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品读 | ... ·  5 小时前  
政事儿  ·  霍启刚:非常荣幸! ·  昨天  
半月谈  ·  主题公园,当代年轻人的“快乐老家” ·  昨天  
侠客岛  ·  蒋超良被查 ·  2 天前  
半月谈  ·  打卡 | 深地塔科1井是口什么井?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评论】让“两面人”难以遁形,从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谈起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3-29 19:13

正文

学习进行时

“台上喊廉、台下捞钱”,这样的“两面人”贪官并不少见。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辛识平”融媒体评论,与您一起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辨别、清除“两面人”的思想与实践,思考政治生态净化之道。


“点灯是人,熄灯是鬼”,如此“画风”,你能想象么?


一个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上千万。当反贪总局侦查人员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的“老农民”在简陋旧房里吃炸酱面……


这是正在热播的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中的一个场景。剧中的腐败分子装得很正、藏得很深,活脱脱一个“两面人”形象。


追剧的人们,想必看了不会太惊奇。毕竟,艺术源于现实。



还记得“亿元司长”吗?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家中赃款数以亿计,清点时连点钞机都烧坏了。可巨贪如他,平时却很“低调”,穿衣朴素,常骑自行车上班。


明明是贪的里子,偏要戴上“廉”的面具,这样的贪官并不少见。不过,“机关算尽太聪明”,演技再高,总有演砸的时候。“两面人”的戏段,终究是丑剧。


“这种口是心非的‘两面人’,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很大,必须及时把他们辨别出来、清除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向“两面人”亮剑。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随着反腐不断深入,治理“两面人”已成为从严治党的重要课题。

透视本质,画出“众生相”


“两面人”古已有之,被视为政治公害。荀子曾把“口言善,身行恶”的“两面人”称为“国妖”,认为治国者要“除其妖”。


我们党历来向“两面人”说不。党章明确规定,“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习近平总书记给“两面人”画出入木三分的“众生相”:


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要别人坚定理想信念,自己却笃信风水、迷信“大师”;


有的口头上表态坚定不移反腐败,背地里对涉及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不追问、不报告;


有的张口“廉洁”、闭口“清正”,私底下却疯狂敛财……


对号入座,“两面人”在现实中不乏其人。


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曾说了不少诸如“腐败没有后悔药”之类的话,暗地里却打招呼干扰纪委办案;


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落马之前言辞“恳切”,请别人监督自己,私下却疯狂敛财、多次出入豪华会所;


山东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常常把“守纪律讲规矩”挂在嘴上,背地里却全家上阵、大肆贪腐。


一些领导干部做“两面人”,不仅带坏一批人,污染政治生态,而且会对社会价值观造成冲击、带来混乱。“没想到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了!”网友之言虽不无调侃,但其中的焦虑足以灼痛人心。建设清正廉明的政治,必须铲除“两面人”这个重要污染源。


除恶务尽,当有“照妖镜”


识破“两面人”,清除“两面派”,得有去伪存真的“照妖镜”,更得有扶正祛邪的治本良方。


正如《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所言:没有人脸上写着“贪官”二字。观人识人从来不简单。


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不仅要看当面的表现,也要看私底下的行为;不仅要看其一时怎么做,也要看其一贯怎么做;不仅要问同僚的看法,也要问群众的口碑。


“听其言量其心志,观其行测其力,析其作辨其才华,闻其誉察其品格”。


聚焦一个“实”字, 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识别和考察干部,才能不为口号所迷,不为表象所惑,客观真实地了解干部。


很多案例警示我们,“两面人”的潜伏期一般较长,“带病提拔”“边腐边升”是其人生常见“剧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