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真故研究室
只推荐最好看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本地宝  ·  成都市中心新地标+1!最新进展→ ·  昨天  
清廉蓉城  ·  中国纪检监察报关注成都:居有所安 ·  2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太美了!成都10个赏梅花好去处!大部分免费! ·  3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成都能待一整天的6个室内场馆!部分免费! ·  4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正式命名!四川再添一座机场!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真故研究室

职场不欢迎老实人

真故研究室  · 公众号  ·  · 2024-08-09 10:30

正文

撰文 | 马   路
编辑 | 龚   正
职场上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不是那种善于啁啾的鸟儿,激昂的口号和复杂的办公室斗争都不适合他们。既不内卷,也不躺平,踏实勤奋、任劳任怨地做着工作。

但因为过于耿直,不懂得向上管理和利用生产力工具,始终默默无闻。老板不会责怪他们,也不会对其加以赞赏。尽管付出很多,但升职加薪与他们都无缘。他们是职场上的老实人。

#01
陷入职场老实人的困局
当下的语境中,老实不再是一个夸人的词汇。正如,当下 “戴高帽”和“捧臭脚”等表达,不再是贬低别人的意思,而是被称作“为领导提供情绪价值”。职场中,这也恰恰是老实人的弱项。

老实人的另一大特征是,老实会成为一种习惯。一旦在职场上被认定为老实人,就会被当做任劳任怨的典型。如果老实人在某一刻内心觉醒,不再为工作上分外的事情买单,并且向领导要求升职加薪,就会被评价为“不老实”。这同样不是一个夸人的词汇。
杨倩云在一家医疗机构工作。工作性质的原因,常常要日夜轮班。因为好说话,她一直是同事寻找替班的最佳选项。工作几年以来,一般的节假日里,她都在上班或者替班。
此前,她觉得自己是“孤家寡人”,帮同事一个忙也没什么。但逐渐地,她感觉情况在朝着奇怪的方向发展:每当有同事请假,领导都会第一个找上她。今年5月份,她开始筹划结婚。正常十几天的婚假,在领导的“请求下”,她只休了3天。在匆匆忙忙中,她完成了自己的婚礼。
她最无法理解的是,公司里有些同事遇到事情能躲则躲,明明和她同样的职位,只是因为工作年限长一些,就只动口不动手。然而,因为善于在领导面前展现自己,评优时常常还要高过杨倩云一头。
一味的付出,有时并不会获得正向的反馈。美国康奈尔大学劳资关系学院针对美国组织于 2016 年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职场中员工的性格“随和度”与其薪酬呈负相关关系,性格随和的员工比“带刺儿的”员工的薪酬要低 18%
努力工作,就会发现有做不完的工作。有时候老实人尽心竭力地想把事情做好,最终却发现,除了增加了自我的内耗外,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回报。
李思思在南方的一家国企工作,在无纸化办公普及的当下,她却在认真练习写字。由于工作原因,她常常要参与一些学习会议,聆听一些领导的讲话。会议当中,只能携带纸笔记录,会后还要按要求提供一份手写的学习感悟。
为了能够不遗漏领导讲话的重点,李思思还专门去学习了速写。那些特殊的速写符号繁多且难记,相当于重新学习一门语言。会议学习完成后,还要再手写一遍,提交一份报告。自从小学毕业后,李思思第一次被要求要“字迹工整”。
整个过程一度让她痛苦不已,而她的一些同事却显得闲庭信步。许多人都已经用上了AI大模型来代写感悟,并在网上购买了“手写机器人”,模仿人工笔迹。据李思思了解,她是单位中为数不多还在坚持人工记录、手写的人。
这种执着并未给她带来回报,毕竟,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机器写得工整。

#02
老实人率先牺牲
大约是从互联网兴起的时候,中国企业开始将员工纳入动物世界的分类中,从工作能力和对企业价值观的贯彻程度,分为四个象限:明星、野狗、老黄牛、小白兔,对应不同定位的员工,公司在培养和待遇方面也有截然不同的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舶来的企业管理学被许多企业家奉为圭臬。

