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树乡谈
讲逻辑,说人话,有意思。让我们一起穿越时代迷雾、共同成长至少20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由尊成礼 在绛纱色的世界中窥见美好 ·  17 小时前  
新周刊  ·  小沈阳:15年后,他换了舞台再爆红 ·  3 天前  
马斐九频道  ·  肖卫吾任总经理,宝丰酒业迈步发展新阶段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树乡谈

中国发钱比美国多得多

大树乡谈  · 公众号  ·  · 2024-08-06 23:32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关于政府直接给老百姓发钱的观点,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文章指出政府没有直接发钱的财政来源,全民发钱会导致财富稀释和通胀问题,同时提出通过其他方式如提升公共服务保障、降低生活成本等来解决贫困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政府没有直接发钱的财政来源

文章强调政府的钱来自全民,提出公开提出直接发钱建议的人可能不清楚发钱不可行的观点。

关键观点2: 全民发钱会导致财富稀释和通胀问题

文章指出全民普遍发钱本质上是在稀释所有人的财富,并可能导致通胀问题难以解决。

关键观点3: 比较了中国和美国解决贫困问题的方式

文章通过对比中国和美国解决贫困问题的方式,提出了除了直接发钱外的其他解决贫困问题的途径。

关键观点4: 强调提升公共服务保障、降低生活成本的重要性

文章提出除了直接发钱,提升公共服务保障、降低生活成本等也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方式。

关键观点5: 批评了美国直升机撒钱的做法,并强调中国发展思路的特殊性

文章批评了美国直升机撒钱的做法,指出这种做法可能导致贫富分化加剧,并提出中国的发展思路有其特殊性,强调以工代赈等传统做法的重要性。


正文

多得多隔三差五就有人站出来,建议政府直接给老百姓发钱。
这实在有些莫名其妙,公开提出这种建议的,大概率是为了获得民众的肯定,说“沽名钓誉”有些过了,但要说他们不清楚发钱不可行,那就太低估他们的学术水平了。
政府是没有钱的,政府的钱来自全民,很多人总觉得政府的钱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就没有想过,真的发钱,这钱出自谁的身上?
全民普遍发钱本质就是稀释所有人的财富,羊毛出在羊身上,尤其出在普通人身上。
而且,全民发钱带来的通胀问题非常难以解决。同样是放水1万亿,如果通过常规的逐级渗透的方式,对于通胀的影响并不大,2008年后之所以通胀拉高,是因为实际支出是30万亿不是4万亿,但是如果对全民直接发钱,会立刻拉高通胀,而且这种通胀非常难以解决。
美国就是典型,“直升机撒钱”是美国1969年提出的,每次遇到经济危机就全民发钱,但是事实一再证明,全民发钱只会导致穷者更穷、富者更富,美国疫情期间头部富豪的资产迅速膨胀。而且这种直接到消费末端的发钱带来的通胀,往往需要靠一次衰退来解决,这就是美国从1950年以来已经11次衰退的原因之一。

中国人真的能接受衰退吗?真以为衰退是富人吃亏?
更何况,谁说中国没发钱,事实上,从占GDP的比重来看,中国发钱比美国多得多,只不过发钱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就拿救济穷人来说。美国的做法就是提供饭票、抵税,然后富人花钱买各种廉价、临期食品给流浪汉们,限制流浪汉活动范围,而且发放食物非常不固定,特别零散,于是流浪汉几乎多数时间都用在排队领取食物上。

但是吃饭才几个钱。就算一个人每天10美元,实际上按照某些人吹美国1美元汉堡之类的,10美元还说多了,那么1个流浪汉一年也不过3千多美元。
这压根就没把穷人当人。
中国是怎么做的?
开放144小时过境免签后,外国人来中国,最普遍的一个惊讶是,在中国竟然找不到流浪汉,顶多能够看到几个乞讨的。当然咱们自己明白,这些乞讨的大概率不穷,比如北京四号线西单地铁的那个老太太,在这乞讨十几年了,实际上早在2012年北京市民就给她捐款治病,还有慈善机构表示给她养老,但是她就是不去,天天在西单地铁站乞讨,图啥?
而在农村,解决贫困投入的资金规模就更大了。就像四川凉山,如果按照美国只要给点饭吃就行的标准,那太简单了,100万贫困人口,按照美国标准,一年30亿足够了,实际上仅脱贫这一项2020-2022就投入200多亿元,这还没计算其他专项投入。
2023年凉山州公共预算收入204.8亿元,支出高达744.3亿元,仅教育支出就高达143.2亿元,一年一个州转移支付超过500亿,这不是发钱?
还有公共服务,水电煤气垃圾处理等等费用,无论绝对值还是在人均支出的占比,都远低于国际水平。还有铁路、公交、教育等服务,光一个大学生学费,中国就比美国低了多少?还有菜篮子工程等一系列民生保障,农村特困人员供养补贴标准已经达到一个月1千元左右,这不是钱?
非得发到每个人头上的才算钱?
提升公共服务保障、降低生活成本,就不算钱?
何况,美国这个国家没啥历史底蕴,所以胡来也就算了,美国直升机撒钱才撒了60年,就已经搞得一塌糊涂,这有学习的必要吗?想想看,中国几千年历史了,为什么从古至今,向来强调以工代赈?
其他文章推荐

■  发展思路的博弈结束,未来五年改革主线已定

■  楼市刺激政策加码,普通人又该如何买房?

■  狭路对峙,美国终于先退一步

■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不远了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