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瑞士军工3合1黑金冲锋衣、户外中帮靴 |上新 ·  昨天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军工歌曲展播:泸化之歌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⑰ ·  3 天前  
体坛周报  ·  火线 | 国足觉醒! ·  2 天前  
体坛周报  ·  火线 | 国足觉醒! ·  2 天前  
战略前沿技术  ·  重磅!2025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公布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缅怀 | 申亮亮战友牺牲一周年祭:英雄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5-25 11:11

正文

今天,你记得起哪些“申亮亮”


■ 高千一 张应龙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根成


2016年端午节,中原大地童叟皆悲,迎接维和英雄申亮亮魂归故里。当天,网络文章《明年端午,你还会不会记得起申亮亮》令人沉思,从战场活着回来的作者表达一种忧虑:和平日久,我们不缺少对英雄一时的敬重,但似乎缺乏对英雄持久的关爱和怀念。



功勋碑碣今何在?英雄宛若流星璀璨,那是否会如流星那样从人们记忆中划过?申亮亮牺牲一周年前夕,记者走进他的家乡,河南温县温泉街道办事处西南王村……


你离英雄的距离有多远


暖风拂面,杨柳依依。


65岁的李永强扛着锄头、叼着烟卷,一年365日,乡亲们总能看见他披着晨曦、踏着暮霭往返在农舍与农田之间的小路上,繁重的农活儿早已把他的腰压弯。


如果申亮亮没有成为牺牲的英雄,李永强还是村民眼中的“老李头”,谁都不会想到他为国征战过——



“亮亮给家乡争了光,我们从生活生产上把亮亮的父母照顾好,是对英雄最好的敬仰。”去年9月,村委主任胡东兴召开村民代表会研究对申亮亮家的帮扶计划。同时,村里打算,在国家优抚政策外,对全村参战复员老兵进行帮扶,默默无闻的李永强被筛选出来。


“老李头,你上过战场?”有人拉住李永强惊诧不已。

“嗯,打过西沙保卫战。”李永强说起当年有些腼腆:“我没立上战功,没啥显摆的。”


“老李头就是个复员兵,没啥功劳,帮他不合适。”有些村民提出意见。


“那什么人物是我们的英雄?”前来村里帮着制订申亮亮家帮扶计划的温县人武部代政委高猛的发问,引起大家热议。


年近八旬的老党员、老民兵排长申红立回忆说,当年抗日战场千万里,遍地硝烟战火,无日不牺牲,倒在敌人枪下的都是英雄儿女。他这样说英雄:“只要为国家打过仗,不论功勋高低都是英雄,我们都该敬重。”


“俺爹是武工队长,俺8岁那年,国民党把他杀害了。俺娘总说,俺爹是烈士,儿女也不能丢了家里的脸,俺兄弟俩长大后,俺娘全让去当兵。”85岁的复员老兵刘红祖回想往事,满腔感慨:“七八十年代,每年出工修路挖河,俺家免工,公社和邻居都很照顾烈属。这些年,关注烈属的人少了。”


两位老人一席话引起大家反思。胡东兴感慨地告诉记者,李永强因为啥被“遗忘”了30多年?不是我们身边没英雄,而是我们眼里没英雄。如果心里对为国家奉献牺牲的军人没有崇敬感,哪怕与英雄朝夕相处,也看不到英雄所在。


“现在学校聘请李永强担任课外辅导员,专门讲战斗故事。”西南王村小学校长张文科说:“从入学第一课就给孩子们培育英雄种子,让英雄伴着他们成长。”


从那天起,大家看“老李头”,多了一分敬意。


英雄应该收获什么


晨风中微微摆动的两枝新鲜白菊花,无声地向人们述说,刚刚有人来过申亮亮的墓碑前祭奠。



去年这个麦浪起伏的季节,英雄血洒异国。再有几天,就是英雄牺牲一周年。一大早,记者走进温县烈士陵园,该园管理处领导说:“今年清明,有不少人给长辈扫墓时,还不忘给申亮亮献束花。”


记者突然有种感想:人们俯首给亲人墓碑前掬把新土——这是哀思;人们从申亮亮墓碑前路过,放枝菊花——这是敬仰。


“英雄不被人们忘记,是英雄的最高荣誉。”焦作军分区政委刘新旺讲起申亮亮引发的话题——去年,国家以高规格迎接、安葬申亮亮。有些人认为,申亮亮倒在哨位上,不是倒在战场上,也不是主动为保护群众生命牺牲,称不上英雄,没有资格享受这么高的待遇。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申亮亮是不是英雄?焦作军分区率先展开大讨论,引导官兵在思想碰撞中辨析英雄。硝烟中的英雄,一瞬间牺牲,筑起山一样高的伟大壮举;哨位上的英雄,一点一滴牺牲,把山一样高的伟大壮举铺展成地平线。