许多互联网大佬都曾聊起过对这几类员工的看法。不难发现,无论是明星员工,还是野狗和小白兔,都在公开场合获得了大佬们的“垂青”,而老黄牛,正如他老成持重的代号一样,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最近几年,这套理论失去了热度。原因是,随着年轻一代进入到职场,带来的“整顿之风”似是为打工人注入觉醒之力,老黄牛的密度和耐受度都受到了挑战,从原先的大多数逐渐变成了保护动物。当下职场中更多的是小白兔和野狼。
当然,工作总量是固定的,不干活的人变多了,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干的就更多了。所谓能吃苦的人,就多吃点苦。即便成为了稀有动物,也没有人会与老实人产生共情。
刘贺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一位老实人。他在北京一家传媒公司上班,工作已经超过4年。30多岁,依旧经常加班,每天在写策划、做方案的一线工作。他将自己的这份工作总结为“一段悲伤的故事。”
三个月前,团队接到一个广告策划的活。客户产品上线日期邻近,而团队中的几个人,除了领导和刘贺,都是一些入职不久的年轻人。领导以“避免年轻同事出现不必要的状况”为由,这项艰巨任务最终落到了刘贺的身上。
名义上看,这份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需要多方协作,从文案到美工,团队中的人都有一份。但刘贺明白,自己并没有调兵遣将的权力。每当他去寻求同事的帮助,同时总是爱答不理。特别是项目横跨一个周末,同事们全部失联,刘贺只能对着客户的需求孤军奋战。
一边开数十个网页查找信息,一边梳理和客户沟通的要点,为了形成方案思路,刘贺一个脑袋两个大。很多需求相对细碎,需要在资料文件里一一对应,再结合网上内容提炼总结,光是机械的统计和对照,就花了他不少时间,以至于最重要的灵感创意部分被迫压缩了思考时长。
经过几天的加班熬夜之后,方案如期交了上去。在讨论会上,老板却对方案不甚满意,觉得平平无奇。当老板抛出一个又一个凌厉的问题时,团队中包括总监在内的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刘贺。一瞬间,刘贺感觉自己既是辛劳的牛,又是替罪的羊。
不久前,团队进行了新一轮的优化,刘贺也在其中。
作为一家成人职业教育公司的中层,陈腾对于团队中的老黄牛只能表示同情。一些同事因为性格使然,不愿意过多地表达自己,亦或是过于耿直,认为过于展现就是一种讨好姿态。但职场也是一个社会,“如果在小社会里面只是做好自己,埋头苦干,并且没有去维护自己的品牌和口碑的话,那么就容易被忽略。”陈腾说道。
陈腾身边有很多这种例子。一些老实人,老板知道他的努力,还能有一份苦劳。而另一些老实人总是默默无闻,只能在最底层的岗位一直从事最基础的工作,直到问题出现,成为第一个牺牲的人。

#03
聪明人的借力
35 岁被看做职场上的一个门槛,一旦超过 35 岁还没有晋升到管理层,基本意味着在打工人的道路上走到了尽头。市场上到处都是精神饱满、没有家庭负担的年轻人,可以取而代之。特别是在当下这个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反转的时刻。

庆幸的是,陈腾在30岁之前就跨越了这道沟壑。2017年,陈腾毕业后入职了上海一家教育公司。工作5年后,他感受到公司业务遇到了市场瓶颈,随即跳槽到了北京一家成人职业教育公司。
只身一人北上,陈腾几乎是从零做起。从性格上来说,陈腾喜欢变化和挑战,是主动迎接冲突和矛盾的那一类人。在刚到公司的时候,他负责的是公司下面非常小切口的市场,凭借他的努力,在半年时间内,将整个业务线的业绩从4000万提升到了6000万。去年,在步入30岁前,陈腾成功晋升为项目总监。

