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hiphell
www.chiphell.com -- 分享与交流用户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诸海滨科新先声  ·  【开源北交所】2025年限售股解禁压力分析: ... ·  昨天  
午间明道  ·  徐小明:看收盘(0207) ·  昨天  
午间明道  ·  徐小明:看收盘(0207) ·  昨天  
价值投资家  ·  2月7日操作公开,今天中午大盘3315.41 ... ·  昨天  
价值投资家  ·  2月7日操作公开,今天中午大盘3315.41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Chiphell

[摄影] 王者归来-佳能无反旗舰EOS R1首发开箱及使用感受分享

Chiphell  · 公众号  ·  · 2024-12-12 14:00

正文

CHH ID:渔人码头

闲话佳能1系:
1系作为佳能一直以来的旗舰,从胶片时代到单反时代一直都是众多专业玩家和发烧友追逐的对象,我从来都不是佳能的死忠粉,但从胶片末期到单反全画幅中高端再到无反时代,佳能的机器很少有没买的。主要原因有几:
1.佳能EF卡口的镜头素质确实还可以,而且稳定性和可玩性俱佳,镜头群弃不掉,自然会买入不同的机身去搭。
2.佳能机身的操控延续性非常好,可以不夸张的说,一个从来没有任何胶片拍摄经验的佳能玩家拿到EOS 1v胶片机后5分钟肯定就能正常拍照了,因为那些逻辑从来没有变过,所以我换再多的佳能机身基本上都是没有学习成本的。
3.佳能的高端旗舰1系出色的品控、操控、稳定性、对焦和操控以及保值率等等都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个器材党,真的没法错过这个系列。
佳能开启无反时代已经多年,1系一直是难言的痛,在单反时代遥遥领先的地位早已不存,曾经在r3首发开箱时我说过,其实r3就是一台r1,只不过友商开启的是全能旗舰之路(a1、z9),佳能也会犹豫是否跟随,所以把最初的r1改名为r3发布,给自己争取一些时间来思考未来之路。时隔几年,随着这台r1的发布,佳能也告诉了所有人答案,不管你们怎么玩,我还是玩我自己的,r1依然是以类似r3mark2的样子问世。那么,等了这么久,这是否是您想要的那台机器呢?

开箱:

△首发11.11到手,配件万年不变,电池依然还在用1dx2时代就启用的e19,这个之前的电池无法使用,第三方电池也需要最新电芯的,据说已经有支持我未验证。相机仅有1年保修,注册后可以优惠购买延保,加2年1000元出头,不算特别厚道。


△佳能白金cps全国前30购买R1的玩家注册赠送的山木联名40L包,手上摄影包20多个也就用不上了,不得不说正面印字有点画蛇添足。说来也奇怪,佳能送了2只给我。。。



△机器正面不算丑也不算好看,方块机加圆润的顶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习惯,但这种哑光黑机身+白字logo还算是很耐看的,特此说明一下,整机未上电池时仅920g,第一次在1系机身上感受到轻便,上次有这个感觉还是在R3


△背面是典型现代方块机布局,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也有(比如两段式AF-ON)


△竖拍手柄和正拍手柄一样舒服,凸起的条纹让摩擦力恰到好处,这次的蒙皮纹理也是首次使用,4个功能键也可以自定义,正拍手柄处做了细微的调整再加上机身略大一点,握持感比r3还要略好一点。因每个人手型不同,从我个人来说r1是市面上握持感最好的相机。


△r1,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佳能无反,老粉应该等了太久了吧


△右肩是佳能主要控制键位,基本上涵盖了主要功能,不过佳能的逻辑,很多功能键依然是组合使用或者子菜单,比较方块机还是双手策略。借着快门键再说说预拍摄,R1有37张raw的预拍摄留在缓存中,对于打鸟或者运动题材有非常有用


△左肩功能键比较简单,按的最多的还是MENU


△体验很棒的取景器,眼罩也做了改良,佳能R3那个眼罩真是一言难尽,而且取景器性能比R3有提升


△右手大拇指操控位(竖拍也相同),这应该是佳能R1最精髓的地方了,不说Q键和转盘,单说这独一无二的AF-ON键就能说半天,算得上是佳能人性化操作的巅峰了。本代AF-ON功能键分为3大类功能,首先是触控版功能,大拇指在上面可以通过滑动操控对焦框区域,其次是这个键可以自定义半按功能和按到底的功能,一般来说假如设置半按就是追焦那按到底就设置成MF或者是连拍切换,比如正常拍摄时慢拍,按到底就切换成高速连拍,非常方便,而且各种可自定义的功能有很多。但这里也带来我一个最大的不解,在正常拍摄为单次对焦的时候,AF-ON并不能切换到连拍,既然功能做都做了,为何还要差一口气呢。


