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蓝字
,把叔设为
星标
,就能第一时间看文
后台回复“
晚安
”,送你一张特别推送,好梦
文 / 在风
订阅号 /
莫问大叔(id:mowends)
你的原生家庭完美吗?
最近,著名主持人董卿的一段最新谈话,上了热搜,并引起了无数人的感同身受。
她说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说到了自己的父亲,更说到了为什么哪怕很成功,还会时常感到自卑?
那是因为原生家庭对每个人成长的影响,也许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董卿说,自己作为独生女儿,父亲又是一名知识分子,但是对她却是非常严厉和苛刻的:
比如从小让她不要照镜子
比如不让她妈妈给她买新衣服
比如不要她有任何文体活动
再比如从高一到高三的寒暑假,都要求女儿去打工,每天挣1块钱……
正因如此,董卿不止一次地说过,
父亲的严厉,让
自己至今都还会感到自卑。
看到这里,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触?
有不少人纷纷想起了自己的经历,想起自己同样在“父母的严厉打击教育”下成长,所以长大后很没有安全感,自卑也就理所当然了。
还有人说,董卿长大后,一定很恨自己的父亲,毕竟这是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啊。
但是董卿却说:当她成年后,她不怪父亲了,她理解了他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她发现,父亲出生在贫困家庭,并且在十一二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而且那时候,为了生存,父亲每天起早就需要去抓鱼捕虾,一天能卖五毛钱就是很好的收入了。
同样地,因为环境艰苦,又没有人指导,可父亲还是靠着绝对的努力和毅力,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的新闻系,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所以董卿释怀了,也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会如此严厉:
是因为父亲自己经历过最苦的日子,并成功逆袭,所以他希望女儿也要刻苦,过得了苦日子,后边才有好日子。
相信听完这席话后,很多人都深深吸了一口气,并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因为
一直以来,当我们在责怪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够好时,其实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父母的原生家庭其实可能更差?
他们看似“残忍”,看似“不厚道”,但实则背地里,早已为你遮挡了生活的风雨。
早前别人问过我,要怎么从原生家庭的阴影走出来?
我想董卿给出了最好的答案:那就是先了解你父母的原生家庭。
了解之后,你会发现,
你的父母已经很努力去为人父母了,他们真的比你想象中更爱你。
你试过这样害怕吗?
知名主持人马丁曾在一场演讲中谈起自己的父亲。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中国式父母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打骂,最大问题是三个字:不认同。”
父亲是个文化人,50年代就考上了大学,但在儿子马丁看来,父亲唯一不好的,就是“看不起”他,从小就给他挫败感。
也正因如此,马丁在青春期时,也表现得更为叛逆,经常与父亲对着干。
你让我学理科?我偏学文科;你让我当工程师,我偏去当主持人;你让我靠技术走遍天下,我偏靠说话走遍天下……
总之,像大部分孩子对抗父母那样,你说东我就往西。
这个局势,直到他长大后,才有所逆转。
因为那个时候,父亲老了。
一开始他心里暗爽,觉得以后家里的事都可以由他做主了——
可是,当父亲病倒,被送进医院时,他却再也开心不起来了……
有一个情节,一下子听哭了在场所有人:
就是父亲病重时,刚好马丁的女儿出生了,为了不让父亲留遗憾,马丁说服了很多人,想要抱着未满月的女儿进ICU见父亲最后一面。
当时父亲已经无法张口说话,可是当他知道儿子这个决定时,他用尽力气地摇了摇头:他不要小孙女来这里,他害怕小孙女受细菌感染。
那一刻,马丁泪流满面,他明白父亲这么做是为了保护他和小孙女。
所以在父亲的病床前,他抓住父亲的手,终于忍不住道,
“你不要走,我再也不和你作对了。”
是啊,人间最大的遗憾:
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在。
就是这辈子突然某一天,你经历了你父母的痛处,你懂得了你父母的难处,可那时候,他们已经不在了。
你会嫌弃父母吗?
之前有个短片刷爆朋友圈。
一个女孩和同学一起在路上逛时,突然碰到了自己的爸爸。
但是她没有跟爸爸打招呼,因为爸爸是街边的清洁工,她担心同学们看不起她。
可她没想到的是,父亲早已察觉了这一点。
为了不让女儿难堪,父亲十分配合地做出了个“嘘”的手势,示意女儿不用理会他。
但是女儿离开时,想到这一幕,不觉羞愧地低下了头。
因为她发现,父亲这么辛苦工作,其实都只是为了她。
所以想着想着,女儿泪流满面,不禁转身哽咽大喊,
“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