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菲林考研
电影考研辅导 | 中传、北师大、北电、资料馆、艺研院、北大、上大、厦大、武大、重大、暨大等全国范围内高校的学硕戏剧与影视学/专硕MFA电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完美Excel  ·  让deepseek实现从Word文档自动提取 ... ·  3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6个Excel序号技巧,新手必会 ·  2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五个公式一枝花,月入三千都靠他 ·  4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Excel算年龄,DATEDIF会不会? ·  3 天前  
完美Excel  ·  初试deepseek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菲林考研

热点关注|腾讯“耀祖”为何冲爆款失败?

菲林考研  · 公众号  ·  · 2025-01-14 22:05

正文

菲林考研  不止电影

FILMS AND BEYOND




2024年12月28日,由中央电视台、阅文影视出品的《大奉打更人》在腾讯平台首播,作为高热度IP改编的男频剧一开始便被给予了厚望,有望成为继《庆余年》之后的又一爆款。 然而《大奉打更人》在播出之后,无论是播放量还是口碑都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 此外,从广告投放的变化也能看出这部剧的颓势。在剧集的第三、四集中,广告数量高达11支,时长为109秒;而第八到第十集,广告数量降至9支,时长也仅有90多秒。


为了这部被赋予厚望的剧集,腾讯将自身平台最醒目的广告位给了亲儿子《大奉打更人》,并且还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大规模投放。甚至,为了给亲儿子让路,正在热播阶段的招娣剧《猎罪图鉴2》还停播了几天。但播出效果最依旧不甚理想,央视干脆丧事喜办,《大奉打更人》在央视收视率明明是跌破1,但通稿就写「恭喜《大奉打更人》收视率破1!」。 为此,《大奉打更人》喜提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奉耀祖”。


《大奉打更人》 最大的问题在于采用短剧思维来拍摄长剧,这一做法导致了 制作思维上 的严重割裂。 由于短剧多投放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因此短剧需要做的是在几秒钟内能够快速地抓住观众的观剧期待,并且由于短剧的单集长度和整体篇幅的限制,短剧的内容精炼、情节紧凑,因而也缺少了对于戏剧情境的必要铺陈。


《大奉打更人》作为单集长度 40分钟,整体篇幅40集的长连续剧,在叙事方式上却缺少对于戏剧情境的铺垫和对于悬念的延宕,在制作思维上呈现出如短剧一般“短、平、快”的特征。 然而与短剧所不同的是,长剧需要构建一个完整且连贯的世界,通过丰富的剧情和细腻的人物刻画来吸引观众持续追看。《大奉打更人》这种碎片化的剧情构建方式无法让观众长期沉浸在其所构建的故事体系里,因此在之后便失去了观看热情。



以《大奉打更人》中的破案剧情为例,我们会发现在破案环节,男主的破案手段显得极为简单,并且无论是案件的开始还是破案的结束,都是通过男主角的口述来表达,而非是通过情节来进行呈现的。 因此,《大奉打更人》的破案情节无法让观众感受到案件侦破过程中的紧张刺激与复杂烧脑,这种快速地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能够在短剧领域快速抓住观众的期待,在长剧领域却是在阻止观众进入剧情。


当王鹤棣所饰演的杨凌穿越到大丰王朝变成了许七安,观众似乎还没有从这种设定的转换中回过神来,编剧和导演也没有花时间和篇幅去让观众理解和进入到大奉王朝的世界观架构中,剧情便急匆匆地进入到开局第一个案子税银案中。如果说现代知识体系和古代社会碰撞的新奇体验还能让这个案子有着些许的趣味, 那这种套路在之后的案件和剧情中的反复使用,只会让观众觉得审美疲劳。



《大奉打更人》剧集的定位依旧是爽剧,然而却似乎混淆了长剧和短剧在 “爽感”处理上的不同。 许七安的设定本应该是“底层”,底层逆袭的权力转换的故事才能真正抓住观众的爽点,就拿原著中剧情来说,原著小说中司天监、云鹿书院看不上武夫,许七安却凭借自身的能力获得了这两大帮派的认可,这样才能出现强烈的反差感。但剧版《大奉打更人》中两大组织一上来就认可了许七安的种种能力,戏剧冲突的消失也让逆袭情节带来的爽感不复存在。



