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设计
Thomas Cuisset教授表示,目前新型
P2Y
12
受体
拮抗剂(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是AC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且1年的DAPT治疗也得到了广泛认可。TOPIC研究目的是评估ACS后转换DAPT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入选人群均是接受PCI/新型
P2Y
12
受体
抑制剂治疗的ACS患者,评估患者ACS后1个月换用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终点事件,包括死亡、紧急血运重建、卒中、BARC出血(明显的或临床干预的出血)≥2等,与对照组(阿司匹林+新型
P2Y
12
受体
抑制剂)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图1. TOPIC研究流程
图2. 入选患者基线特征
2. 研究结果
TOPIC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vs.阿司匹林+新型
P2Y
12
受体
抑制剂的主要终点(死亡、紧急血运重建、卒中、BARC出血≥2)为13.4% vs. 26.3%
HR
0.48(95%
Cl
0.34~0.68),
P
<0.01;阿司匹林+氯吡格雷vs.阿司匹林+新型
P2Y
12
受体
抑制剂的缺血终点为9.3% vs. 11.5%,
HR
0.80(95% Cl 0.50~1.29),
P
=0.36。
3. 结论及局限性
Thomas Cuisset教授总结时表示,虽然TOPIC研究有企业的资金支持,但其不会受利益驱使,即使结果证实ACS后1个月换用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同样获益,但客观地说,TOPIC研究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TOPIC是开放标签研究,存在不可避免的偏倚,同时部分出血事件是患者自己汇报,未经临床医生评估;使用密封信封随机法存在固有的局限;样本量限制了对于少见不良事件的解读,比如晚期支架内血栓和临床并发症;主要终点使用了BARC出血定义,包含了更多的发生率。阳性结果由出血事件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