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第一财经YiMagazine
这里是《第一财经周刊》读者俱乐部,我们为你发掘精彩的商业价值,也邀请你一起探寻明亮的商业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孙兆治:面向年轻女性的陪伴机器人应该是什么样?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拖欠工资!知名企业多地门店暂停营业! ·  2 天前  
南半球聊财经  ·  消失的失业人口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第一财经YiMagazine

周佚:从设计思维到产品思维 | 大咖在“周围”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15 08:42

正文


上周日(6月11日),在第一财经周刊“周围”线下沙龙第1期——“重新想象设计:技术和设计的交叉点”上,S.POINT指南创新创始人兼CEO周佚站在设计、技术以及更多相关因素的角度主要谈了他所认为的新思维模式:从设计思维到产品思维。


 设计思维是个好东西


设计思维自从上世纪80年代被Rolf Faste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期间定义和推广之后,这套方法论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和推崇。设计思维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2000年后它传入中国,设计思维的热度至今不减,是很多设计公司、产品公司、高等院校等用来评估产品、开展教育的重要理论工具。

 


  究竟“设计思维”的魅力在哪里?

 

我们先来说说设计。设计首先是表达消费者需求的一种语言。一般来说,普通消费者不会直接购买一个设计方案,他们只能通过购买经设计和生产的产品而去接受和认可设计。所以设计师真正要做的不是对色彩、结构的创意和表现能力,而是去如何有效地理解和传达消费者的需求,并把这个需求准确地转换成产品概念。

 

而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只是一套思考和指导解决方案的思维模式。尽管有些观点非常推崇设计思维的创新力,以及它对解决问题起到的关键作用,我们却不得不说,设计思维并非万能。

 

当下商业文明的语境中,设计思维所架构的影响,已不单单是针对设计范畴,更多的是对设计行业以外的领域。无论你在投资、零售、甚至是政治工作的时候,换一种思考的逻辑,使用设计思维,可能会带来一种新的视角。但是作为一种方法论,设计思维所能解决的,往往止步于提供一个解决方案,而如何将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并传达到消费终端,是设计思维所不能达到的一个“远方”。如何做出让消费者喜欢的好产品并将其落地,思维模式必须转化——产品思维才是解决之道。

 

 究竟什么是产品思维?


前面谈过,设计首先是表达消费者需求的一种语言,那么产品就是消费者需求的最终具化和落地。产品思维要建立在设计和生产方对消费者有足够的了解、对市场有十足把握的基础上。产品思维不只是单纯地去制造一个产品,而是赋予这个产品实际的使用性、卓越的体验感、丰富的生命力;同时产品思维要有全局的眼光,从C到M(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的综合考量和把控,这才是形成产品思维所具备的要素。

 


如何从设计思维延展到更为具体的产品思维?一切让产品说话,是调整思维方式的第一步。如何去让产品说话?我们认为有三个重要的方向:


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种洞察方法和市场研究工具,了解消费者真正想要什么,以及未来的消费点在哪里,并通过这些消费者洞察,来帮助产品设计者、产品经理去定义产品。这是产品思维的第一步。


用设计实现消费者的需求。把消费者的需求准确地翻译成一种产品形式或者产品概念,呈现在设计图纸上、样品上,并解决产品在设计、工程、工艺、技术相互间的关系,而到这里也只是把产品思维进行到了一半;


做到设计和生产环节的无缝连接。通过对工程、工艺、品质、量产、运输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把控,确保曾经在设计图稿和样品过程中让人满意的产品,在经历过一系列复杂的生产之后,最终送到销售者手上的是同样的品质。


可以看到,设计在从消费者到产品落地的整个制造产业链当中,只是一个环节,它不能解决生产制造中的各种问题。人们应该摆正对设计的期待,给予设计思维一个准确的定位,设计师更需要认清自己在产业链上的位置,不能为了放大价值而为设计思维套上一个虚妄的光环。最终,消费者究竟是跟什么去交流?并不是设计师,也不是设计,而是产品。

 

当我们换了产品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将会发现有更多的问题得以解决,有更多的禁锢被打破,有更多的富有创新力的产品因需而生。



“周围”是第一财经周刊的线下沙龙品牌。“周围”关注营销、设计、创意和业界新趋势,并结合周刊内容、热门话题和行业动态来设计沙龙议题,以一月一次的频率,邀请行业大咖、意见人士和先锋概念践行者相聚线下,展开有趣、有料的分享和对谈。



感谢本次活动志愿者

(排名不分先后)

戴逸凡、周景熙、刘芳楠、李星星、孟亚飞、王竹萱、李浩、袁志谦、徐骁楚、李晨曦、黎晓君、甘亚奇、张誉凡、卢皓玮、谢敏、张小葵、孙奕欣


本次活动特别感谢


| 场地支持 |

SOHO3Q是SOHO中国推出的移动时代的共享办公,目前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共享办公品牌,是北京、上海最大的共享办公空间。不仅带来设计前卫的办公空间,更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截至目前,SOHO中国在北京、上海的核心地段已有17个SOHO3Q中心,近17000个工位。


| 合作伙伴 |

设计支持

视频支持

媒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