△翻转屏还是老样子,但R1屏幕的分辨率是比R3有下降的,这个冷知识很多宣传里面没有提及


△双CF-b卡槽,支持超高速卡,也兼容老卡


△机身左边是一些常规接口,该有的都有


△随便上个轻便的1.4红圈,还是挺和谐的,上新出的内变焦720总重也就2kg,负担不大,当然,最配的还是佳能的白炮系列


△对比一下,依次是eos1v,1dx2和r1,可以看出来从胶片时代到单反再到无反时代,整个1系的逻辑语言是一致的,变化的是越来越强的性能和越来越方便的使用体验。

---------------------------------
简单测试:

对焦:

△大家最关心的对焦我专门挑了个暗光场景做了个盲拍测试。相机设置全屏广域对焦,自动识别人物,相机屏幕关闭直接低速连拍,回家再选片做简单二次构图,事实证明,在这些日常场景中有人的话,AI对焦毫无压力。


△关于十字对焦,纯色背景下电线做测试,还是稳稳的对在鸟上



△鸟穿过大树的时候,焦点还是一直在的


高感:

△R1的ISO5000缩图还是不错的,百分百放大噪点不少,但几乎没有彩噪,这点跟R52是最大的差别,没有彩噪在缩图或者降噪后的画面是比较干净的。


△这两张是iso8000仅缩图和一键标准降噪后的出片,也不是不能用


△p1是iso 20000 RAW转黑白仅缩图未降噪,噪点的感觉很像黑白胶片的颗粒,p2是iso 12800仅压缩,仅供参考(模特是现实朋友,她没有活跃在网络,烦请不要过度讨论)

续航:

△因我主要是拍娃娃,一个周末2天都没用完一块电,没法做测试,幸好Tommy哥去拍南京马拉松帮我做了续航测试,70%的耗电拍了全程,共34133张照片,确实还行

防抖:

△用100-300 2.8的300端手持随便按了2下低速快门,1/30,1/25都没糊,感觉防抖还是可以的,就没测了

连拍:

△40FPS的连拍持续10秒左右就降速了,所以设置了30FPS拍无损raw测试,可以无限拍下去,视频太长就截个图吧

预拍摄:

△新手打鸟的绝佳功能,按下快门前的37张足够保留你所有没反应的过来的瞬间了

---------------------------------
样片环节:
使用时间较短,仅分几个场景各试拍了几次,简单删选后RAW转Jpg导出,部分样片拉了明暗,仅供参考

拍娃:


△拍娃都是我各种器材的第一需求,R1用来拍了几次,除了体积大了一点,基本上是目前拍娃最爽的机器了,随便什么场景,基本上不用担心追焦的问题,肤色也还正常,不像老佳能那么红,甚至一些场景我也还要调用人像模式加一点红。上次拍照遇到个坛友问我女儿最近咋样了,说是在我的器材贴看着女儿长大的,哈哈,这下拍娃可以拍爽了,现在女儿大了点,基本上已经不存在摆拍,所以抓拍拍娃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相机体育拍摄能力。

打鸟:

△打鸟测试那是必须的,买的镜头是100-300 2.8原本是想着拍拍舞台或者体育活动的,所以没有拍什么数毛鸟片。

借这个话题说一下R1打鸟的可行性:
因为索尼a1和尼康z9的发布,高像素高连拍机器的普及,导致网上一片声音就是低像素打不了鸟,直接一票否决,所以,参数党压根不考虑R1打鸟的可行性。但大家似乎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a1发布前全世界不也有那么多打鸟玩家吗?所以,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在预算无限的情况下,顶级高像素cmos+最贵的顶级牛头,确实是最好的,这也是现在多数顶级打鸟用户和专业大V在用的组合,优点非常明显,高像素裁切大大降低了构图难度。
其次,如果预算有限的情况,首先要考虑的拍到能力而不是绝对画质。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曾经有人为了高像素方便裁切,选择尼康D850打鸟,甚至还有D850用户嘲笑R1像素低,属实有点搞笑。
再者,不考虑拍到能力,再说回画质,我们一般拍摄是看相对画质,那打鸟的时候什么是相对画质。在我周边打鸟打的好的朋友里,打鸟场景基本上都是早晨黄昏,也就是暗光场景。在这个前提下,假如你用R52,像素是高,但是高感很差,所以你想搭配200-800这样的平民镜头几乎没有可能打飞鸟的,务必要选择600或者800定,但是R1的高感要好很多,是可以勉强应付的。当然,高像素压缩出图的时候也会提升画质这也没错,但如果你利用了高像素的裁切又有什么压缩空间来提升呢?所以,假如你不是一个打鸟专业户,只是偶尔出去玩一玩,是可以选择备一支200-800打鸟也可以用来拍风光,而不需要纠结自己要不要买个600定。
最后,现在还有很多人打鸟是用升格视频打鸟,那像素再高也没啥用,所以,器材有自己的优缺点很正常,打鸟选a1ii+600定没有毛病,可不是天下所有人都只盯着这套器材,也不是不走这条路的就都是错的,搞清楚自己的真实需要,合理搭配器材才是最重要的。

扫街旅行:

△方块机扫街和旅行以前几乎不会出现在我的生活里,这次尝试了一下,也不是不行嘛

静物小品和风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