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资管市场面临经济低增速、低利率和严重老龄化的社会背景,宏观环境的差异孕育出不同的财富管理市场土壤。
宏观经济层面,中国台湾经济增长速度在
2011
年以后显著放缓,同期中国台湾居民人均
GDP
保持稳步上行,财富积累为资管市场创造空间;
另一方面,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随经济增速逐步下行,低利率环境成为市场常态,储蓄率整体下降促使资产管理行业寻求更高效的资金管理和增值方案。
客户偏好方面,当地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显示出对稳定性和安全性较高的追求,尤其在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下,家庭部门倾向于选择保险、养老金、高收益债基金等定期派息产品进行投资。
投信投顾与境外基金协力驱动中国台湾资管市场发展,被动基金是公募基金扩张的主旋律
。
1)2009-2023年期间,中国台湾投信投顾业与境外投资基金合计规模以7.6%的年化增速增长至13.64万亿新台币,对应的资管业务渗透率提升19.9pct至57.9%,其中投信投顾业以9.3%的年化增速与占总规模超七成的资产规模占据资管行业核心地位。2)投信投顾业以公募基金与全权委托为主,截至2023年公募基金以6.74万亿新台币的规模和68.7%的占比占据主要地位。指数型产品自2018年起迅速发展成为市场规模扩张主基调,目前指数股票型、股票型、货币市场基金和固定收益型规模占比分别为57.2%、14.0%、12.9%、7.6%;底层资产以海外发达资本市场为主要配置区域;渠道方面,随着指数型产品扩张,交易所成为主要的分发渠道;被动化的产品趋势也推动了资管行业竞争格局走向集中。3)境外基金是中国台湾市场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3年管理规模达到3.84万亿新台币,尽管面临着本土公募基金的竞争,但外资凭借国际化投资范围和成熟的品牌优势,规模一度超越本土基金并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产品类型以固定收益型和股票型为主,主要投向全球混合市场和美国,相较于本土公募基金收取较高申购费与较低管理费。
作为中国台湾投信业的领头羊,元大投信在多方面遥遥领先同业。
2012至2023年期间,元大投信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从16.73亿、6.23亿新台币增长至51.89亿、25.47亿新台币,对应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8%和13.7%;截至2023年末,公司公募基金规模达到14367亿新台币,市占率高达21.3%,位居中国台湾市场第一名,拥有超过283万的基金持有人。产品方面,元大投信以多元产品布局稳坐龙头地位,产品线涵盖股票、商品、外汇、杠杆、反向、Smart Beta等多样基金产品,其中ETF产品规模在最近4年实现近5倍的增长,截至2023年末规模贡献度超过四成,市场指数类、高股息策略和全球债券类产品是ETF产品线的主要规模构成。未来战略规划上,公司依托重点基金份额提升、固定收益类新基金发行及全权委托业务开展实现规模增长。
摘自报告:《
【兴证非银】资管通鉴系列二十三:中国台湾篇,外资公募的进击和本土公募的角逐
》
感谢华宝证券莽叔和兴业证券可栋的指导
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重要声明
注:文中报告依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
资管通鉴系列二十三:中国台湾篇,外资公募的进击和本土公募的角逐
》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6月13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徐一洲 S0190521060001
研究助理:李思倩
(1)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投资者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无效,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本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