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小北
编剧,太空堡垒预告片工作室联合创始人 工作事宜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蓝鲸新闻  ·  国庆档新片票房破6.8亿,《志愿军》《749 ... ·  4 天前  
蓝鲸新闻  ·  国庆档新片票房破6.8亿,《志愿军》《749 ... ·  4 天前  
张小北  ·  //@他回精神病院了:哈哈哈哈。-20240 ... ·  5 天前  
张小北  ·  //@韩松落:好看。-20240928234348 ·  1 周前  
张小北  ·  转发微博-20240928105553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小北

//@郁刚_Blue7:学习永无止境-20241006000120

张小北  · 微博  · 电影  · 2024-10-06 00:01

正文

2024-10-06 00:01

//@郁刚_Blue7:学习永无止境[努力]
#TNABO# 《肖申克的救赎》导评音轨提到的那些事

在公映三十年后,《肖申克的救赎》不仅是一部极具文化影响力的电影佳作,也成为广大影迷心中不可撼动的经典,在各大电影站上名列排行榜前茅。影片在公映之初反响平平,票房失利,奥斯卡陪跑。可就在一年后,它一举成为95年碟市收益最高的电影。男女老少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被这个关于灵魂对自由向往的故事给深深吸引住了。

这样的结果令影片的导演兼编剧弗兰克·德拉邦特始料未及,因为《肖申克》是他职业生涯第一部导演院线电影,此前他只拍过一部短片跟一部电视电影。这位电影人当时更多是抱着学习的心态,与这个行业里的优秀人才一起制作着这部监狱题材剧情片。或许,这恰好是对电影是一门讲究团队合作协同的艺术其最好证明。在2004年影片问世十周年时,德拉邦特录制了一条评论音轨,回顾了自己这一路上是如何跟他的团队打造出这部电影的。

【1】电影的起源

导演表示,之所以会知道史蒂芬·金这号人,是因为他在念高中时意外收到一本错寄到自己家的书,名叫《闪灵》。他本打算把书寄回去,可随手一翻就看到这样一段内容,讲述一名死去的女人从浴缸里出来:“我当时就惊呆了,觉得这书还是别寄回去了,我要花钱把它买下来。”

从那时起,德拉邦特就一直是史蒂芬·金的书迷。在阅读了《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监狱的救赎》这篇小说后,他就一直渴望把它搬上大银幕。能得到人家的同意,也是因为他之前拍的短片《房间里的女人》,就是根据金的小说改编而成的。

【2】一部看到希望的监狱电影

德拉邦特把自己写好的剧本,特意寄给了一家名叫“城堡石娱乐”(Castle Rock Entertainment)的电影公司。之所以专挑这家公司,是因为它在发家初期做过另一部根据史蒂芬·金小说改编的电影:1986年《伴我同行》。这让他相信,唯有城堡石娱乐,才能领会《肖申克》的精髓。

果然,城堡石娱乐的高层们足够开明,愿给当时普遍不被看好的监狱片拿出2800万美元预算(影片北美上映后就卖了2800万美元)。且即使最初约定好说,一旦电影的时长超过两小时,导演就要让出剪辑权,可最后,德拉邦特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剪出了一部140分钟的作品,没有遭到干涉。

有限的资金与制作规模或许会带来种种限制,却也可以提供一个难得的便利:主创可以大致按照时间顺序,来拍摄片中的每一场戏。无论演员还是导演,都像是跟着安迪跟瑞德两个人人物,一起踏上了这段历时19年的旅途。

【3】开场与剪辑的力量

在剧本中,故事开头呈现的,是两段相互独立的场景:先是安迪目睹妻子出轨,然后才上演法庭审判部分。而在成片中,这两场戏透过平行剪辑,组合为了一段内容。导演解释说,这是出于妥协所做出的临时调整,因为自己在来到片场的头一晚,拍了没两小时就意识到,原先的设计问题很大:不仅是紧张的工期不允许他把文本上的内容都照搬出来,也是因为观众不见得就喜欢面面俱到。

但困境也可以刺激电影人去做出更大胆的尝试。某天,德拉邦特就忽发奇想,决定对两场戏做一个合并。他带上自己的剪辑师理查德·弗朗西斯-布鲁斯,一起到剪辑室里把接好的胶片又拆开,重新组合了一遍,发现这种剪法不仅效果出色,甚至让返工补拍的工夫都省了:“这验证了一句老话:有些问题是可以拿到剪辑室中去解决的。有时候被迫做出妥协,反而会让你变得更有创造力。”

【4】监狱牢房是美术部门自己搭的景

很多人以为,《肖申克》是在一所真正的监狱里完成了所有拍摄。可事实并非如此。美术部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片中那座超过200间单人房的四层监狱,其实是在一间仓库里搭起来的景;而安迪牢房里的沧桑感和破旧感,全是人为装饰出来的结果。

