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不断进步,活出精彩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曾国藩  ·  王阳明:后半生的风水,从倒掉这三样开始! ·  3 天前  
印象笔记  ·  为什么有的人总能赢? ·  2 天前  
混沌学园  ·  混沌进入3.0时代:永远和创业者在一起 ·  4 天前  
学习曾国藩  ·  曾国藩7个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值得学习!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改变自己

未来,你可能不属于任何公司

改变自己  · 公众号  · 学习  · 2016-09-07 06:30

正文

#时间不会等你#


#每周多一点思考#


张辉:观察最近20年,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变化在加速,我们熟悉的世界正在加速重构。比如父母一代习惯性的在一家公司待一辈子到退休,但是最近5年没有换过工作的年轻人则非常少。在新兴的互联网公司里,能待到2年的人,都会被称为「老员工」,这在父母一代是不可以想象的。


老的公司可能会变得比较脆弱,而新兴的公司比如小米、滴滴能在成立不到5年,还没有 IPO 时就成为市值(估值)数百亿美元的公司。滴滴、微信、直播、FM 正在成为新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可以独立工作,而不用依附于某家公司。新的知识分享型平台正在快速演化,比如分答、得到等,知识分享变成了一个很酷又能赚钱的方式。


个体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变化的速度前所未有,所谓「稳定的工作」早已不复存在,无论是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大家同时也在享受这些平台崛起的红利,自立于组织之外变得很现实。这些观点,我在过往的会员语音中多次提起,比如《个体崛起的年代》、《积累财富的三个引擎》等,希望大家能及时抓住时代的大潮,成为浪潮之巅的受益者。


未来,你可能不属于任何公司

by 孙圈圈


最近又有几个朋友辞职做自由职业者了,咨询顾问自己单干,倒也不少见。


这次略有不同,几个先后“单飞”的朋友,联合在一起,用同一个公司的名义走法律、财务流程。一个人接到需求之后,如果不是自己的擅长领域,就拉上其他擅长的顾问,抱团儿谈项目,项目下来之后再分工合作。

 

要说他们是自由顾问?好像不完全是。但要说,他们是个小咨询公司?似乎也不是。这个所谓的“公司”,只有法律上的意义,没有人是老板,也没有人是员工。

 

如果非要给一个名字的话,它不像一个公司,倒像一个——平台。


是的,平台。

 

优步自己没有车,只是用车平台;阿里自己没有货,只是交易平台;微博自己不生产内容,只是内容平台……


那么人才呢?是否也没必要用企业的形式组织起来,而用平台的方式呢?


实际上,追溯回去的话,“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最初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


罗纳德•科斯曾经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过解释: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劳动市场,人们可以互签合约,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同时购买他人的劳动。


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交易成本太高,每个人都需要去找不同的劳动力、进行选择、在个人之间达成协议、执行协议。

 

而企业呢,通过层级制把人们组织起来,进行管理,虽然多了管理成本,但是只要管理成本低于交易成本,企业就是有价值的。


然而,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技术方面的变革,也带来了协作的便利和信息的透明,这些都使得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在一些行业,如果交易成本降到足够低,以至于低于管理成本的时候,企业就失去了优势。而这时候,平台则会起来,因为平台的作用是促进协作、匹配供需,它不需要企业那样的高管理成本。

 

出现这种趋势的,不仅仅是在咨询行业,在媒体行业也是一样,众多的内容平台将媒体人与读者直接联系在一起,传统的媒体企业显得不那么有优势了。


在未来,还会有更多行业面临这样的变革。而身处这些行业的我们,未来有可能不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而只属于一个平台。


而一旦从企业到平台,最大的变化就是,个体的作用将会凸显,而组织的作用将会减弱。


实际上,即便没有咨询和媒体行业这么明显的变化,不少企业,也已经在借鉴平台化的一些做法,悄悄地进行组织变革,以更加适应未来的发展以及人才需要。


而这些变革,对我们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我个人这些年帮各大企业做组织设计咨询的观察来看,至少有四个企业发展的趋势,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趋势1:【更替】


