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地质勘察结果显示,隧址区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围岩整体性欠佳且自稳能力较弱,加之地下水丰富,安全风险居高不下。在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引发塌方、冒顶等事故,进而导致施工人员被困。由于事故的持续不稳定,救援工作将难以及时展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便会遭受威胁。
隧道传统逃生管道长度较短,而塌方地点与逃生管道往往不在同一位置,这让项目经理丁志刚在隧道事故救援装置上动起了脑筋。“除分工序、工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合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外,还要为现场施工人员建起安全后盾,免除其后顾之忧。”丁志刚说道。随后,他决定成立技术团队,针对现有传统隧道救援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造,由张立爽担任负责人。
在项目生产例会上,大家对隧道逃生管道的改造进行了讨论。项目技术员彭立彬说道:“如果设置较长的逃生管道,能否解决这一问题呢?”张立爽摇了摇头,说道:“过长的逃生管道会对隧道施工带来影响,逃生管道直径大、重量重,如果作业人员挪动不及时,反而削弱了逃生管道的作用。”张立爽指出,改进后的隧道逃生管道要便于在隧道塌方时及时开展救援,并解决被阻隔作业人员的物资补充问题,更好地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该想法得到技术团队的一致同意。
张立爽带领技术团队多方查阅资料,并结合项目工程实际情况,研制出“隧道塌方应急生命保障双层同心钢管通道”。与传统逃生管道相比,该装置的双层钢管由两个直径不同的热轧无缝钢管组成,且均与连接法兰环同心焊接。考虑到人员作业负载能力,一节钢管总重量控制在50公斤,适合两人搬抬、移动、安装。此外,橡胶垫圈由高弹橡胶制作,设置在两层钢管之间,用于削弱、缓冲塌方体对外层钢管的冲击和挤压,保护内层钢管不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