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项目寻求合作,合作方式为股权投资
项目名称:铝电池高镍三元材料项目
如果您是对此项目感兴趣的投资人,请添加以下微信号后留言,添加时请备注信息:
锂电池高镍三元材料项目+姓名+单位
如果您有标的推荐或者想寻找标的,欢迎添加新材料在线创业服务的客服,并将需求告诉我们,新材料在线将为您提供更多新材料项目和服务。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新材料在线创业服务
近期项目回顾:
【项目名称】微隙技术
【融资金额】1000万
【项目地点】华东
【主要产品】微隙技术产业化
【项目亮点】
1、技术亮点
微隙技术是一项增加金属材料耐磨性能,降低相对运动金属部件之间摩擦功耗的新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使用特殊热处理配方和工艺对对金属(铝合金、铸铁)材料进行特种化学热处理,根本改性其摩擦力学特性,大大提高其耐摩性能,降低相对运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功耗,其直接表现就是:普通部件之间的摩擦功耗会随着正压力的增大而增加,而经过该技术处理后,在一定范围内摩擦功耗随着正压力的增大反而减小。微隙技术的性能及效力已经国内外权威机构检测证实,并出具了相关报告。
2、项目团队
团队现有成员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发明人、有长期从事材料研究,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一名(顾问);原从事军工、国企的材料专家一名以及在汽车零部件企业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工程师一名和企业管理顾问一名。
3、前期进展
发明人已并于2013年在华东组建了公司,建成了年化学热处理120mm缸径活塞、活塞环六万缸副生产能力的微隙技术产业化工厂,并开始对外提供技术服务。2016年与某柴油机公司、江苏某大学合作完成了产业化产品的性能测试,并由该大学出具了测试报告。结果表明:微隙技术产业化规模处理的摩擦副组件各项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标准要求。
4、国内外情况
该技术经多次国内外联机检索,结论是:尚无同类技术。
5、市场:
中国乘用车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2016年乘用车销量首次超过2400万辆,同比增长14.9%。该技术应用市场广泛,尤其是在发动机领域优势明显,使用微隙技术处理的发动机活塞使用寿命可延长一倍以上;油耗可降低2-5%(汽油),排放降低50%左右。该技术也可以有效解决国内发动机厂家在研发新一代发动机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市场需求非常迫切。
6、应用
机械领域和内燃动力领域内凡涉及摩擦、磨损的零部件均可使用微隙技术。
本项目产业化的商业模式
(1)为有金属部件增加耐摩性能,降低摩功耗需求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化学热处理);
(2)公司与发动机生产厂家合作,由本项目提供微隙技术服务,为高性能发动机的开发提供摩擦副组件降低摩擦功耗,提高部件耐摩性能的解决方案;发动机厂家负责新型发动机的整体设计、技术参数和使用工况等,并负责新发动机的性能测试。
【项目名称】相变温控材料锂电池热管理系统项目
【融资金额】:1000万
【项目地点】:华南
【项目亮点】:
1、专利:公司团对在基础材料发明专利一项。应用产品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申请中)。
2、团队:公司主要以清华大学应用化学、中科院化学所、厦门大学电化学多位博士及研究员为研发学术带头人,硕士5人、本科10人。工程技术及运营团队核心成员都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有着十年以上的研发工作积累。
3、前期进展:已组建公司研发技术团队,针对相变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应用研发与测试,搭建各类产品应用热管理测试平台。
在现有研发团队的基础上,增加新材料应用研发人员。已组建了相变材料各领域应用技术研发团队。
已搭建相变材料在各领热传导应用系统研发及测试平台。
已申请研发成果专利技术十余项(申请中)。
已组建公司整体研发及运营团队。
已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无人机、平衡车、机器人、手机等领域开发了国内知名企业近20家,初步获得诸多客户的测试好评。同时研发团队继续不断针对客户需求开发、定制、测试,达成小批量生产,为明年为准客户批量供货做好准备。
4、国内外情况:少数重点院校在研发。
5、市场情况:
2015年出台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500万辆,其中电动公交车超过20万辆,电动出租车超过30万辆,电动环卫、物流等专用车超过20万辆,电动公务与私人乘用车超过430万辆。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将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相变温控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应用市场容量将不可限量!
6、应用领域:
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热防护、仪器仪表恒温、红外隐身及示假、太空服宇航服、空间热能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智能终端产品电池热管理、新能源汽车空调节能、LED产品热管理
建筑节能:智能调温涂料、室内暖气和地热取暖节能、保温隔热建筑材料
纺织品:智能调温纤维、智能调温服装、特种服装
【项目名称】某耐磨材料项目
【融资金额】3000万元
【项目地点】华东
【项目亮点】
1、专利:公司已获得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二项。
2、技术团队:由某知名高校自动化工程学院高速电机团队共同组成。
3、前期进展:已经完成磨片、锯片、磨头、磨轮等四大产品的研发和量产工作,已通过世界磨具磨料第一大公司--法国圣戈班模具磨料(中国)公司评估并成为合格供应商,已与德国泛音(世界电动工具知名企业)中国总代理--广州泛音机电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之配套的高速设备及检测设备整体设计已完成,已进入实施阶段。
4、国内外情况:国内属于首创,是钎焊技术在金属加工与某航空企业第一家技术合作的企业单位;是钎焊技术在金属加工领域获得相关发明专利的第一家企业单位;是已完成钎焊技术产品在金属加工领域应用实现零的突破的第一家企业单位。国际:业界同类水平,对标企业韩国EHWA,但性价比优势明显。
5、市场:目前国内树脂固结模具生产总值约150亿,而拟取代部分树脂固结磨具的钎焊超硬工具属于首创,市场还没有真正启动。
6、应用:市政施工领域和金属加工领域。
如需查看更多项目,请下载新材料在线APP↓↓↓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