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运营人,难免需要给产品提需求,或是为了 活动上线,或是为了改进bug, 但是如何给产品提需求,才能准确的切中要点又显得专业?
作者:谢雄,微信公众号:大雄说(daxiongshuo100)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众所周知,运营这个职业里面有很多细分,包括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品牌运营、新媒体运营等多种分类。不过不论哪一种分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需要直接或间接地与用户打交道。
涉及到与用户交流的工作,就会考验一个运营同学的基本功了,当收到用户反馈了,我们如何收集用户反馈,并且向产品提交需求呢?
有的同学会想到,这个事情我们经常做,最初从QQ群内运营用户就开始做了。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提交给产品的需求是否是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产品同学的决策是否能起到很大帮助?关于如何给产品提需求显得更专业,我有6个方法技巧分享给大家。
需求整理
不论是微博微信,还是QQ群微信群收集到的用户反馈,往往这些信息都比较生活化。对于这些反馈,我们不能原封不动的就交给产品了,首先我们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将需求进行整理。
需求整理,主要是将杂乱的信息,用产品化的语言,表达得更加准确,可以将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关键要素的提取,这些要素可以包括日期、反馈渠道、需求类型、关联方、优先级、备注等。
日期:
即用户反馈需求的日期,记录日期,便于研发人员查找开发日志,定位问题。
反馈渠道:
即用户通过哪种渠道给我们反馈需求的,是微博微信、官方邮箱、微信群,还是其他渠道,便于我们对常用反馈渠道进行一个评估。
需求类型:
用户此次提交的需求,是属于产品bug类,需要紧急修复,还是产品优化类,需要后期优化迭代。同类型的需求我们还可以归类处理。
关联方:
判断此需求,与公司哪些业务部门有关系,从而在邮件抄送时提醒一下对方注意此类用户诉求。
优先级:
根据运营经验和产品节奏,判断一下用户反馈需求的优先级程度,越是紧急重要的需求,越是放在表格前面,甚至加粗提示,引起产品重视。
备注:
关于这个需求,是否还有其他重要信息补充,如用户反馈的bug,是一个个例,还是能够复现等。
在梳理了以上这些信息后,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一个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出来。
多用数据分析
用户在反馈需求时,往往是非常感性和凌乱,需要运营同学进行梳理和引导。就好像病人去就医时,医生能够准确判断出病情的症状与成因。
对于用户最终反馈的信息,我们多用数据去分析,这里的分析包括两种:第一个,在用户表达诉求时,尽可能让用户的需求量化;第二个,在完成全部需求梳理后,可以进行数据总结,判断一下哪种需求反馈更多,占比较大。
比如,A用户反馈很多人在使用手机客户端经常闪退,那么我们可以多问一句,他说的很多人是多少人?经常闪退是指的一天几次?因为往往用户表达时,他的表述并不准确,这需要我们找到更多支撑信息。通过对用户更进一步的提问,得到更多量化信息,从而对用户的需求加深判断。
当我们收集整理完全部用户反馈之后,可以对这些反馈进行一个简单的数据分析。比如bug类有多少条,优化建议有多少条?其中出现最多的bug是什么?近期用户强烈要求新增的新功能是什么?等等这些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总结的形式判断出来,从而给产品一个相对准确的产品需求。
多提供具体案例
尤其是用户在提交bug时,越是具体的案例,越是能方便研发定位问题,从而修复bug。如果是有关PC端应用的反馈,可以了解用户的具体信息包括电脑型号、电脑系统、客户端版本、网络情况、使用行为等信息。如果是有关手机端APP应用的反馈,可以了解的具体信息包括手机型号、产品版本、网络情况、使用行为、用户名等信息。
比如,还是A用户来反馈他的手机客户端经常闪退,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他的更多信息,比如一般是什么操作导致的闪退?手机是什么型号?是否开启了多个应用?清理手机缓存后能否正常使用等?有些问题,有可能在我们定位用户问题时,就能解决。比如手机闪退,可能是手机缓存过大,那么清理缓存就帮用户解决了问题。
如果是碰到一些特别紧急或者棘手的需求,我们可能还需要留下用户的联系方式,便于后续研发与用户直接联系,必要时采取远程协助的方式,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指出核心诉求
运营给产品反馈需求,有时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如果我们只把自己的定位一个传话筒,用户说什么,我们稍微翻译下给产品,可能这个运营的价值并不大。
我们对用户的反馈,需要经过自己的分析,指出用户核心诉求,并给一些参考性的解决方案。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那就是曾经有一个用户反馈,他出行需要一匹更快的马,这样速度会更快。可是用户需要的真的是马吗?其实分析一下可以得出,用户其实最核心的诉求,是便捷的出行工具,因此某公司最终给用户提供了一辆汽车,满足了用户的核心诉求。
用户给运营反馈的信息,一般都分为用户反馈、表层需求、核心诉求等。
我们作为运营,需要抽丝剥茧般地去分析和理解这些信息,从而给产品提出更有用的信息。
如一个女孩说想减肥,这只是用户的反馈,她的表层需求是降低自己的体重,她的核心需求,其实是自己的身材更完美。而了解健身的同学会知道,减肥也是包括减重和减脂的,大部分人说的减肥,其实都是想让身材更好看,哪怕体重一点不降也是没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