无独有偶,许七安和周立产生冲突的剧情片段,无论是“匹夫也有怒火”的立意,还是戏剧冲突本身都很有发挥的空间。周立身为户部侍郎的儿子,拥有着显赫的家世背景和相应的权力地位。而许七安仅仅是一名人脉稍广的衙役,且还是地位较低的皂快。双方在社会地位和可调动的权力资源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在剧中,这一情节之后的发展却显得仓促和不合理,没有充分展现出这种权力不对等所带来的冲突和影响 。这种只注重片段的 “爽感”,而忽视整体剧情逻辑的做法,使得长剧的连贯性和合理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分析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大奉打更人》在处理情节时,一切都太过于顺畅,许七安被处理成了无所不能的人,因此观众失去对他身处任何处境的担心,自然也失去了对于剧情发展的期待。 与此同时,剧情上的问题也影响到了人物形象,不少观众认为剧中没有体现出许七安有担当、有勇气的人格,男主的所有反转都能明显看出是单纯的“剧本安排”,而非出于角色的才能和自身的能动性。 失去了对于剧情和人物的双重期待之后,剩下的也只能是在所谓的 “爽文情节”中昏昏欲睡。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会发现粉丝在各种平台和评论区的推荐内容往往比较单薄,大多只是简单地用“好看”“好笑”等词汇来形容,缺乏有效的剧情推荐和精彩视频片段展示,这种缺乏深度的推荐方式,自然很难吸引到路人观众的关注。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有效的剧情推荐的本质还是在于剧集《大奉打更人》并没有足够吸引人的剧情,而这对于一部长剧集而言是致命的。



剧版《大奉打更人》根据卖报小郎君的高热度IP小说《大奉打更人》改编,原著网文小说在热度上远超《庆余年》的原著IP。然后在剧集的播出效果来看却呈现出了相反的态势。 《大奉打更人》非但没有不负众望地成为继《庆余年》之后的第二部男频爆款剧,反而在口碑和播放量上都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在于主创团队忘记了对于一部长剧集的作品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剧情。


将原著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是一个将叙事体转换成代言体的过程,相比于小说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时空转换方式,影视剧则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拘束,也因此需要更为集中的戏剧冲突和更为明确的情节主线,因而改编影视剧的过程也必然是一个取其精华、大刀阔斧的删繁就简的过程。 然而,编剧对于这几百万字的原著小说的过度 “尊重”导致了剧版《大奉打更人》在情节主线上的混乱。



《大奉打更人》的主线,既有男主许七安与司天监探案的情节,又有加入打更人后的修行情节,还有神兽等玄幻设定,中间甚至还出现古代版“直播带货”。《大奉打更人》在内容体量上的丰富并非是一件坏事,但观众想看的是满汉全席,而不是毫无主次的大乱炖。 这种情节主次上的不明晰和叙事节奏上的混乱,让观众无法找到一个确切的观剧期待的方向,自然会造成后续观众的陆续流失。


而同为男频网文改编的《庆余年》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原因还是在于《庆余年》是一部足够好看的剧集。 《庆余年》包含了权谋、江湖、科幻等剧集元素,编导将其杂而不乱地铺陈开来,剧中以范闲的身世和权谋为主线,江湖和科幻为支线,主次分明的讲述方式才能将一个故事的魅力最大化。 剧中的情节同样丰富,第一季从年少学艺、入职监察院到牛栏街刺杀、出使北齐,第二季从假死逃生到主持春闱等等,在编剧王倦的梳理下一环扣一环,才引得观众称道。



《大奉打更人》在改编上的问题除了情节主线上的不明晰之外,也在于其构建的世界观太过于庞大和复杂,而这种短剧式的制作思维又没有多余的耐心让观众信服这个故事体系。 追溯到源头来看,原著小说的世界观就十分庞大,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代,也不是纯粹的修真世界,既有妖魔神、儒释道,又有现代的数理化等知识体系。将这样一部大世界观的作品影视化,需要进行的可谓是大刀阔斧的改编。


大体量的网文改剧最大的难点就是世界观庞杂,剧情无法聚焦,悬念不足无法抓人,带来的另一重问题则是出场人物太多,人物关系又不够紧密,观众的注意力就容易被分散。 然而《大奉打更人》的编导对于这种 “分散”的不以为意,除了对于原著IP热度的自信之外,也有对于当下流行的类型元素的不舍,从剧集介绍来看,这部剧的类型是“古装玄幻探案喜剧”,“赛道+类型”确实是当下剧集市场的主流选择,但“赛道+类型+类型+类型”就显得有些冗余。



