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套餐”还是“自助餐”?
在新高考改革中,“3+3”的形式格外吸引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眼球。那么什么是“3+3”?
这里,前一个“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3门高考核心考试科目,而后一个“3”则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科目。从全国各地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看,浙江省采用从7科中自选3科的形式,其他省份基本上采用的是6科中自选3科的方式。可供选择的6科,也就是常说的选考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浙江省第7科为技术),于是就将产生20种选科组合(7选3则有35种选科组合)。
相较于以往“3+X”的考试形式,“3+3”形式打破了文理科的壁垒,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享用”文综、理综“套餐”,到3科自主搭配“自助餐”的转变。
专业平行志愿——不上不喜欢的专业?
由于选考已不分文理科,招生录取也不再有文理之分,而是分为普通类(分提前录取和平行录取)、艺术类、体育类几个大类。其中,普通类也不再分一、二、三批次,而是根据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和考生高考总分,分成三段来填报志愿和录取。三段比例为实考人数的20%、60%(累计)、90%(累计)。
以浙江省为例,专业平行志愿设一个录取批次,实行专业平行志愿。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作为一个志愿单位。考生每次可填报不超过80个专业志愿。不再设专业服从调剂志愿。视平行志愿录取情况决定是否征求志愿。定向招生等有特殊要求的少量学校、专业(类)经同意后可实行提前录取。也即是,以往的平行志愿是以分数优先、尊重志愿为原则;而专业平行志愿则在平行志愿的基础上考虑到专业优先录取,所有志愿原则上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基本不会出现不得不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情况了。
时间表 高中3年厘清思路
步入高中,新的生活画卷在面前展开。与之前的学习和生活相比,这幅画卷的色彩更多样,层次更丰富,技法也更复杂。然而与小学和初中不同,高中三年结束后再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升学,而是要通过全国性的招生统一考试,作出可能是年轻时最重要的一个选择。而高考改革后,更是把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二、甚至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三年时间做好生涯规划,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最终的选择做好准备,便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
高一上:适应高中生活,探索自身特点
高一下:夯实科目基础,认知专业大类
高二上:学好各科科目,进行背景提升
高二下:顺利完成学考,认知细分专业
高三上:探索自主招生,备战选考科目
高三下:冲刺高考考试,学习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