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合
智合,一个有温度的法律新媒体。以敏锐慧眼洞察行业起落,以法律视角解读社会热点。行业研究,律界波澜,热点时评,实务技能,我们只传播有价值的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王  ·  钱穆:读这五类书,做高境界的人 ·  昨天  
正商阅读  ·  生活最好的状态:人静、物简、心安 ·  3 天前  
正商阅读  ·  生活最好的状态:人静、物简、心安 ·  3 天前  
哲学园  ·  计算力学(因果态理论) ·  3 天前  
慧田哲学  ·  红军长征原始记录,无删减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合

别急着转行,省市县司法局排队要给律师发钱

智合  · 公众号  ·  · 2024-05-11 20:54

正文

作者 | 刘元坤

来源 | 智合研究院



律师今天又上热搜了。

这次不是因为“临死股东大会”,因为转行。



最近几年律师们的收入水平频繁亮起红灯,很多年轻律师也对职业前景越来越失去信心,不少人离开了这个行业。

不过,律师们也先不要急着转行。

政府为律师准备的这些补贴大礼包,真的不了解一下吗?

律师薅羊毛指南

01

大专即可落户、买房就送补贴、求职也给发钱……

近年来,中国各大城市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抢人大战,为满足城市发展的人才需求可谓招式百出。

各地除了制定有面向所有人的引进政策,也出台了大量 特供律师的补贴方案

相比面向所有人群的五花八门的手段,特供律师政策的主要手段相对朴素但却直击灵魂: 发钱

关于律师的人才补贴政策,常常被刷屏的经常是上海、深圳等等一线城市。

实际上,出台有这类政策的还有 杭州、武汉 这样的新一线城市,也有 四川宜宾 等这样的中西部普通城市。


部分地区给予律师个人奖励补贴的有关政策


在浙江,甚至很多 区县 都单独制定了律师人才补贴政策,相关政策多得惊人,让人不得不感叹不愧是 共同富裕示范区。


浙江省部分涉及律师补贴的政策

注:各区县政策仅以宁波、温州示例,其他城市未列举


这些面向律师的补贴种类涵盖范围也比较丰富,可粗略划分为首次执业类、特殊人才类、执业资格类、学历教育及非学历培训类、特定项目类、经营成长类。

这些补贴政策字里行间都在表达一个意思—— 人少,钱多,速来!


(一)首次执业类奖励

首次执业类奖励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在当地首次律师执业的或在当地实习期满转正执业的;

二是在当地申请律师执业的实习人员;

三是外地律师首次到当地执业的。

这类奖励大致分为一次性领取、连续数年按年度领取、连续数年按月领取等。金额相对也比较客观,普遍在1-3万左右,个别金额较高的如 宁波市北仑区 ,可 连续3年每年领取3万 。在青年律师生存愈发艰难的当下,各地相关部门用实际行动为新入行的律师提供真金白银的保障。

相对于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奖励门槛,首次执业类奖励在一定程度上基本可以说是阳光普照型奖励,奖励条件主要在年龄、年度考核、执业年限、执业机构方面予以规定。

一般要求年龄不超过35岁,年度考核称职或以上。在执业年限与执业机构方面,部分地区要求首次执业律师已连续执业12个月、外地律师承诺一定的服务年限,执业机构需为其相关政策鼓励发展的律所。


部分地区关于首次执业类奖励补贴


(二)特殊人才类奖励

各地在律师人才引进政策中列举的各类特殊人才,通常是当地律师行业乃至地区发展所急需、紧缺的领军型、拔尖型人才。各地对这类人才的求贤若渴,既体现出当地律师行业发展的方向,也体现在相关政策的补贴力度上。

各地对特殊人才的需求不尽相同,但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1. 获得国家级荣誉、表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

如国家领军人才、全国优秀律师、入选国际知名榜单等、在全国律协担任一定职务等;

2. 获得省级荣誉、表彰,入选省级人才工程的人才

如省级优秀律师等,在省级律协担任一定职务等;