企业的存续时间越来越短,个人在一家企业的职业生涯也越来越短——所以,最大化利用企业的资源来为自己增值,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动向


我刚做咨询的时候,企业做战略规划都是5年甚至10年。而现在,能够拿得出清晰的3年战略的企业,已经不多了。至于5年和10年,企业还是不是活着,也未可知。


即便仍然活着,它是否还能维持高增长、高利润,从而为你提供高物质回报,也是谁都不能保证的。

 

在这种趋势下,个人不可能把安全感寄托于企业,而只可能来源于自我价值的提升。


所以,你在进入一个企业之前,都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假如这个行业衰落了、企业倒闭了,我还可以去哪儿?我的价值在这里能得到多大提升?


除此以外,你还需要时刻关注自己行业的变化,及其对自己的影响,你不得不去思考下面这些问题,以洞悉行业变化:

 

1.这个行业的人才素质,相比以往如何?


2.这个行业出去的人,身价涨跌如何?


3.行业是否存在人才短缺?在哪个细分领域?


4.哪个细分子行业的增长最迅速?


5.行业有什么新技术产生?这种新技术会如何影响它?


6.这个行业的主要增值发生在价值链的哪一环?近期是否有变化?


趋势2:【无界】


企业的组织架构越来越灵活,岗位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所以,找到变化下的内部创业机会,可能会实现弯道超车


以前做咨询项目,都是从战略梳理入手,然后设计与之匹配的组织架构,再梳理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要求,然后按照要求配上合适的人。


总之,先挖坑、再找适合的萝卜填。

 

而今这样的变革时期,僵硬的组织架构、森严的等级体系,将会使企业的决策变慢,无法应对变化。


那么,什么才能更快地应对变化呢?人。因为岗位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只有人,才可能及时识别变化并快速反应。


所以,这几年的组织设计,主题都是灵活:有些企业开始去中层化,只留高层和基层;有些企业将岗位合并,避免分工过细带来对人的限制;有些企业,甚至连岗位职责描述都取消了。 


总之一句话,最大化萝卜的作用,而坑的大小则可以调整。层级之间的界限、岗位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被打破。

 

这种“无界”的趋势,使得个人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愿意做的事,进而会有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


比如,很多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O2O、社群经济这些新兴概念,往往选择同时兼顾传统业务以及新兴业务。


他们会在内部推行两种架构,一种是适应现有业务的传统架构,而对于新业务,则采用项目组这样的灵活组织形式。


我看到过一些员工,当企业有新的项目时,他们敢于冒险,进入一个前途未卜的项目组,最后成了,给公司创造了巨大价值,而他们则实现了弯道超车,同时借助企业的资源大大提升了自己的价值。

 

所以,去注意你所在的企业正在尝试什么样的转型和新业务,在这样的业务中,你是否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不是固守在原先的岗位上。


即便没有这样的机会,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将不再是好的做法。


趋势3:【联盟】


企业与人才、人才与人才的关系趋向于联盟——着力打造个人品牌


“联盟”不是一个新概念了,它最初由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提出,指的是:未来的职业将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互相投资的关系。企业和员工双方,为了共同的使命和目标,互相在对方身上投资。

 

然而,为什么联盟、而不再是雇佣呢?除了开头所说的,互联网带来的交易成本降低之外,跟如今的行业结构也有很大关系。

 

过去制造业占主流,流程性和重复性的岗位需求大,体力劳动者需求多。而现在服务业逐渐步入主流,尤其是高端服务业,那么与之相伴的,企业对脑力劳动者和创新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但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难监控和管理。


比如说,你看一个包装工有没有好好干活儿,数数他一天包装了多少东西就行。但你要评估一个研发人员呢?是看他一天写了几份报告么?显然很困难。


所以,对需要创新的脑力劳动者而言,企业能够控制的只是他的时间,但投入程度完全由他自己决定,企业很难监控和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要跟人才建立情感联系,形成精神契约,才能让他足够投入。实际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很多种联盟的形式了: 


