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有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格言,有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俗语。但是如果深究的话,人生的学习是可以分成许多阶段的,而每一阶段的学习均有各自不同的重点与特点。如果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则受教育者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与自我阅读这两种方式来实现的。大学之前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获得知识,并辅之以课外阅读以扩大视野。大学以后的高等教育尽管也需要课堂的讲授甚至是高水平教授的课堂讲授,但自我阅读在学习中所占的比重无疑越来越大。因此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要探讨的是大学本科阶段的阅读与研究生阶段的阅读究竟有何不同的问题。从大学生到研究生,会发生许多明显的转变,比如从人生目标的多样选择转向某个具体的学术领域,从集体学习的方式转向个别培养的方式,从闭卷的课堂考试转向开卷的撰写论文或课程作业等等。以上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围绕着培养目标的转变而展开的,具体讲也就是大学本科教育主要是以培养社会各部门各领域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此类人才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较为宽扩的知识面,所以其培养内容主要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尽管不排除有许多人将来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深造从而成为专业研究人才,但却不以研究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则主要是学术规范的训练与研究能力的提高,尽管现在也有工商、法律及教育等应用型的学历教育,许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也会从事中学教育、文化事业乃至政府机关的非专业研究的工作,但是无论如何硕士研究生依然应以研究能力的提高作为其培养目标,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毕竟将来要从事专业研究或攻读博士学位,如果没有严格的学术规范的训练与相当的研究能力,他们是无法有效胜任其工作的。正是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也就相应带来了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阅读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从总体上讲可以概括为知识型阅读与研究阅读这样两种不同的模式。简单地讲,知识型阅读的重点在记忆,而研究型阅读的重点在辨析。如果展开来讲,我以为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需要说明的是,我讲的这三个方面的差别主要是针对文科,尤其是我所从事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