军分区政治部干事刘磊说,部队应该以铭记、追随、敬仰英雄的鲜明导向,直视有些人怀疑、冷嘲、诋毁英雄的态度。



“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刘政委感慨地说,如果回到战火连天的岁月,每天生死转瞬间,青山处处埋忠骨,谁都无暇顾及英雄的名字和祭日,然而今天享太平,再对英雄冷淡就是一种背叛。


记者想起10多年前的往事,《大众电影》杂志刊发导演郭维歪曲董存瑞英勇壮举的文章,英雄部队的官兵知道后义愤填膺,时任旅政治部主任徐学泉到北京联合其他几位原告共同起诉郭维。这是建国后首次有人以法律武器捍卫英雄形象,这应该成为国民的道德底线。


喊声英雄泪满襟。700多年前,文天祥这样写就《正气歌》:“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今天,假如你也写一首《正气歌》,笔端能写出哪些英雄的名字?


请在心头给英雄留一块永久的“宿营地”


英雄归去来兮。


这里是激昂的“红军”阵地——


“申亮亮。”

“到!”


去年秋天,一场实兵演习即将打响,班长鲍捷冲锋前进行战斗动员,全班齐呼老班长申亮亮的呐喊声壮怀激烈。


在第78集团军某旅,营院里申亮亮的“身影”随处可见。英雄的老连队,每天晚点名,第一个呼点申亮亮,全连官兵答到;新兵入伍第一课,全团讲述申亮亮的故事……



“英雄不能存留在荣誉室、资料里,而要存留在官兵心头。”旅政委于子刚说,一支铭记英雄的部队,一定是英雄辈出的雄师劲旅。


这里是温县烈士陵园——


去年9月,温县人武部送往军营的新兵,换上军装后,庄严举起右拳头面对英雄申亮亮的墓碑宣誓:“我继承英雄精神,当好英雄传人,为温县父老再立新功……”


这里是西南王村小学——


去年9月,学校开学第一天,全校10个班的班主任同讲一堂课:申亮亮是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青年时代有担当,入伍后为国捐躯。他是国家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留住亮亮这个名,是给后人留住记忆。”夜已深,昏黄的灯光下,西南王村的村民代表正在研究命名一条“亮亮路”。


去年秋天,该村新修3条水泥路,其中主干道从申亮亮家门前通过。村里征求意见给这3条路起什么名字时,有人建议以申亮亮的名字命名,结果一呼百应。


老民兵排长申红立感慨地说,现在以“亮亮”为名的有地标、有服务队,英雄永远会薪火相传。


英雄倒于荒芜,但他们不应孤独。离西南王村不远,就是抗日战争中常平阻击战的阵地遗迹,有位名叫李建国的老人,每年清明前都会拎着醇酒爬上山头祭奠英魂,而后才回家祭奠祖先。


我们祭奠的脚步,有多少是先迈向英烈?


“申亮亮”们从不会、也没有机会为自己选择“归宿”,请在心头给英雄留一块永久的“宿营地”。


粽米犹香儿何在

■ 辛振乾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根成


△  自从申亮亮离开后,老伴申天国担心杨秋花睹物思人,把家中所有申亮亮的遗物和照片都掖藏起来。但这块刻着“精忠报国 军属光荣”的纪念章,杨秋花常常凝望许久……梁小高摄


端午时节,清香的暖风掀起中原滚滚麦浪,又一天的夜幕徐徐裹住静静的西南王村。


“妈,家里包什么馅粽子,我想吃了……”去年这个时候,杨秋花接到儿子申亮亮打来的越洋电话,最后她不忘嘱咐一句“多注意些安全”。不成想,这竟成了给儿子说的最后一句话。


最近几天,看着邻居纷纷动手包粽子、插艾叶,杨秋花也从集市买回一些糯米、蜜饯、红枣。


柔黄灯光下,杨秋花缓缓剥开粽子放进碗里,顺手又多剥两个放进碗里端到餐桌上。一家人吃完饭,老伴申天国收拾餐桌时轻声地说:“他妈,马上就一年了,以后别给亮亮摆碗筷了……”


“哎,过去了、都过去了……”眼角浅藏憔悴和忧伤的杨秋花喃喃自语:“蜜饯馅粽子好吃,亮亮能吃好几个……”


自从申亮亮离开后,老伴申天国担心杨秋花睹物思人,把家中所有申亮亮的遗物和照片都掖藏起来。俗话说,母亲爱幺儿,她怎么也不相信最疼爱的幺儿走了。过年时,中原大地有种习俗,家里有几口人,过年蒸几个大馍。杨秋花揉大馍时,申天国让她少蒸一个,谁知她不知不觉地又把亮亮的一份揉了出来。


