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hinkingSlow缓慢思考
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戴汨的订阅号,分享阅读心得,交流投资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ThinkingSlow缓慢思考

五个超级powerful的单词

ThinkingSlow缓慢思考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9-04-16 19:2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谢谢关注缓慢思考。


这些天,总有人问我什么时候更新公众号。说实话,一方面没有看到特别好的文章,另一方面比较懒。我有每年写一篇的习惯,这个就作为今年的。以下的 5 个单词或者词组是我自己脑子里常常想的概念,我觉得很用用,就分享给大家。


Opportunity cost 机会成本。 如果把人生看成一个收益函数,时间可以看成是唯一的输入。时间花在不同的地方,就是不同的路径。站在此刻看下一刻,总是有不同的选择。选择了其中一条路径的收益,就放弃了其他路径的收益,这就是机会成本。大学毕业了选择读研究生,机会成本就是三年工作的收益。把银行里面的钱拿出来买房子,机会成本就是放在银行里的利息或者失去的投资机会。总之,机会成本告诉我们万事皆有成本。和机会成本相关的有两个原则值得记住,第一个是底线思考。比如做投资,投资收益的下限是十年的国债收益,如果一个投资机会的收益低于这个下限就应该拒绝。又比如看书,这个世界上有 100 多万本书,看哪本都行,但是如果你把下限设成 Ray Dalio 的原则这本书,那么值得看的就不多。第二个是要避免被迫选择。被迫选择是指尽管你知道当下的选择不是最优的,但是你没有其他选择。人生里面有很多被迫选择的场景,比如债务就是一种。股票投资本来挺好的,但是如果使用了杠杆,就会导致你在市场下跌的时候被迫清仓。长时间的 lock-in 有时候也会造成被迫选择, 90 年代末大学毕业找工作还不是很自由,有的人为了大城市的户口会选择和国企签比较长的劳动合同,导致后面很多年只能被迫在不喜欢的岗位上待着。


Compounding 复利。复利的曲线是指数曲线,开始的时候看着很平坦,但是加以时间就会呈现陡峭的趋势。在 2018 年的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举了一个复利的例子。 1942 年,巴菲特用 114 美金买了一只股票,如果用这笔钱买美国的 S&P500 指数, 77 年以后的收益会达到惊人的 60 万美金,年化 IRR 11.8% ,总倍数 5288 倍。有趣的是,如果年化收益下降一个百分点,变为 10.8% ,看起来变化不大, 77 年实际的收益会下降一半。所以,关于复利的原则都在这个例子里面了,一个是要有足够的时间长度,第二个是收益率提高一点点都很重要。复利不仅仅是投资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单词,其实无处不是复利效应,连最根本的人类社会繁衍都有复利效应在其中。当年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很重要的结论就是,人类的出生率如果高于 2 ,就会形成复利效应,人口会越来越多,形成指数增长,而由于自然资源是有限制的,所以危机不可避免,最后只能靠战争和瘟疫减少人口。放到个人身上,如果你能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让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形成复利效应,如同芒格所说的,晚上睡觉的时候比早上聪明,那么你的人生想不幸福都比较难。 Those who keep learning will keep rising in life 。和复利相关的一个概念是 inner-scorecard 这是一个很有用的世界观, inner-scorecard 代表的世界观是,自己关注自己的成长,把每一次失败都当做自己进步的机会,于此相对的是 outer-scorecard 的世界观,自己关注和别人的比较,把每一次失败当成对自己的评价,这样永远生活在胜败的阴影之下。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不和别人竞争。