当时已停运三年的“俄亥俄州立感化院”,为电影提供了外景与个别内景(如监狱食堂),但里面的真牢房却没能派上用场。德拉邦特解释说,这是根据实际考量不得不做出的决定,比如在典狱长带队搜查安迪牢房那场戏中:“你需要给剧组跟摄影机留出开阔的空间。摄影机是一台大家伙,这种情况下(牢房的)墙需要方便拆除......要是跑去真正的牢房里,这种拍摄都无法施行,因为:1)墙不能拆;2)我们搭的假牢房比真牢房更开阔。”

可似乎也是因为做得太逼真了,美术团队的劳动成果没有赢得足够的认可。让德拉邦特觉得遗憾的是,当年影片获得的七个奥斯卡提名中,居然没有美术指导泰伦斯·马什。若没有主创们出色的分工合作,使不同空间位置的场景都无缝组合成为了片中这栋监狱。

【5】声音的运用

在安迪入狱第一晚,新狱友了遭到老狱友们集体起哄。德拉邦特表示,这场戏看似有好几百人在场,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实际出现在镜头前的演员总共也就十来人。只是出色声音效果,塑造了人多的假象。同样,这也是预算原因而想出来的妙招之一:本片多数时候雇不起太多群演。

【6】摩根·弗里曼的旁白

在导演看来,电影执意选择让摩根·弗里曼来扮演原著中身为白人的瑞德,部分原因是这位黑人演员的声音充满说服力,塑造了本片的样貌:“我非常感激他能来出演这部电影。因为他的声音,指引着我们看完了这部电影。若不是摩根,就不会有现在的效果。”

因涉及到大量画外音,摩根·弗里曼在电影开拍前,要先在一间狭小的录音室里预录好这些旁白。虽然他的念词水平好得没话说,但是德拉邦特跟自己的混音师发现,这些录音都没法使用,因为摩根当时挑了录音室里录制效果最烂的一台录音机。

“于是我们要返工,在后期重新录制摩根的所有旁白叙述。”德拉邦特解释道,“非常讽刺的是,他在录音室里就用了40分钟念完那些旁白,像是随性发挥。但后期的旁白录制却花了三周时间,才找回了之前的感觉。我得说,摩根真的好有耐心。”

【7】数字后期技术

在早年,数字擦除还是比较前沿的技术,不像今天那么省时省力随意运用。但德拉邦特还是坚持让自己的两位演员捆上安全绳(后期擦除),站在高楼边缘上演安迪指教上尉如何避税的戏剧性一幕。不用替身的原因,是导演不忍无视蒂姆·罗宾斯跟克兰西·布朗的才华。

能在资金与技术不足的条件下完成这种复杂的制作,德拉邦特一开始还表示挺得意的。直到在同年另一部经典电影《阿甘正传》里看到了丹中尉这个角色,他觉得自己遭遇了降维打击:“我发现加里·辛尼斯在每一个镜头里的两条腿,全都被人家给擦干净了,于是就想:‘该死!果然预算差距还是很有影响的。’”

【8】典狱长与《圣经》

《肖申克》在后来逐步成为经典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宗教群体的大力支持,被基督徒看作是一种宗教寓言。片中,鲍勃·冈顿饰演的典狱长,会经常表现出对《圣经》的崇拜。而让导演尤为觉得欣慰的一点是,这种写照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反感,或被当做是对宗教信仰群体的诋毁:

“大家都能看得出,他(典狱长)是个怎样的人,看得出他是个伪君子。我曾一度担心宗教界的人士可能会觉得生气。因为他是本片中唯一一个众所皆知的所谓宗教性人物。可他又是一个非常邪恶跟黑心的大坏蛋。然而宗教界的朋友们都看得出我们的用意。大家还觉得,蒂姆反而是一个比较高尚跟虔诚的人物。知道大家能够理解这一点,让我觉得很开心。这是我对这个角色的期盼,也是史蒂芬·金的期盼。借此去谴责那些小人。那些说一套做一套的小人。”

【9】体制化与出狱生活

片中有一名老狱友布鲁克斯,因出狱后无力适应外面的生活选择上吊自尽。这其实算是影片的原创角色,因为他在原著小说中总共就只有一段话的篇幅,是瑞德对一名老骗子的回忆,讲述对方出狱后无力适应外面的世界,最后在养老院里孤老死去。

但是德拉邦特挖掘到了这个角色的象征意义,并决定对他进行改写跟扩写。因为对1957年《它们!》有着深刻印象,德拉邦特决定就让这部科幻恐怖片里对抗大蚂蚁的童年偶像詹姆斯·惠特摩,来扮演这位带有悲剧色彩的老狱友。

【10】蒂姆·罗宾斯与歌剧

导演回忆说,蒂姆·罗宾斯当时给他的感觉,是为人温暖又带有几分神秘,恰好跟安迪的气质相符。罗宾斯还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演员,经常会拿出一些对拍摄有益的点子。比如在安迪为狱友们点歌的那段场景中,典狱长怒不可遏勒令安迪关掉音乐。导演本想让安迪就范,结果罗宾斯告诉他要反其道而行,把音量开到最大:“这都要归功于罗宾斯先生。这一点是他的主意。”