给予优秀员工股权期权等长期激励,从而将个人与企业发展捆绑到一起,这是在薪酬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一些公司雇佣自由顾问,自由顾问并非正式雇员,但会为公司服务某个客户或项目,然后按项目进行结算,这是在关系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一些大企业,内部不雇佣研发人员,而采用开放式研发,跟有研究能力的个人或团队合作,共享回报收益,这是在商业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有些企业鼓励员工内部创业,不光给投资,创业成功了还有可能收购回来,这是在发展方面跟人才形成联盟。


什么样的企业愿意跟人才形成联盟呢?所谓的“高端”行业?未必。


海底捞大家都听说过:店长及以上员工离职,只要任职超过一年以上,就给一定金额的“嫁妆”,这就是一种联盟。


原因很简单,海底捞虽然是传统行业,但餐饮业对店长以上级别的人才需求是很旺盛的,并且他们的投入度对业绩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一点跟所谓的高端行业没有差别。


所以说,越依赖于人才的行业,企业越希望跟人才建立联盟关系。

 

倘若你希望未来与企业形成联盟,而不是雇佣关系,那么,你就需要去那些依赖人的行业,同时,着力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而不是依赖于企业品牌。


倘若你不是这样的类型,而是习惯于按指令做事,那么,就去那些高度依赖资本和资源的行业,前提是,他们的优势可以维持到你的职业生涯结束。


趋势4:【分化】


企业更加重视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比,资源分配出现两极分化——让自己的价值服务更直接作用于产出


这两年所服务过的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很多都提出要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一个原因是经济的不确定性,另一个原因则是技术冲击,很多行业被颠覆。


当市场不利、利润下降的时候,自然就想到要降低成本。而在很多企业的成本里,人力成本是很大的一块。

 

现在去看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以及其他高管,可能都有一个绩效指标,就是人力成本投入产出比。


简单来说,就是花在员工身上的每一分钱,给企业带来了多少回报。


如何最大化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呢?很多企业采取的方式是:资源重新分配。


比如,1块钱分给两个人,A员工比B员工绩效好,过去是A给6毛,B给4毛,资源重新分配之后,现在是A给7毛,B只给3毛。


企业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资源倾斜给高价值员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鞭策其他员工。


换言之,企业会越来越多地将资源投给那些高价值员工。相应的,越不能产生价值的,企业越会减少投资。

 

所以,在这样分化的大趋势下,如果你所做的事情,不能给企业带来足够的价值,你自己就将没有价值。

 

对一部分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对另一部分人来说,这也是最坏的时代。


总之,在企业走向平台化架构的趋势下,我们需要知道:


1.随着交易成本的下降和管理成本的上升,企业将越来越平台化,表现为:更替、无界、联盟和分化;


2.我们应该不断通过提问,时刻关注自己行业的发展动向;


3.主动发现机会,利用企业资源提升自我价值,才有可能弯道超车;


4.如果希望联盟,就去那些相对依赖人的行业;


5.最重要的是,不只是个人,企业也应当关注这些趋势,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 


参考资料/延伸阅读:

1.《未来是湿的》克莱•舍基 著,胡泳/沈满琳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The Alliance, Reid Hoffman/Ben Casnocha/ChrisYeh,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2014


封面图 by Nick Slater


今天我做了什么改变


张辉:我上一期的会员专属语音主题是「用示意图照亮职场」。我在工作中有一个特长:用示意图来表达意思。每次公司内部分享会,我总喜欢利用白板,画示意图来表达想法,经常以一图惊四座,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次语音,我想和大家谈一下我对于「示意图」的理解,示意图的种类远比大家想象的要多,而用好示意图,可以在职场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尤其是给同事、领导留下好印象。


下面改变自己的会员对张辉20160828期语音用示意图照亮职场反馈精选:

(对本期会员语音有兴趣?请点击「阅读原文」,有小惊喜)


