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充斥着数以亿计的文本、数据、报告、电子书、网站、问答、图片等混杂的内容。
其中,垃圾信息、无效信息、与广告占据了一大半,阻碍了我们的视野,消耗了我们的时间,也磨平了我们的精力。
比如,在百度搜索“美妆行业”,
前四条搜索结果全部是广告
。
甚至麦肯锡做了一项调研,发现大部分
职场人超过四分之一的时间花在信息收集上
。
还记得当年在某厂的时候,公司为了鼓励知识库的建设,减轻大家收集资料的负担,鼓励每个人用共享文档的方式生产工作内容,还会根据文档被浏览的次数发放激励,那个时候,光是因为工作而生产的文档,每个月都有大几百的激励。
重视知识库建设的公司非常少,因此,
熟练地从茫茫的信息海洋里,精准地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我这里设计出来了一个路径,这是
做复杂项目收集资料时遵循的路径,基本涵盖了收集资料的大部分方式。
有了这个路径,基本上就能解决大型复杂项目中的资料收集工作了。
在做大型项目,比如新市场调研时:
通常是先开展桌面研究,形成基本的认知;接着阅读几本书籍,找到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思路;再进行观察体验,修正原有的认知和判断;之后,通过专家访谈或用户调研获取最前沿和有价值的一手信息;最后,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利用结构化思维进行推理测算。
所以,看似简单的“收集”工作,却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在职场里,被同事评价
“善于收集信息”是极高的赞美
。
因为收集资料表面看起来是简单的“输入”和“搜索”,其实它
不仅需要掌握搜索技巧,还需要建设人脉关系网,懂得提问的艺术,会聆听,会观察,会实验,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强大的思考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算能力。
很多人以为收集资料,就是动动手,用百度搜一搜。
实际上,“搜一搜”包含了很大的学问,也是非常有技巧的。
1. 搜一搜的重点是“关键词”
搜索引擎的查询机制是关键词,利用好关键词才能和机器进行更高效的对话和沟通。
而
关键词是制约一个人获取信息的最大难点。
你大脑中的关键词和机器里的关键词可能存在错位。你觉得某个问题关键词应该为A,而实际上机器系统识别的是B;此时,你输入A的话,机器会返回给你其他的、不相关的答案。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反复变换不同的搜索词进行搜索的原因。
有了更多的关键词,你才能问搜索引擎要出更多的、更深度的内容出来。你输入了错误的关键词,搜索引擎也返回给你无关的答案。
比如,你要查找“短视频行业”相关的资料,单单依靠“短视频”是无法对这个行业做到深度认知的。你需要一定的技巧,
大量地拓展关键词
,比如下图这种
由内到外不断破圈的关键词搜索模式
。
你对某个事物不了解,或者认知不足,是很难提炼出关键词的。
提炼关键词的过程,其实是你对某个知识和问题的理解过程,你总结出的关键词越多,代表你的理解越深。
可以说,
关键词的丰富度和准确度代表了你对问题的理解深度
,如果你总结不出足够的关键词,代表你对问题的理解远远不到位。
所以,在麦肯锡公司,做行业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求自己能
找到一百个行业关键词
。
2. 搜索的路径绝不止百度一条,百度只能普及基础知识
有价值的信息,从来不是百度搜出来的。
深度的、有价值的信息,往往隐藏在更为垂直的平台,越垂直内容越有深度。越是看起来包罗万象、什么都能获取的网站,越是没有深度。
百度之外,各种垂直的、深度的网站非常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每一个小的细分领域,都存在这样的网站。这些网站才是获取深度信息的重要渠道。
如何知道并使用这些网站收集信息?
一个是学习,另外一个就是积累。平时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好的资料查询网站和平台,一定要有意识地积累,不要当时用完了就弃之如敝履,要
打上标签、分类、保存好。
此外,不是把这些网站保存好,你就可以获取信息了。
保存好之后不要放在那里吃土,
有事没事的时候进去浏览浏览,挖掘一下宝藏
,看看里面都隐藏了哪些信息。这样在需要信息的时候,才能知道网站里有这个信息的存在。
如果只知道保存却不使用的话,就会导致自己不知道某些资料和信息的存在,即使
有些东西已经在自己手里了,你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拥有了它,更别谈快速找到它为自己所用了。
所以,你平常看到的那些收集资料特别快的人,都是在暗地里下苦功夫。自己领域里有哪些网站和资料库,都做了积累;而且这些网站里存在哪些资料,平常也都摸透了;到了用的时候,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它。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大多数的书,通常时效性不高,即使刚刚出版的书,也是作者在1-2年前开始着手写的。
所以,通过书籍获取信息也是需要策略和技巧的。
一般来说,想获取最新的信息,书籍并不是获取信息的最佳路径。
书籍通常用来获取知识体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思路。
在选择书籍时,也应该以三类书籍为主:
-
第一类:
经典的书,大师级别的书
,主要是了解
问题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追根溯源,探究问题的本质
。
-
第二类:
方法论的书
,主要是为了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能够
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
-
第三类:
工具类的书
,主要是掌握相关的技能,能够
用这些工具和技能去进行实操,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
观察体验主要是用眼睛观察、亲身体验的方式去获取信息,有些信息不是依靠搜一搜、问一问就能解决的,还需要亲自体验一下,亲自看一看。
1. 用眼观察,亲自看一看
用眼睛观察对于获取信息同样重要,很多人却忽视一点。
举个例子,你知道商场、超市、苹果专卖店里的产品为什么要那样陈列和展示?为什么是左边陈列这个东西,右边陈列那个东西?
这都是通过观察得出来的信息。消费者进入店面之后,他在店面内的动线、在每个商品前的逗留时长,都会被记录下来,然后会有专门研究人员,
观察消费者的行为轨迹,获取消费者的偏好和心理信息,并据此设计店面的陈列
。
2. 亲身体验
你要获取产品好不好用,体验是否流畅方面的信息,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去体验一下,而不是去各个地方搜集大量的资料。
比如,体验一下游戏设计的好不好,某个课程老师讲的好不好,这些只有亲自体验了,你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一手的信息。
AB实验如今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大厂的标配
,它先是在国外Facebook和Google等互联网被频繁使用,后来传到了国内互联网大厂,被广泛使用。
AB实验
主要目的就是通过
小流量的灰度测试
,获取用户对产品、体验、功能等的反馈和信息。
它能够快速地测试产品效果,多个实验组能够同时并行进行测验,而且是互不干扰的,能够快速
获取用户体验产品的信息,
测试产品的效果,快速上线,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
专家访谈和用户访谈看似就是和人聊聊天,这是外行人的认知。实际上访谈对
找人、提问、聆听、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