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文化节目《朗读者》自今年2月18日开播以来,就成为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档充满文化感、打动人心,且让人热议的节目。董卿不仅是主持人,还独立担任了制作人。
4月16日,《朗读者》进行最后一期节目的录制,从下午2点到第二天清晨6点,董卿连续工作16个小时。工作结束当天下午4点,董卿接受了《面对面》的专访。
记者:跟第一季《朗读者》挥手告别时,你眼前浮现的画面是什么?
董卿:当我走出演播室,我的面前是已经泛亮的天色,我的身后是在黑暗当中正拆除的舞台,我在这个中间,多么强烈的对比。再过几个小时,那个我为它辛苦了一年多的舞台就会消失。我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在心底和它说再见。
记者:为什么你内心那么迫切要做这个东西?
董卿:我做主持人22年了,做过上千场节目。我是一个特别爱工作的人,只要上了台,就可以忘掉一切生活中的不如意和烦恼。我一开口就觉得又充满了力量、快乐。那是发自内心的,是工作带给我的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的满足感。这样的感觉,20年没有变过。
可是在前两年,我突然有一天意识到,我没那么兴奋了。我也开始有了一些套路——我以前最不喜欢的是凭经验去做事情,而不是凭激情去做事情。
我心里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你敢不敢跟过去的某一个自己做一个了断。
董卿连续13年主持央视春晚,这是一般主持人难以企及的职业高峰。但是,就在2014年央视春晚之后,她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离开舞台,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游学一年。
记者:那个时候伴随着特别多的猜测,为什么董卿突然之间离开了这个舞台?像你说的如急刹车一样,急刹车是会撞头的。
董卿:对,撞了。只是大家没看见而已,没有头破血流,起码也是鼻青脸肿。无数个晚上,我一个人坐在书房发呆。那个春节过后我知道,一时半会儿我不会再有新的节目了,那是无限期休整,你也不知道,你再次走上舞台会在什么时候。
很多人也问我说你还回来吗?我有点愕然,为什么不回来呢?我觉得离开只是我需要一个距离和一个停顿,让自己做一些思考而已。
2015年7月,离开舞台一年的董卿全面复出。这时候,董卿还有了另外一种身份——母亲。
记者:刘瑜说,很多人说你为什么要孩子,她说为了让我的人生完整。你呢?
董卿:很多事情不能再拖了,再拖可能你就会永远失去这个机会了。
给了我极大推动力的是我的妈妈。她有一次跟我说,我们早晚要离开这个世界,我希望在这个世界还能有一个人,像我们那样爱你,有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个话让我很难过。她让我觉得,我必须也为她做点什么,不仅是为我自己,让她可以放心吧。
当孩子出生后,我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要在很多地方平衡,既不能我的世界只有我,也不能我的世界只有他。
记者:你要去压抑你自己的情感需求,这可能也是一种牺牲?
董卿: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还应该很努力地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他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我不想放弃我继续成长的可能,不想因为他,我就变得止步不前了。
孩子让董卿时常感觉分身乏术,但就在2016年央视春晚之后,董卿将孩子交给身在上海的父母,开始孕育另外一个孩子——《朗读者》。
对于董卿来说,一直陪伴她成长的阅读已经不止是一种习惯,而变成了一种力量,她要将这种力量与她的专业素养相结合,孵化出一档全新的电视栏目。
从创意到立项,进展还算顺利,但是不同于中央电视台台内自制的节目,《朗读者》的节目制作采用了公司化的运作模式,董卿担当起了制作人。节目模式、制作公司、经费、赞助商、播出平台、人员,这些以前她不用考虑的事情纷纷涌来。
“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董卿如此形容《朗读者》筹建之初的状况。在娱乐真人秀的挤压下,文化类节目招商并不容易,董卿不得不像祥林嫂一样,一遍遍给人描述画在纸上的大饼即将散发的香味。
董卿:我在过往这一年当中,其实是有很多次,已经不能用失望这两个字来形容,甚至已经到了绝望的边缘。可是当我晚上两点三点睡不着,坐在家里的地板上,在想我到底该怎么办的时候,等天亮了,我还是会带着微笑,出现在我们的一个临时的办公室里,然后告诉大家,我们今天的选题是什么,我们今天的会内容是什么。
自立项开始,《朗读者》的播出时间就已确定,但当赞助商确定的时候,已经是2016年的11月,留给董卿和她的制作团队的准备时间只有一个月,而4月份约的嘉宾,7个月后,才正式通知他们录制时间。
“事无巨细,严苛挑剔”,是董卿的团队成员对她的评价,工作集中时,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这让一向在工作上支持她的父母,在这件事情上投了反对票。
董卿:我第一次遭遇到了他们的一种阻力,因为他们真的觉得他们老了,我不能再毫无顾忌地,去拿自己的身体不当回事,因为我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了。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看到了他们眼神当中的犹豫,甚至是反对,我特别难过。
董卿曾引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当中的一句话:“如果你真心渴望做成一件事情,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2017年1月8日,《朗读者》开始了第一场录制,董卿终于实现了自己对这个节目的设想。
记者:当倪萍捧着花出现在舞台上,你迎过去,穿过漫长的舞台,你为什么会哭?
董卿:和倪萍老师每次见面,都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也许她能从我身上看到她的过去,也许我会从她身上看到某一些未来——老去的样子。
十年前她就告诉我:“董卿,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站在一个舞台的核心,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被派去最重要的战场,所以你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知道你有上场的那一刻,就有离开的那一刻,所以竭尽全力吧。
我特别喜欢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墓志铭上刻着的一句话“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我们最好永远不要长大,但是我们最好永远都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这是最美好的一种状态。我特别感谢《朗读者》,让我重新找到了一种这样的状态。
更多访谈内容,戳《面对面》完整视频↓↓↓
习近平与特朗普通话:望各方避免加剧朝鲜半岛局势紧张
《人民的名义》小学生“腐败”惊现现实中!我们该如何反腐?
这个牛!“印度马云”来华取经,中国助印度“飞跃30年”
来源:央视新闻(cctvnewscenter)
编辑:孟灵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