@会员    daisy    

每次都期待辉哥的语音,请原谅这次断断续续的听了两次。每天都在看改变自己的文章就会期待着这周辉哥分享的这个内容是不是能刚好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呢?因为最近自己一直在思考是否辞掉现在这份工作去考试教师资格证,争取自己当老师。这样单纯一点,而且凭技能吃饭,不需要每天都因为学生家长老师的各种问题而担心退费,虽然很多时候都说要迎难而上,但是苦于自己不会很好的抓住重点去销售,总是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但几乎每次最后都没有收获。感觉没有什么成就感去驱使自己像最开始那样的往前冲。虽然此刻还是会为了可能不确定的未来而担心犹豫不决,但是还是谢谢辉哥的分享,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能好好的梳理清楚。今天早上简单的画了一个示意图,也不知道是否符合昨天辉哥说的标准,不过勇敢的去尝试应该还算可以吧,加油,小雏菊!

张辉:加油!另外,断断续续听语音也不是坏事,就是希望大家能放在手边,想起来的时候听一听,灌灌耳音,说不定哪天就有启发。


@会员    Oliver    

这期的语音很棒,画图示意的技能是大部分人都需要掌握的,尤其是职场中的人们。对于毕业工作了两年的我,这个技能更是应该值得学习,辉哥也说了,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与积累才能达成习惯,并运用自如。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悟性怎样,能不能坚持到底,反正是很有共鸣,想去学习这个东西,,也准备去尝试。另外,“改变会员”带给我的改变很大,非常感恩,具体的改变就不在此多说,就有点跑题了哈。

张辉:期待你下次反馈时能具体说说「改变自己」给你带来的具体变化,很多朋友期待这类的信息。


@会员    小芳院长    

首先,示意图让我想起,其实我是思维导图的受益者。因为考研,我自学了大量的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并用之于备考实践当中,事实证明,这对于我形成概念化和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其次,这次辉哥关于示意图的分享也非常启发我在接下来的研究、汇报和分享等事物中积极去使用这个工具,帮助我有更加清晰的思考和表达。最后,希望自己每天养成带纸笔,没事有事儿练习画图的好习惯。谢谢辉哥。

张辉:继续在「图示」技能上加大投入,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争取让「图示」能力成为自己职场上的杀手锏之一。信心就是考这些点滴建立的。


@会员    秋秋    

首先,非常感谢辉哥这期的分享!让我又豁然开朗!周末在家总结这将近结束的一个月收获,发现一无所获。。。之前看过一篇文章,里面的一句话说得让我心跳加速,大概意思是,当到了25以后的岁月,你会发现什么叫岁月如梭!如果没有合理地计划自己的未来并付诸行动,到了下一年,你依然一无所有😂加上重复听了辉哥上一期的分享,收获很大!然后昨天给自己一段很安静的时间,用来思考我的十年、五年、三年,以未来的一年,我就在纸上列了一条时间轴,每个时间点标上那年我的年龄以及计划目标。当一切都显现在纸上时,我挺诧异的!刚好今天听了辉哥的分享,更加认同示意图的作用之处!真的非常感谢!🙏🙏🙏🙏爱你辉哥,么么哒!

张辉:看得出你在用心的做我每次语音留下的「作业」,这样收获会比单纯的听语音大很多。


@会员    一忻阁    

的确如此,看书、工作、生活都可以用图来表示。一张图能解决的问题,何必费口舌去解释。辉哥讲的内容,让我意识到任何一个小的东西,只要继续延伸都有大量的事情可以做。乔布斯的例子实在是太有说服力了。以后多作图。

《示意图》:告诉别人:我正在使用的app,通过这些app,你大概可以了解我的喜好、关心的领域、生活方式等。


张辉:加油,很看好你!一直关注着你的进步。


【图示】这种能力远比大家想的有用,而我每一期语音都在刷新大家的认知。跟着张辉一起来不断的刷新自己的理念,走在时代的前面,成为新浪潮的掘金者。请点击阅读原文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秒钟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