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inkedIn
LinkedIn (领英) 创建于 2003 年,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协助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会员人数在世界范围内超过4亿,每个《财富》世界 500 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SMG旗下公司🌟 | ... ·  2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人工更新 · ...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11.8下午截止🌟】科技日报社读者服务与信 ... ·  1 周前  
51HR派  ·  快递里有小猪包裹,你敢信吗? ·  6 天前  
51HR派  ·  今年双十一,打工人还剩多少热情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LinkedIn

当你迷茫的时候,你该干什么?

LinkedIn  · 公众号  · 求职  · 2017-06-09 19:26

正文

精神充实和物质富足是每个人的愿景。


然而日复一日的紧张工作,难免会带来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疲惫。


在遭遇迷茫时,很多人会“做些什么”来走出泥潭,健身、旅行、游戏、吃喝,花样百出。


很多时候,这些方式并不能帮你摆脱迷茫。


你需要的,是平静的独处。





一、零大于一,空好过满


我这些年越来越理解的一件事就是:


很多时候,能够“不做什么”比起“做什么”来得更加重要。

 

人的迷茫往往是由于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该做什么,自然会对未来产生恐慌和焦虑。

 

基于这种焦虑和恐慌,我们本能地想要“做些什么”来缓解、掩盖、和躲避自己的焦虑。

 

有些人会选择用工作、健身、看书等“上进”、“努力”的事情来掩盖焦虑。



有些人会选择用毒品、性爱、网游来麻痹和忽略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

 

总而言之,我们会拼命给自己设置一个目标来追逐,用以确认自己的存在,不至于被对未来的恐慌所吞噬。

 

二、自我、本我和超我,痛苦的灵魂整合


事实上,我们的内在是“分裂”的。

 

你一方面“想”追逐这个目标,另一方面又“不想”去做这件事,就会很焦虑。



但这种焦虑更多的是被一种“如果以后我都是这样“分裂”、没办法执行该怎么办”的更大的、更深层次的担忧所引发的。


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尚未整合的自我冲突。

 

相信不少人都熟悉精神分析中“自我”“本我”“超我”的理论——


“本我”贪图享乐,“超我”克己奉公,二者经常冲突,“自我”则是冲突的协调者和统筹者。

 

当你对未来迷茫时,深谋远虑的“超我”就开始担忧:要是成为一个对社会没用的废物被别人看不起怎么办?以后吃不上饭怎么办?于是提醒“自我”与“本我”要赶紧想办法做些什么。

 

但是“本我”一摆手:“超我”你想那么多干什么?来来来,让我们喝完这杯,还有一杯;再喝完这杯,还有三杯……”

 

“超我”表示我喝你妹啊,都火烧眉毛了你还喝喝喝喝!然后你的“超我”和“本我”就掐了起来。

 


就这样,“焦虑”产生了。

 

这时候,“自我”上场,以“拉偏架”的方式处理这二者的冲突——偏爱超我的人,钻研“工作、读书、健身”来缓解焦虑;偏爱本我的人,用“网游、性爱、毒品”来麻痹焦虑。

 

然而,无论你用哪种方式获得了暂时的平静,都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只要“本我”和“超我”的冲突还在,你的“迷茫”就会一直存在,你的焦虑和恐慌就始终无法真正被解决。


不论是放纵“本我”,还是坚持“超我”,都会有另一方“被冷落”。

 

这种“被冷落”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你的这一部分精神结构会退化、萎缩。

 

那么,为什么在前文中说,当你陷入迷茫的时候你应该让自己平静的独处呢?

 


因为你需要给自己的内在精神结构以时间和机会去沟通、冲突、协调、成长、退行、整合、分裂。

 

我们甚至可以稍稍偏激的理解为:人格整合的过程,就是痛苦的过程。


三、逃避痛苦,等于对自我的二次伤害


有人可能会说:我痛苦了这么久,也有很多人痛苦了一辈子,但精神结构却始终没有得到整合,这是什么原因呢?