一天深夜,杨秋花梦见了亮亮。她站在大门口,见亮亮背着行李跟着部队从门前匆匆路过,她急忙喊“亮亮”,亮亮从兜里掏出一个红苹果塞到她手里,说:妈,过年我休假回家,给我收拾好屋子。她想把苹果再塞给儿子吃,亮亮推回来,掉在地上摔碎了……她一着急,梦就醒了。


第二天清早,杨秋花把已经收拾好的申亮亮的卧室重新恢复原样,又专门放了一床新被子。


“妈,咱出去走走。”儿子申明明有意搀着杨秋花走出院子,找邻居聊聊天。


刚往路边站不一会儿,村委主任胡东兴大步流星地走来:“嫂子,您和天国哥是咱村花鼓队的鼓手,村委决定以亮亮为主题创排文艺节目,花鼓队最近要排练,你俩得上一个去打鼓。”


“排节目别排亮亮的了,该收麦子了,耽误大伙的农活。”申天国有些顾虑。


“亮亮是国家的英雄,也是咱们村的英雄,他给村里争了光,大家伙不能忘了他。”胡东兴说,上个月,他与全市32个村委主任一起竞争国家发展集体经济的试点项目,专家、评委听说他来自维和英雄申亮亮家的那个村,掌声四起,一致同意把160万的项目扶持资金拨给西南王村。


胡东兴告诉申天国:“经常外出办事,别人一听说我是西南王村的,都夸亮亮是个英雄,我特别光荣。”


说着,胡东兴凝望杨秋花身后大门旁的“烈属光荣”牌:“树有根、水有源,咱老百姓平安过日子,说啥不能忘了为守卫这好日子牺牲的英雄。”


△  你已化作繁星点点


让每个英雄都活在我们心中

■ 李小平


有这样一位普通老人,每天清晨起床后第一件事,是拿着抹布给一位英雄“洗脸”——擦拭一遍烈士杨朝起的墓碑。一年365天,几乎从未间断,至今已坚持26年。


这位老人是河南民权县北关镇88岁的赵松武。守护烈士墓,是他的精神自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中华民族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里,每当国家危亡关头,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英雄,如戚继光、邓世昌、吉鸿昌、杨靖宇等,他们用生命谱写出不朽的精神史诗,激励后人“击鼓之时,则忘其身”。


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血雨腥风的土地革命、气壮山河的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无数中华儿女捐躯赴国难,为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流血牺牲。这些革命烈士是近代历史的开拓者,是民族精神的脊梁。


然而,中国长期无战事,人们生活在多元多样多变的和平盛世,受各种因素影响,有些人渐渐淡忘了英雄,甚至是遗忘英雄。有的人在网络上亵渎、歪曲英雄,有的人以“学术研究”为名否定英雄事实,董存瑞、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这些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接连遭到污蔑。



祖国的万里河山,离不开英雄的鲜血浸染;人民的幸福安康,离不开英雄的慷慨捐躯。每当我们的英雄被别有用心的一些人嘲讽、攻击时,我们是否发问:“英雄保卫国家,谁来保卫英雄?”


回望中国革命史,英雄无日不牺牲——长征平均每走一公里,就有3、4名红军将士牺牲;长征平均每走一天,就有约200人献出生命……今天,走出历史再去看每年只有清明节、烈士纪念日才去祭奠英雄难免有些内疚,生活在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新时代,没有理由不去自觉爱护英雄、尊重英雄、敬仰英雄,让每个英雄都活在我们心中。


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英雄来奠基,英雄更需要国家和人民的奠基来传承其不朽的价值。莫斯科红场烈士墓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没有人会忘记,没有人会被忘记。他们国家广袤大地上的标志性建筑物,是遍布每一座城市的英雄纪念碑,每年与军人相关的节日有40多个。



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中国无战事,军人有牺牲。去年,申亮亮、杨树朋、余旭等30多名军人牺牲在不同战位上,用生命立起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价值坐标,他们都应该是我们用心敬仰的英雄丰碑,是我们精神家园的“镇宅之宝”。


本文刊于2017年5月25日解放军报

军营观察


 链接:

他们用生命把黑暗挡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多少人希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多少人向往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多少人看不见黑暗,因为有人用生命,把黑暗阻挡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多少人看不到战火与硝烟,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申亮亮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6月。


北京时间6月1日凌晨,联合国马里加奥营地,上士申亮亮在遭遇汽车炸弹的关键时刻,选择推开了战友,壮烈牺牲,年仅29岁。

 


6月4日,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扫雷3队下士程俊辉,在执行中越边境扫雷任务时不幸牺牲,年仅22岁。

 


