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收入,几乎都拿来还贷款时,就已经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你就会资金链断裂,还不起债务。一如那一个个卖房看病的家庭。
中国居民部门总贷款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5%,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了90%。
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收入不低,支出不夸张,没有乱花钱,却还是被裹挟进“财务危机”的境地。
中产阶级劳动增值的财富太慢,而相比房价物价,财富稀释得太快。
还来自于他们要用劳动换取未来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上一代的老人,下一代的孩子,作为计划生育的一代,“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中间的承担了现在和未来的压力。
因房价和负债带来的生存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会传导到物价上。
通胀,既是消灭中产储蓄的方式,又是中产追逐“高收益投资”的动力。
因此中产的储蓄最强劲的需求,不是消费,而是增值。
这些年来的中产阶级,一方面是压力叠加的过程,一方面是欲望释放的过程。
所以他们把欲望勾起来,把杠杆加起来,把资产接起来,面对月息30%的收益,他们明知是一场赌博游戏,但仍然心存侥幸,愿意相信自己在“大逃杀”里能提前逃离。
股市、楼市、创业大潮里,又有多少人是这种侥幸心理和赌徒心态?
从去年开始,股市已经加速了市场化改革。
A股开始出现一些被退市的公司,监管机构的惩罚制度趋严。
2017年股市,业绩越好、市值越大的公司表现越好。
今年开始的CDR、A股加入MSCI,整体变得越来越向先进的海外市场挂钩。
国际化背后是加速推动制度的市场化,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整个估值体系越来越向国际接轨,市场开始变得更加健康。
对于投资者来说,未来20年最大的机会来自于制度完善后,A股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大牛市,这将是一场价值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长期盛宴。
对于没有资源、没有专业能力、没有内幕消息,却又急于增值的中产们,该思考什么呢?
过去20年的全球化就是专业分工的胜利,未来的家庭财富管理,也需要拥抱这种专业分工。
对于做投资来讲,最容易赚的钱是“坐电梯”,享受行业增长带来的回报。
那我们现在就来思考,未来什么行业,是最显而易见,还有巨大增长的空间呢?
把2017年各个产业的产值和2016年最终核实的各个产业的产值相比,我们可以得到下图:
其中增速最快的,就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高达26%,在所有行业里面遥遥领先,是唯一一个增速超过20%的行业,增量为5553亿元。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个增量数字已经和前面几大产业相差不远。
按照这个增速,加上今年以来对地产的调控、对新经济的政策红利倾斜,2018年信息产业会毫无悬念地超过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甚至可能超过批发和零售业,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中国经济第二大增长动力。
实际上,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还不只这些,正如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批发零售业一样,信息产业发展也大大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2017年中国经济第六大产业,增长为9%,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增速,对国民经济起到了拉动作用。
除了带动快递物流,信息产业更大的作用莫过于带动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中国将信息化优势与制造业进行结合,这将进一步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形成技术护城河。
信息产业所带动的种种,非常符合工业化理论之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对工业化及其相关的主导产业的论述——
经济主导产业是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具有较高增长率且能带动其他部门增长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