 

从根本上来讲,痛苦分为两种:

 

一种是直接的痛苦。

 

另一种是试图逃避痛苦所带来的痛苦。

 


比如:一个人在失恋了之后,为了逃避失恋的痛苦而马上找了一个新欢。但他和这个新欢实际上并不能很好的相处,反而是对双方的折磨。

 

再比如一个人为了逃避承担责任的痛苦而做着一份简单轻松的工作,这个时候他必须承受的是面对枯燥的生活和无意义感的痛苦。

 

第二种痛苦往往只会给我们带来折磨和损耗,它不仅无益于我们精神结构的整合,反而会加剧我们内在自我的分裂。

 

当我们在迷茫时,很多我们试图去做的事情,其动机往往都是第二种,即逃避焦虑和恐慌带来的痛苦。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建议你在迷茫的时候“做些什么”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你做的越多,焦虑越多;焦虑越多,就越迷茫。

 

四、平静的独处,是为了与自己“和解”


这时候你大概会问:平静的独处就能够让我不迷茫,不焦虑了吗?

 

恰恰相反,让你平静的独处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更好的迷茫、更好的焦虑——

 

首先,迷茫和焦虑本身并不是问题。

 

其次,迷茫和焦虑是无法被“解决”的。

 

最后,也许“不解决”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让自己“平静的独处”的目的,是「允许」你的内在起冲突;允许冲突的发生,是为了「和解」的达成。

 


就像一对情侣吵架一样,只有令他们彻底的把各自对对方的不满、对对方的不爽、对关系的不满意全部都倾吐出来,发泄出来,这个冲突的过程也许会很激烈,甚至会动手。

 

但重点在于,只有冲突发生,双方才能够出现“深层次的”、“真实的”沟通,信息才能够得以交流,问题才得以暴露,冲突才能够被解决。

 

没有“真正的”冲突,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和解。

 

让自己“平静的独处”,就相当于是你在允许你的内在出现争吵,相互表达看法,试图相互说服。

 

更重要的是,只有你给自己时间和机会,很多深层次的认识,很多一直隐藏的想法才能够浮现出来,这才能够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和解”。

 

也许你在今天很迷茫的时候,决定要开始健身和写小说。

 

在经过三个月“平静的独处”之后,你的决定还是要健身和写小说。

 

表面看起来你的行为是一样的,但这两者是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是前者的动机是逃避驱力,而后者的动机是追求驱力;

 

前者的决定会不断地受到你内在其他精神结构部分的冲击,而后者的决定却是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做出来的,稳固且成熟。


五、有效率的放空,好过无计划的匆忙


最后,我想你可能还有的一个担忧:如果我的内在总是这么斗争下去,没办法得到整合该怎么办呢?

 

有趣的是,如果你相信现在的自己,允许冲突的发生,允许焦虑的存在,允许暂时的你无所事事,那么你当下的活力与欲望就能够自发的冒出来,推动着你去做很多事情。



于是你的焦虑自然而然的就不存在了,而且你会活的很充实。

 

我的直觉告诉我,也许不在少数的读者已经放弃了要允许自己“平静的独处”了,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内在的和解,宁愿去选择“规划点什么、做些什么”这种更轻松的“解决”方法。

 

但是我想要告诉你的是,你已经习惯了和自己背离,所以才不相信自己。

 

你也已经习惯了逃避痛苦,所以才无法理解、也不敢直面第一层的痛苦。

 

但你要允许自己,允许自己去做出一些尝试,允许自己可以先试着离你的恐慌,你的焦虑更近一些。

 

也许你只需要能有这么一点点的尝试就会发现:

 

唯一令你焦虑的,就是你的焦虑本身;

 

唯一令你恐慌的,也是你始终对恐慌的逃避。





本文作者风墟,心理咨询师,个人微信号接收付费咨询(id:lianjizhe1874),微信公众号“炼己者”(id:fengxuwake),专注于产出心理学,自我提升,心智思维等领域的高质量文章。LinkedIn经授权转载。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17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