2015年11月,400余名排雷精兵向南疆边陲的雷场挺进,第三次边境排雷作业正式展开,这一次誓要终结雷患——祖国母亲这块30余年未被治愈的伤疤。截至5月29日,扫雷官兵通过爆破排雷和人工搜排相结合的方式,已扫除雷区面积14平方公里,排除各类爆炸物近3万枚。


我们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为啥要去维和?边境线穷乡僻野的地方,为啥要去扫雷?总会有声音质疑英雄的牺牲值不值。


第一次大扫雷


当今世界已埋下地雷1亿多颗,每年新埋设地雷在200万颗以上,二战结束后,全球100万人死于地雷。 专家悲观地估计,要排完地球上埋设的所有地雷,至少还需要100年。


在我国中越边境,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死亡的幽灵仍在飘荡。据悉,在第一次大扫雷前,中越边境边民因触雷伤亡已达数千人,仅云南文山地区就有4000多名边民触雷伤亡,富宁县田蓬镇某村83名受雷伤群众仅剩81条腿。几十万亩耕地被抛荒,两国边民进出口物资要绕数百里才能出境,人们眼睁睁地望着满山遍野的热带水果、珍贵药材,而望“雷”兴叹。 


挺进雷区


广西凭祥市友谊关附近的卡凤村公所10个人坐在一起吃饭,一次爆炸过后,只剩下9条腿,另外11条腿则已成为边境雷场中不幸的记忆。百来口人的卡凤村,竟有30多名男人命丧雷场。


距卡凤村不远,有一个富裕之乡隘口村。村里的殷富之家几乎都有一个或多个缺胳膊少腿的人,他们为了边贸生意被地雷炸死炸伤者有几十个。


这是几代排雷兵未竟的伟业。过去的24年,上千排雷兵曾奉献了青春与热血,有的甚至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雷场看似寂静无声,实则杀机四伏。


埋藏多年的手榴弹,木柄虽已朽烂,引信仍然完好。


在怪石林立的雷场,勇士们身着厚重的防护装具进行人工搜排作业。


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具走下作业雷场,扫雷官兵大汗淋漓。


由于长时间穿着不透气的排雷鞋作业,很多官兵的脚都被磨烂。

1999年3月13日,王华在老山某高地冒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带领新战士排除地雷、手榴弹,在排雷返回途中,被爆炸的手榴弹弹片击中,不幸牺牲。


1994年5月24日,中越边境23号界碑,这里杂草丛生,地雷埋设时间长、资料缺、作业难度大。谢飞在附近进行排雷作业,不幸压响2枚防步兵雷,壮烈牺牲,那一天,他刚满20岁,参加排雷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探查出地雷2320枚,亲手排除地雷1400多枚。先后4次在危险关头救护战友。



1998年4月13日,战士何元超在中越边境广西段油隘地区的排雷作业中,一块在爆破中被震松的大岩石突然从坡顶滚下来,触响了他右侧3米外一枚防步兵地雷,正在作业的何元超头部受伤,壮烈牺牲。他身上有一封写给同学还没来得及发出的信,“今天是我20岁的生日,20岁的生命多么年轻,假若祖国需要,又何必吝惜这年轻……”


青春不止潇洒,还有家国和边关。20岁、22岁、29岁,在最美好的年纪里和死神用生命做赌注,义无反顾,只为了身后百姓的平安。


龙树贵在接引爆装置时,因雨天脚滑,触爆了一枚压发雷,左腿削掉了三分之一;


陆小平,第一次排雷,尽管一千个小心加谨慎,但还是被地雷夺去了一条腿;


邓新辉,排雷屡建奇功,但是没想到脚下一块松动的小石头,把他摔到了雷区,炸掉了右脚。


三级军士长杜占龙——10余次经历生死考验的雷场勇士,每一次出发排雷时,他都会留下遗书。2015年再次踏上征途,杜占龙依然准备了一份遗书:“如果我化作山脉,请把我葬在边防线上,头朝家乡的方向……”


丛林深处,有一块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


数十年无战事,网友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问中国军队“尚能饭否”,数十年来,正是这些20来岁的战士,他们在边境排雷、反恐处突、抢险救灾、国际维和和护航撤侨等近似实战环境下接受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


战士是祖国的墙,父母的天,亲人的声声呼唤,他已不能应答


所以当你坐在办公室吹着冷气时,在你带着孩子在公园里嬉戏时,当你和家人一起吃饭其乐融融时,当你在世界各地受到礼遇尊敬时,请意识到这确确实实是一种幸福。


因为总有这样一群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凝聚力量!让你远离战火和硝烟,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年轻的战友,一路走好!


网友评论

(作者:张贺铭)


相关阅读:

献给为国捐躯英雄的歌《我们不会忘记》

2016,我们负重前行!2017,我们逐梦强军!

祭奠英烈,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前进

“别跟咱妈说”,这句话戳中多少军人的泪点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