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之乎者野记
来自牧之野的独立社会观察和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之乎者野记

日子783|两种力量

之乎者野记  · 公众号  ·  · 2025-03-06 07:20

正文

Pho:李千秋


就像阴阳一样,我们能从两种完全相反的介质中获取能量。
没法准确形容这两种介质的具体形态,但它有很多种名字,比如一种是平静、阳光、积极、快乐、欢喜;一种则是痛苦、悲伤、消极、愤怒、压抑。
我不能简单就把前面定义为光明,把后面笼统归结于黑暗,或者前者就是好,后者就是坏,前者是善,后者是恶。虽然世间总是在鼓励和推崇前者,根本目的是因为便于社会的管理。
但是,从影视作品就能看出来,我们总是想要圆满的大结局,善良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王子和公主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可,现实却没有那么泾渭分明。
阳光型的,也会有无尽深渊,会有抑郁症,自杀人家都搞不明白为什么;而大恶往往也能孕育出大山
小时候在学校里,老师和父母会尽量不告诉我们什么是黑暗,是坏的,他们认为,这就是最大的保护。
罪犯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个“坏人”。
可好坏善恶,又哪里是那么绝对。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恶,也不知道什么是善,会把自己内心的“黑暗”一面认为是一种耻辱。
但是,就像阴阳学说一样,推动人类往前走的,一定是两种力量,而非单极。
我们去看那些文学巨匠,艺术家,哪一个是在开开心心、幸幸福福的条件下产生了那么多传世作品?
一个人,如果不经历世间磨难,哪里知道什么是甜?
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书是《基督山伯爵》,暗黑的复仇细节让人浑身战栗发抖,比书包里的课本有趣万倍。
大学有个同学,浑身透着暗黑的气息,不怎么说话,也很少“阳光”,但却又很多女生爱得要命。
可在恋爱之中,暖男却又是表面大家喜欢,心中最让女生想远离的。
所以,人性很复杂。
很多人憋着一口气要出人头地,侵略性很强,或许出人头地后迎接他的不是幸福,而是无尽黑暗,但毕竟这一路,是内心扭曲给了他走下去,甚至是活下去的力量。
我初中遇到校园暴力,叫天天不要叫地地不灵,老师会更偏向家里有背景的小魔王,不敢惹,三天两头来弄我。
因此,如果没有暴戾的情绪,我不知道能不能走到现在。
而人生几次重大的抉择、考试,如果不是那种“尽人事、听天命、不让自己后悔”孤注一掷的正向和随性心态,我也不会走到现在。
曾经也是愤青,一路看了很多不公,但最终选择不去盯着深渊,转向平静生活,能做点什么做点什么,突然就获得无穷的力量。
因此,所谓黑暗和光明,都能让你获得能量,关键看你处在什么样的境地。
我不能要求每个人已经在泥沼里,在池浅王八多的情况下,依然尽可能保持平静。
该需要燃烧愤怒的时候,要先让自己脱离那个境况,再去平静。
而在大事到来,所有人兵荒马乱的时候,哪怕人死在你面前,你反倒最好是那个最安静的人,因为,我们要知道当下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我们最好是清楚意识到这两种力量,然后尽量学会去驾驭它们,利用它们,去调整好自己当下的状态。
而不是任由某一种情绪肆意扩张和蔓延。
昨天朋友问我,你给人解答那么多问题,不怕介入别人的因果吗?不会感觉很累吗,又怎么保证对错呢。
过去,我也是那种不管别人事的人,觉得把自己管好就好。
但慢慢理解慈悲后,却总是想的,能帮就帮一把,不一定对,但提供给别人一种视角,供参考,毕竟很多东西,都见过。
而且,这种帮助一定是有分寸和边界的,不以耗散自己的能量为底线。
适应下来后,其实从别人那里获得的能量,要远多于自己的付出。这才理解了,为什么说慈悲是最大的力量。
我自己,就学会看到了这两种力量,体会到了阴阳之说,在两种力量中学会去转换,而不是刻意专其一。
心情安稳之时,享受平静的力量;情绪波动之时,利用好痛苦的力量,最终转向一个积极超前的路径。
闭上眼,让情绪穿过,不抗拒,好的或不那么好的,那都是真实的情绪。

永远看起来阳光的人,一定有自己的亏空。

而阴暗面无度计量的人,最终必然被黑暗吞噬。

所以,亦正亦邪,既有书生气也有匪气,个人认为是最好的。

《论语》子夏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那个是人最好的样子,但它一定不是在快快乐乐中修炼成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