3. 获得市级、区级、各类新区(商务区)荣誉获表彰的人才,入选各类人才工程等;

4. 涉外领域人才

如入选司法部全国涉外律师人才库、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一带一路”跨境律师人才库、省级涉外律师人才库等。

5. 获得各类高级职称的人才

如一级律师等。


特殊人才的奖励补贴非常丰厚,比如上海的《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支持法律专业服务业人才发展实施意见》就规定,入选全国千名涉外律师的给予 最高150万元 的购房补贴,用人单位需按 1:1 进行配套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制定机构的级别与财政能力、人才稀缺程度等不尽相同,因此政策补贴金额也有较大差异,此类补贴金额普遍约在 数万元至数十万元 之间。


部分地区关于引进特殊人才类奖励补贴


(三)执业资格类奖励

执业资格类奖励指对大陆律师资格以外的其他执业资格的奖励。

这类奖励的对象主要有:

1.港澳或外国律师执业资格

2.港澳法律人士的粤港澳大湾区执业资格

3.专利代理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其他专业服务业资格

长三角、大湾区、成渝等地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对外交往的桥头堡,对涉外律师的需求极为迫切,在相关政策中对取得境外律师资格的律师给予了极具吸引力的奖励。其中广州、深圳等地区的政策具有十分鲜明的粤港澳大湾区特色。

部分地区关于执业资格类奖励补贴


(四)教育培训类奖励

教育培训类奖励主要是境内外学历教育与境内外非学历培训两类。上海和深圳在此方面的力度堪称最大。深圳和浦东的律师参加境外知名法律院校取得相应学历学位的,深圳给予 最高25万元 的学费支持,浦东和临港给予 每人每年 最高25万元的学费支持。


部分地区关于教育培训类奖励补贴

为什么有羊毛 可以薅

02

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是因为存在人才缺口,

律师行业都在叫苦不迭,青年律师生存困难,为什么各地还在不停地往自己地盘上塞律师?


(一)律师是社会的律师,不仅是律师业的律师

各地不会无缘无故吸引律师,这是在大形势下做出的政策选择。

这些文件的制定单位中虽然司法行政部门占了多数,但是不难看出其中还有 发展改革部门、组织人力部门 ,甚至各级党委政府亲自出手抓这项工作。

这些部门的出现正是说明律师队伍事关地区经济社会、法治建设等各领域的发展全局,地区的发展还需要具有多层次水平的律师队伍在其中发挥该他们应该发挥的作用。


(二)律师行业不是饱和,而是结构性饱和

律师行业内卷、案源压力大、竞争激烈,是结构性饱和,而非全面性饱和。

相比于竞争激烈的简单民商事案件代理,一些涉外、跨国民商事纠纷、高端知识产权类案件仍然存在人才缺口。

即便不谈这些“高大上”的领域,在行政诉讼领域也有法官认为该领域专业律师数量少,真正熟悉行政法规、愿意深耕的更少。

各地纷纷拿出真金白银主动“求贤”,不是缺律师,而是缺结构中不饱和那一部分的律师。

以上海为例,其政策中明确,给予领军型人才 50万元 奖励;给予拔尖型人才 30万元 奖励;给予急需型人才 20万元 奖励。

其中急需型人才包括了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跨境投资、国际金融与资本市场、涉外能源与基础设施、涉外海事海商、打击跨国犯罪、涉外知识产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人才,匹配着上海的核心城市功能。

行政补贴真的有效吗?

03

毫无疑问肯定是能。

行政推动的特点就是力度大、见效快。

各地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引进其所需的各类律师,名声打响后甚至可以形成“人才潮”效应,丰富律师梯队层次,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有利于当地律师行业的发展和在经济社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但是,行政推动不是长久之计。

律师人才的吸引和扎根还是要靠城市自身的发展水平、法律服务市场规模和需要、律师执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既源源不断把人才引进来,还能让人才留下来。哪怕有一天行政举措热情不在,律师行业仍能凭借稳定的生态系统继续发展。



本文作者

刘元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