这一幕本打算播放爵士乐,最后被改成了《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因为德拉邦特有在写剧本时听歌剧激发灵感的习惯。他听到这首歌后决定做出这个调整,看看观众会送上怎样的反响。没想到这一幕由此成为了影史经典。

【11】罗杰·狄金斯的摄影

传奇摄影师为何优秀?在导演看来,片中的监狱堂食场景提供了一个不错的答案。因为在140分钟时长中,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上演一段安迪与瑞德一起吃饭聊天的场景。这让导演一度有些抓狂,担心这些反复重演的内容,会让观众迅速陷入到无聊当中,仿佛自己也被困在了监狱里。但是狄金斯总能想到办法,不重样地去拍摄这大段的对白场景,从没让人觉得无精打采。

多数人也许不知道的是,狄金斯还是一名非常厉害的时间管理大师,而非不计成本和代价去雕刻精美镜头的硬骨头。导演记得,自己在片场总会琢磨如何去给一场戏设计好的镜头,以及研究每种方案的时间成本;反而狄金斯经常告诉他省省力,直接扛起摄影机用一条镜头就把整场戏的所有要点全给拍了下来。狄金斯的逻辑是,你根本不需要多拍其余人跟景,只要全程紧盯安迪跟瑞德两个核心角色即可;一条镜头若不够,再多加一个反打便是。干净利落的拍片方式,也让电影紧张的拍摄工期总能避免不必要的延误跟耽搁。

【12】典狱长的最后通牒

在原著小说中,汤米没被杀死,而是被调到了环境更宽松的监狱,以此作为对安迪杀妻这一冤案保持沉默的回报。但是编导对这个设置感到不满意,觉得起码在电影里,汤米必须充当那只牺牲了的小羔羊,从而彻底揭开典狱长这个人物的真面目:“而安迪最后的报复,也能让人看了觉得更加满意。”

德拉邦特透露,自己本打算把安迪架到典狱长的办公室里,演绎这段威逼利诱。可同样,蒂姆·罗宾斯建议说,既然要表现安迪这个人物正处在自己的人生最低点,何不把他继续留在小黑屋里,捕捉他失魂落魄的模样?

【13】托马斯·纽曼的配乐

德拉邦特不懂作曲,但得到了配乐师托马斯·纽曼的大力支持。无论给出怎样的要求跟反馈,他总能收到自己想要的曲调跟韵律。即便纽曼本人主张,《肖申克》哪怕不做配乐,都会是一部极具感染力的电影。可他的音乐最后也同样成为了经典,被各大电影的预告片反复拿去使用。

【14】安迪的越狱

蒂姆·罗宾斯在拍摄越狱那晚,坚持要亲自跳进那条小溪中,尽管主创们担心水源成分不干净。导演解释道:“这边是农村,谁知道这里面的水都有些啥。蒂姆在出演这场戏的那晚,表现相当英勇。他当时就说了句:‘我就希望自己在演戏这场戏后可以洗上个热水澡。’我们当时又是用下雨器,又是用滑轨车,拍着小溪里这个可怜巴巴的家伙。而他那晚的表现真的很投入。那一晚我们都拍得非常开心。”

德拉邦特回忆道,史蒂芬·金在初次观看《肖申克》时,批评了他们布置的这条地道,因为它的形状实在是太圆了,可以说一眼假。还有观众曾经问过导演说,如果安迪是头前脚后爬出去,那他要怎么把墙前的海报贴回去?对此他都是回应道:“看电影咱就别挑那么多了。”

【15】瑞德出狱

眼睛锐利的观众能发现,片中两次出狱相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布鲁克斯出狱时,摄影机是从监狱外去拍摄走出大门的动作,提供了个客观镜头。但在瑞德出狱时,摄影机是从监狱里面,跟着人物一起跨过了那扇大门。导演表示,他一直深知这是这一幕的必要拍摄方式,目的即在于让观众跟着瑞德一起踏入外面的世界。

又一次,摩根·弗里曼拿出了精湛的演技——当瑞德来到大树下取出安迪的包裹,收到一笔钱跟一封信时,导演注意到弗里曼在表演过程中会主动环顾四周,不知是在张望些什么。弗里曼跟他解释道,这个动作是要给瑞德增添一些妄想症状:“这个人在牢狱中度过了四十年的人生,受到监视,没有私人空间,做任何事都要东躲西藏。只为确保狱卒不会觉察到异样,打理好自己的业务。他还没能适应脱离监视的环境。你给他自由,他反而变得不知所措。”

【16】海滩重逢

安迪与瑞德的重逢,是在位于加勒比海的圣克罗伊岛上拍摄的。因为是按时间顺序拍摄,这一幕也成为了影片的杀青戏。导演回忆道:“在我们跑到俄亥俄州,被灰色的牢墙围了起来,进行了两个月的前期准备跟三个月的拍摄后,抵达这片海滩,让我们所有人都觉得自己也获得了假释。远走高飞。逃之夭夭。那一天,我们就像孩子一样跑去冲浪。在拍摄末期能来到这里,真的是一个大大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