据豆瓣统计,目前已经进行影视化和计划进行影视化的男频文多达 125部。 《庆余年》《赘婿》《雪中悍刀行》《斗破苍穹》《斗罗大陆》《将夜》等一众男频文均进行了影视化改编,其中更是不乏爆款,但是更多的男频文改编的影视剧却扑街地无声无息,这部被寄予了厚望的《大奉打更人》也难逃这样的厄运。


《大奉打更人》的失败除了上述分析的内部原因之外,也有外部对于观剧受众群体分析的失灵。 当出品方寄希望于原著小说的IP热度能够带火剧集,原本为原著小说贡献热度的男性观众却并不买这部剧集的账,原因在于《大奉打更人》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所失去的,恰恰是真正能够提供给目标读者的爽点。



《大奉打更人》就是一本为男性读者量身打造的爽文小说,男性读者喜闻乐见的桥段统统收纳其中:官场权斗、王朝争霸、职场逆袭等等,应有尽有。然而原著小说很具有吸引力的一点还在于这是一本“后宫文”,到最后,几乎所有出场的重要女性角色,临安、怀庆、采薇、妙真、浮香、王妃……统统对男主角许七安怀有情愫。除此之外,原文本还穿插着不少难登大雅之堂的颜色笑话。


然而,《大奉打更人》在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因为有审查制度的介入,必然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删减,因此原本原著小说的爽感在这个过程中无可避免地被削弱。 除此之外,观看媒介的改变也是男性观众流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原著小说的阅读给予了读者一种私小说的阅读体验,可以在个人化、私密化的阅读状态中沉浸于爽文叙事。 然而影视化的改编将这种私密化的文本敞开向了公众,变成了面对公众审判的文本,因此原本私密化的阅读体验便丧失了。



除此之外,男频文的主角本来就不好选,能让男观众认可、有代入感的演员并不多。王鹤棣的爆火源于女频剧,积累的多为女性观众,此前也演过男频文改编剧《将夜2》,但是播放量和口碑都不算亮眼。相比之下,演过《庆余年》和《雪中悍刀行》两部男频剧的张若昀,此前就在革命剧《雪豹》《黑狐》、悬疑剧《法医秦明》、谍战剧《麻雀》等男观众喜好的类型剧中打下了一定的男性受众基础。



因此,《大奉打更人》在男性观众领域失算后,在女性观众领域自然也不会得到认可。 《大奉打更人》作为男频网文改编的剧集,其提供的笑料和叙事爽点本身就不是女性观众能够感同身受的,并且2024年“她叙事”的井喷不仅仅体现在影视剧领域,更是覆盖了整个传媒行业和互联网生态,在“血肉疯长”的2024年,这类男性爽文自然不会得到太多观众的青睐


2024年在电影领域诞生了讲述herstory的《好东西》,获得了票房上的丰收和口碑上的奇迹,刘亦菲饰演的《玫瑰的故事》也成为了暑期的爆款剧集,宋佳主演的《山花烂漫时》更是在豆瓣获得了9分+的超高评分,与此同时,脱口秀领域也迎来了女演员“上桌吃饭”的元年。 “她经济”的作用下,“她叙事”和“她题材”占据了大量的关注,因而显得男频爽文过于的陈旧。



首先,笔者并不认为“爽感”是一个负面的描述,反而在当下是能够获得观众的重要秘籍。甚至观看《山花烂漫时》也会给观众持续的爽感,然而不同的地方在于让观众感受到“爽”的本质逻辑究竟是什么。 当《山花烂漫时》中的张桂梅老师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在大山里创办了女校,女学生们跟山区落后的教育资源和腐朽观念做斗争,最终走出了大山,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个鲜活有力的生命向着腐朽的一切宣战,这种生命力量带来我们的“爽感”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内在唤醒。



正如《我的天才女友》中作者借角色之口评价“萨拉托雷的聪明是没有根基的”。而耀祖剧《大奉打更人》作为一部爽剧,它的爽也是没有根基的。 我们从其中看不到主角究竟在对抗什么,看不到鲜活有力的生命,更看不到“爽”这种情绪背后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所看到的只有“升级打怪”的老套路,只有金手指式的一路开挂,只有一帆风顺、要什么有什么的“耀祖”式人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Excel之家ExcelHome  ·  6个Excel序号技巧,新手必会
2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五个公式一枝花,月入三千都靠他
4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Excel算年龄,DATEDIF会不会?
3 天前
完美Excel  ·  初试deepseek
5 天前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  ·  【法律早茶】2017.06.06法治新闻〔News〕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