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开平市人民法院赤坎法庭涉侨团队成功解决一起父女间的保管合同纠纷案件。案件涉及归国华侨张伯与女儿间的矛盾,最终通过法官和调解员的努力达成调解。法院涉侨“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工作模式得到展现,涉侨纠纷化解渠道拓宽,案件审理效率提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一起父女间的保管合同纠纷案件成功解决
案件涉及归国华侨张伯与女儿间的矛盾,通过法官和调解员的努力,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关键观点2: 开平市人民法院赤坎法庭涉侨团队的工作得到肯定
当事人送来致谢锦旗,点赞赤坎法庭、古镇联调工作站的司法护侨工作机制。
关键观点3: 涉侨“枫桥式人民法庭”工作模式展现
开平法院赤坎法庭努力打造涉侨“枫桥式人民法庭”,通过“法官+调解员”联动解纷优势,拓宽涉侨纠纷化解渠道,提高解纷效率与质量。
关键观点4: 案件审理效率提高
自2024年至今,高效办结涉侨涉外案件327宗,成功调解涉侨涉外纠纷96宗,案件审理周期同比缩短19.78%。
正文
新闻报料|宣传推广|活动策划
加小编微信:kptvxmt
“感谢法院愿意花费
这么多时间和精力
帮我们解决一连串问题!”
近日,开平市人民法院赤坎法庭涉侨团队收到了侨胞当事人张伯委托其诉讼代理人送来的致谢锦旗,为赤坎法庭、古镇联调工作站的司法护侨工作机制点赞!
这场纠纷始于亲生父女之间的一份保管合同。七旬归国华侨张伯一纸诉状将女儿告上法庭,要求返还代为保管的50万元存款。看似普通的家庭矛盾,却因种种疑点让承办法官罗雪峰一度对起诉材料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罗法官,我刚回国向我父亲核实了,他说并没有起诉我,难道是有人冒充他?”被告张女士一通电话让罗雪峰法官再次翻出案卷进行第五次的细致阅卷。尽管原告张伯的起诉材料和主体资格材料高度完整,但张女士的说法让案情真实性蒙上了一层阴影。
为了查明真相,罗雪峰决定亲自上门走访张伯。面对法官和儿女,张伯终于敞开心扉,道出了起诉女儿的真正原因:他希望自主安排养老钱的使用,并避免儿女因这笔钱产生误会,影响手足之情。而张女士则担忧父亲遭遇电信诈骗,双方因此产生了误会。
在就地召开的“家庭调和会”上,罗法官敏锐地捕捉到了两代人不同表达方式的碰撞,并找到了化解纠纷的关键。他启用了古镇联调工作站的联调机制,委派涉侨特邀调解员和驻点人民调解员联合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员给我们普及了很多侨胞权益保障政策,而且国内对养老诈骗的打击力度很大,把钱还给爸爸我放心了。”通过调解员们的耐心劝导和法理情理的兼顾,张伯和张女士终于打消了顾虑,共同来到赤坎法庭签订了调解协议。
然而,就在案件看似圆满解决之际,张女士又因新旧护照号码不同导致转账手续受阻而求助罗法官。
罗雪峰凭借民事调解书中记载的张女士新旧护照号码,建议她向银行出具该调解书作为证明材料,并建立了微信交流群以便实时了解转账进展。
最终,银行成功办理了转账业务,款项也顺利进入了张伯的账户。
结案回访时,电话那头张伯的笑声洋溢着喜悦:“现在案件结了,家里芥蒂消了,在国外的孩子们也经常给我打来视频电话呢!”
近年来,开平法院赤坎法庭努力打造涉侨“枫桥式人民法庭”,充分发挥“法官+调解员”联动解纷优势,持续深化“上门调查+多方联调+促履回访”工作模式,不断拓宽涉侨纠纷化解渠道,提升解纷效率与质量。2024年至今,高效办结涉侨涉外案件327宗,成功调解涉侨涉外纠纷96宗,案件审理周期同比缩短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