话,让周大爷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很是窝心。儿子谈不上怕媳妇,但是这种事情也没法和儿子去谈,当然谈了也改变不了什么。

 

第二,周大爷属于那种典型北方人,热情、好爽、好喝酒、好抽烟,可是到了北京,抽烟在家不行,出门也没有酒友,除了到楼下花园和老头们聊聊天、打打扑克,确实无聊透顶。

 

第三,北京的房子确实是涨了很多,可是老家没有房子了,没有房子回去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让周大爷很是没有面子,老辈人的观念里败家子才卖房子卖地。时代虽然变了,但是根没有了,家没有了,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第四,周大爷才六十七八岁,其实内心还有一个隐藏的小秘密就是希望能够再找个老伴,可是卖了老家的房子就彻底断了这个念想了,这个想法儿子不知道,他只跟李大爷聊过。




4

 

小区里的田大爷是口碑最好的老头。

 

田大爷老家西北农村,家里特别穷,不过儿子从小争气,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年级第一,高考以全省前二十名的成绩考进了北京最好的理工类大学。记得下来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村人都轰动,镇长、校长、教育系统领导亲自过来给送了大红花和5000块的奖金。

 

那是田大爷一生当中最光荣的时刻。

 

儿子毕业后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技术,工作很好,收入很好,在北京买了房子,成家立业。儿子有了孩子之后,让老两口过来给看孩子。

 

田大爷和老伴就从农村来到帝都。刚来的时候特别窘迫,田大爷和老伴不识字,坐不了公交地铁,不会用电梯,不会用热水器,不会刷门禁卡……真真正正的农民进城。

 

半年多后,老两口终于可以基本适应了北京的生活,老伴看孩子,田大爷就去买买菜,因为自己太土,很多小区里的老人也玩不到一块去,田大爷很是没趣。

 

转折是有一次看到小区里有人在绿化带里面种了几棵黄瓜,黄瓜又小、又少,营养不良的样子,正好种瓜人在忙,田大爷就过去聊天。田大爷务了一辈子农,怎么种黄瓜还不是小菜一碟,就和人家聊起来为什么黄瓜长不好。

 

聊到最后,种瓜的人就说,你这么会种,咋不自己种点呢。

 

田大爷说可以吗?

 

那人就说咱这小区是老小区,没人管的,本来都没啥绿化,风一来,尘土飞扬,你种点菜算是搞绿化,如果物业找你,你就送他们点菜不就得了。

 

田大爷如获至宝,第二天就去农贸市场买来了种子,靠在墙的绿化带边上全种了南瓜,几块大一点的荒地,田大爷开垦出来种上了辣椒、大葱、黄瓜。

 

几个月之后,小区里到处都是田大爷中的南瓜。田大爷平时和小区老人们相处的一般,现在南瓜成了田大爷的随手礼,逢人便送南瓜,满小区里的老人们都吃过田大爷的菜,田大爷顿时成了小区里的明星。田大爷很是受用,终于在北京又找到了当年在村子里的感觉。

 

不过田大爷和老伴仍有难处,那就是,老两口早年在农村,起早贪黑种地,胃都不好,还都有腰间盘突出之类的毛病。北京又没啥医保,去次医院就是大几百,甚至上千,过了一辈子穷日子的田大爷老两口去了一次医院就坚决不再去了,觉得太黑了。

 

平时老毛病犯了难受就忍着,实在忍不住就去小门诊买点止疼药之类的糊弄一下,只要田大爷在小区里坐着不动,没有去侍弄他的菜园,一定是胃疼难受呢。




5


这几年,关于留守老人的新闻报道很多,这个群体慢慢得到大众的关注,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有个概念叫“空巢老人”。

 

但是“老漂一族”社会的关注还是很少。有媒体说中国的老漂族有1800万,他们远离家乡,脱离了自己原有的朋友圈,老人的生活大多都比较孤单,甚至孤独。此外,由于我国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一些流动老人的异地生活或多或少会遭遇就医、社保等问题,不能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因此这个群体也需要引起社会、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上个月李大爷把小区里的老乡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老乡会,一共有三十多位老人,第一次老乡活动,大家AA制去爬了一次长城。

 

老人们来京的时间各不相同,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次爬长城是这些老人们第一次去。

 

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老年生活。


百度百科关于老漂族的解释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