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车买买
专业汽车新媒体,买车怕吃亏就上车买买!关注后都成汽车专家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玩车教授  ·  教授说车 | 开车上路这几个点要检查! ·  2 天前  
玩车教授  ·  国产车大满贯!10万级最热门SUV盘点 ... ·  4 天前  
大家车言论  ·  它的产品力不仅满分,还很有惊喜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车买买

真的只有SUV能拯救国产车吗?轿车们都怎么了

车买买  · 公众号  · 汽车  · 2017-05-17 08:00

正文


自主品牌如何与合资齐平,甚至赶超合资,在汽车圈儿里似乎从来都是一个不缺乏关注热度话题,而这两年的自主品牌汽车的成长速度也有目共睹,但我们观察一下汽车销量就可以发现,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表现似乎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迅猛。



其实不仅仅是上个月,我们纵观每个月的销量排行榜就不难发现,合资车型占据了前十名榜单的大半壁江山,几乎只有帝豪EC7可以稍微为自主品牌略微撑一下颜面,既然自主品牌轿车在业界广为传颂,在市场布局上也显得来势汹汹,但实际销量上的颓废表现原因在哪?


NO.1 品牌影响力

从理性上,自主品牌的社会影响力肯定不如众多“百年老店”来的硬气,无论是奇瑞吉利还是广汽传祺,哪怕是现在的销量屠夫长城哈弗,在品牌的历史情怀上自然不能与福特本田雪佛兰这些广为传唱的品牌相提并论。




而从感性上,说白了就是一个面子问题,多少人在买车之时握着人民币在自主与合资之间踌躇最终选择了合资车,相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车标隔壁老王他们家媳妇儿的堂妹认识”。这也是当下选车购车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一个现状,就算在国人极度刚需的紧凑型轿车中自主品牌的产品力已经不差,但一看实际销量,就知道合资车的面子认同度和社会认知度肯定比自主品牌大得多。

NO.2 市场针对性

这可以看成合资品牌比自主品牌更懂得如何做生意,典型的例子是大众朗逸、福特福睿斯、雪佛兰科沃兹这等定价不高,动力不出众但销量不差的紧凑型轿车可以长期占据销量前列。


这些紧凑型车之所以会火,就是很好的戳中了消费者的痛点:针对中国消费市场加大的后排乘坐空间,针对消费市场做出的以平顺、够用见长的动力总成调校;以及迎合了上文所说到的,比自主品牌更响亮的品牌号召力。


另外一点就是,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车型布局策略的不同。自主品牌为了扩大影响力,布局的方式有点像“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按照投资学的理论,这样做似乎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在汽车层面,就会有点选择纠结。


再举个栗子,在同为紧凑型轿车的阵营,长安汽车有着逸动、悦翔V7,尽管从定价看有着高低之分,但从产品力上看却并没有什么太多的贵贱之别,都是作为一款入门级的家用紧凑型轿车定位,这不免会让手持七八万人民币的买家困扰,买哪款才更合适。


与此类似的自然还有吉利、奇瑞这等在紧凑型轿车阵营中寻求“多点开花”的例子,但这样的做法就在车型定位、终端售价等地方都有着不小的重叠之处,这对于要打出代表自己品牌的名头,并非是什么好事情。


反观合资品牌,尽管大众、本田、这些品牌的重叠车型也不少,但别忘了,当年复产的桑塔纳上市之时朗逸已经成了紧凑轿车销量王,而锋范、凌派这等车型也是在本田的品牌号召力已经有了极大影响时才陆续推出的针对性革新车型(区别于飞度的大空间三厢、年轻化设计等等);再加上自主品牌极力开发SUV的做法,更进一步的侵吞了自主品牌在轿车层面的研发精力与资源,这也给了合资品牌在轿车层面持续压制自主品牌的局面产生机会。

试想,一台牌子响、动力够用、空间还大的车型,对于多年仅有一台家用车的广大中国消费者来说,青睐度自然不会比自主品牌的轿车低。而合资品牌尽管售价更昂贵,但在汽车品牌认知情结上,合资品牌则依然有着更大的公众信任度。


NO.3 不健康的布局方式

这一点跟市场针对性其实有点类似,我们不难发现的是现在有不少的自主品牌在新车发布上极少推出轿车产品,甚至某些品牌压根儿没有轿车产品的产出,这对于一个意图涉猎更广大的消费者的车企来说并非是什么好事情,毕竟一招鲜吃遍天不是长久之计,起码在轿车领域,自主品牌的颓势已经十分明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