Bayes’ theorem 贝叶斯定理。贝叶斯定理是一个概率的函数,用来推断在一些已知条件(假定 B 事件)下某些事情(假定 A 事件)的概率。举个例子,你喜欢的一个女神每次见你都会冲你笑,你想知道女神是不是喜欢你。那么怎么用贝叶斯定理来思考这个问题呢? 女神冲你笑是 B 事件,女神喜欢你是 A 事件,我们要计算的是女神每次都冲你笑这种 B 事件下,女神喜欢你这种 A 事件的可能性。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贝叶斯定理说,你需要两个数据,第一个是先验知识的概率,也可以叫基础概率,比如一般我们认为一个人对着你笑喜欢的你的基础概率可能是五成( 50% ),第二个数据是可能性函数,也就是在基础概率的基础上特殊信息带来的调整,这个调整根据新的信息的说服力不一样,可能大于 1 也可以等于 1 也可能小于 1 ,比如根据调查发现女神平时很少对人笑,那么女神对你笑这个可能性函数肯定比 1 大,假设是 1.5 ,这样可以算出来女神冲你笑的情况下女神喜欢你的概率应该是 50%*1.5=75% 为什么贝叶斯定理那么重要?以至于我认为可以是 5 个单词的首位。因为根据新的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判断和结论是一种很难的能力。著名的科学家普朗克开玩笑说,科学的进步来自科学家的死亡,可见不断改变自己的观点有多难。如果从贝叶斯定理推断两个有用的结论,第一个结论是:万事都应该用基础概率思考作为起点。第二个结论是:如果有新的信息出现,根据其特殊性,你的结论应该从基础概率开始向两侧调整。伟大的经济学学家凯恩斯说: when the facts change, I change my mind. What do you do , Sir?"


Checklist 清单。清单是一个特别简单的工具。但是特别简单的东西,常常特别有用。《 Think fast and slow 》那本书里面讲,人有两个思维系统,一个是快思维系统,一个是慢思维系统。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大部分是快思维系统,慢思维系统是比较后期的事情。快思维对于人类早期的生存非常有价值,但是问题也很大,随着世界越来越复杂,慢思维的作用越来越大。可是,快思维是潜意识的,经常不经思考就会得出结论或者做出行动。如果你是去超市购物,快思维还是慢思维其实都没有很大的麻烦,最多浪费几十块钱,甚至快思维最简单和省力气。但是如果想象一下你是医生,从一个病房到另一个手术室,即使不洗手这样的习惯也会是大问题。又比如你是飞行员,如果平时训练没有意外操作手册,在空中遇到突然情况的时候,仅仅凭借下意识的反应来处置后果就不堪设想。 Checklist 这本书的作者就恰恰是一个医生。他发现医院的手术死亡病例非常普遍,经过研究发现,大部分的问题是都可以归结为诸如忘记洗手消毒、用错药品、进错手术室等常规问题,于是他总结了手术前的 checklist 在各大医药推广,结果大大降低了死亡率。所以 Checklist 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小到出差的清单,大到投资的风险检查,都非常有用,它实际上是把慢思考变成了纸面的形式。此外,清单这个工具对于制定反面错误加以避免更加有用。


Incentive 动机。心理学在中国是一门可用可无的学科,但是实际上近几十年金融的进展主要是行为金融学。 2006 年,罗伯特教授出版了《 Infuence 》这本书,可以认为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著作,罗伯特教授也因此被称为 影响力之父 。罗伯特教授讨论了六种影响人和说服人的方法,包括互惠、权威、一致性、社会认同等等。在我看来,都可以用动机来思考。不同的人思考的逻辑不同,对不同因素考量的权重不同,但是都是动机的不同。因此,在生活和商业中,时时不忘把对方的动机作为考量的一个因素会带来巨大的帮助。比如,你去高档汽车的 4S 店买车,热情的销售可能会给你一个小礼物,如果你忘了对方的动机,你会下意识的出于互惠的好感购买他推荐的某个升级产品。因此, GE 这样的大公司的采购部门,通常禁止接受供应商的任何礼物。了解别人的动机,除了避免你被利用或者欺骗,也可以帮助你实现商业合作或者团队管理的目标。 Fedex 是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管理层发现每一次在中转机场的卸货转运总是不能按时完成,后来他们改了激励的机制,不再按工作小时计费,改为按件数计费,一下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工人很快干完就回家去了。所以,当涉及到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时候,先把动机搞清楚。


上面的 5 个单词是我学到的比较有用的思想,希望对你有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