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保监微课堂
中国保监会保险教育公众平台,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法规解读、有关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开展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者教育有关活动,普及保险知识、经验与技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银保监微课堂

保险纠纷那么多,原来是因为这个……

银保监微课堂  · 公众号  ·  · 2018-09-16 07:08

正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你有过保险投诉(被投诉)的经历吗?





点评姐

又到周六啦~~~

北京的秋天非常舒适,

蓝天白云~~

微风拂面~~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评姐觉得如此秋高气爽的周末,

应该约着三五好友去郊游,

或者,泡杯清茶,继续阅读一直没有看完的书。



想象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自从本期征集话题出来后,

评姐的各种通讯工具就没有闲着的时候,

同事的,朋友的,同行的,亲戚的~~~

无一不是在和评姐聊大家的经历,

单独听着,每个人说的都挺有理的,

评姐把比较有代表性的故事整理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消费者


某同事的亲戚的经历:

妈妈2010年给儿子小陈买了终身寿险分红型附加重大疾病险,

连续投保了六期,

2016年小陈突发急性重症肝炎,

治疗期间病情危重,

由急性重症肝炎转为急性肝衰竭明确。

查看保险合同,

认为 符合合同中关于重大疾病的9.1.8项“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项,

多次电联并提交手续给保险公司咨询理赔相关事宜,

迟迟得不到是否予以理赔的明确答复,

因找不到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

只能保监会进行投诉,

投诉受理后转回保险公司处理。

保险公司的负责人各种拖延,

五个月后被告知保险公司总部按照不属于保险责任拒赔了。

一家人都觉得被保险公司欺骗了。


同事问我“ 重疾险问世的目的是什么 ,”

是不是为了给投保人遭遇不幸时缓解经济压力?

保险公司合同中在“重大”疾病定义中加入了一些限定条件,

甚至除外责任,

“制定这些条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是不是用来判定是否是“重大的”、能够明显地影响寿命和生活方式的疾病?

不是保险公司用来蒙蔽、忽悠投保者的。


点评姐:穿越保险纠纷,我看到你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那种不诚信的模样

同事的问题就像锤子一样把我砸懵了,

保险应该做的是雪中送炭,

可听了上面的经历感觉是火上浇油呢?

这种拒赔案例是寿险投诉中较普遍的一种,

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违背了保险保障的基本功能,

也违背了“诚信原则”,

辜负了消费者们对保险行业的信任。

从业者

从业多年的朋友的经历

老李今年40多岁,

在保险公司干了15年了,

“还记得我刚刚从事理赔工作的时候,

我的第一任师傅告诉我们: 干理赔工作,就不能当老好人,人人都说你好,是有问题的,如果没有人投诉你,也是有问题的

我时刻谨记师傅的话,

无论我得罪多少人,

依然矜持我的底线。


后来,我当了理赔负责人,

我的领导要求我: 无论如何都不能有投诉,尤其是监管投诉。如果有了投诉,就要千方百计让客户撤销。

这时候我已经无法再坚持自己的底线了。


保险公司是一个金融企业,

也是一家服务企业,

对服务质量的考核标准是什么呢?

只要客户不投诉保险公司,

就可以考核达标了。

这种考核标准所带来的是什么呢?

客服人员因为惧怕投诉,

把应有的底线丧失了。


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投诉依然。

投诉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满足一个不诚信的个体的无理要求,

需要所有善良诚信的车主分摊成本。

对于诚信的客户来说,

保险公司处理投诉的方式是不诚信的。

保险行业的未来又如何能坚守诚信的底线呢?”

点评姐:其实有的保险公司,有的从业者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自己在做着不诚信的事

听着行业内老朋友的担忧,

评姐也在深思,

保险行业的现状并不是大家期待的讲信誉的、讲人道主义精神的,讲担当的,,,

中国的保险业似乎大多仍处在原始积累阶段,

更多的是追规模、讲收益,没底线,,,


中国的保险业不能一直处于急功近利的原始积累阶段

收钱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注重业务品质,

满期、理赔时严格依照条款,

大谈诚信、契约精神。

前后标准不一,

仅从自己利益出发。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从业者,

都对保险行业的诚信持有质疑的态度,

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诚信的标准是什么呢?

诚信的底线在哪里?


点评姐如实说

透过保险纠纷的镜头,

你是否看到了真实的自己?

保险纠纷数不胜数,

难道不是因为这个吗?

因为行业仍没有找到诚信的基准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