陈腾并非是对工作狂热的人,相反,他对生活和内在提升有着很高的要求。 他喜欢跑步,每天晚上至少5公里。 过去两年间,他还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考了非全MBA,边工作边读书。 有同事建议他在这方面低调一些,以免让老板误认为工作不饱和,但他并不以为意。
陈腾认为,对于普通打工人来说,除了具备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在线的情商和逆商,在职场上获得松弛感的一大关键在于,要善于利用生产工具。如在管理上,陈腾就应用了流程自动化的RPA平台,对于项目审批、价格和订单等简单到白痴的工作,他常常让技术在市场寻找解决方案,然后做一套自动审批和改价的工具。之后,只需要根据市场不断优化就可以了。
陈腾对于新的生产工具有着十分敏锐的觉察。一次出差,他与上市公司的客户开会时,发现对方使用了一款智能办公本,不仅可以记录会议的全过程,还能随时手写标记。这款产品很快引起了陈腾的兴趣。
几乎所有的老板都不喜欢带电脑。领导关注的大都是公司的战略,不用对具体业务进行安排,不需要时刻关注电脑上的信息报表和文档,所以他们往往还是在用纸质的笔记本。于是,手下的年轻人就面临这样的尴尬,老板在纸上写写画画,而员工在电脑上敲敲打打。陈腾意识到智能办公本能够解决这一痛点,特别是对外的商务场合中,它比电脑和手机等工具都更具严肃性。
去年,陈腾入手了科大讯飞的智能办公本Air,这个生产力工具不仅帮助他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让他在职场上获得些许松弛感。
对于一个管理层来说,每天少不了要开几次会,聆听老板在战略方向的想法。众所周知,开会是一件传输效率极低的方式,特别对于那些喜欢把会开的旷日持久的老板来说,又长又不着重点的发言,常常会让员工神游物外。每次开会,陈腾都会带上讯飞智能办公本,它可以把会议上说的话实时转换成文字,自动记录下全过程。不仅提升了理解效率,还能避免因为自己一时失神错过老板夹杂在漫长讲话中的“重要指示”。
飞智能办公本进行会议记录
陈腾老板的发言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喜欢在两句话之间停顿,间歇之久常让人误以为他说完了。陈腾刚到公司的时候就差点吃了这个亏。在一次会上,老板洋洋洒洒讲完一大段后陷入沉默,他以为会议结束,便想起身离开。幸好旁边的同事使眼色提醒,他才明白子弹还要在老板脑中飞一会。
这对陈腾的会后总结回顾并没有造成困扰,他的讯飞办公本内置了星火大模型,可以进行实时转写。语气词、停顿等无用信息会被剔除,处理后的文本更为顺滑。
此外,讯飞智能办公本还可以结合转写内容和手写笔记,智能梳理成会议纪要,甚至可以针对不同人物的发言进行分别归纳总结。这个功能是多人会议、冗长会议的终结者,因为打工人都明白,一场会议的核心可能只是老板说的几句话。
工作之中,陈腾喜欢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在业务上一些打法、零散的个人思考,亦或是需要紧急下线的重要事项,他都会在讯飞智能办公本上写下来。即便是在工作时间发了一会呆,他也习惯记录下这一天。过去一年时间,陈腾在办公本上写下了300多篇笔记,几乎每天一篇。通常,陈腾会以日期作为标题,直到7月的一天,他发现无法用当天日期命名,一番检查之后,他才意识到去年的今天已经用过这个标题了。
随着个人的随笔和工作记录的增加,如今,讯飞智能办公本已经成为陈腾重要的工作台。每次做方案时,只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找到自己曾经记录下的心得,以及开会时老板强调的重点。不止一次,陈腾凭借这种卓越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成为公司中的标杆。

#04
在职场上获得松弛感
善于利用工具的人,总是最先触碰到未来。最近,陈腾了解到讯飞智能办公本发布了新一代的产品。观看完新品发布会全程后,他决定汰换掉手中的设备,入手一台讯飞智能办公本Air 2。
新款中的诸多功能都引起了他的兴趣,最直接的是,新增的4G插卡版,帮助他解决出差时四处找WiFi的尴尬。
此外,办公本Air 2有关AI方面的升级也很实用。比如,过去一年,陈腾写下了300多份的笔记,随着时间的拉长,标题和内容都会产生冲突和重复,愈发杂乱无章。而在大模型的支持下,办公本Air 2可以智能为笔记生成标签、标题,自动在笔记之间产生关联,让当下的思考与历史的总结产生碰撞。碎片化的心得整合起来之后,就是属于个人的知识图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