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帝制时代,皇位只有一个,而且至高无上。
这就导致很多人为了夺取皇位不择手段,甚至父子反目、兄弟相残。
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
,却是一个很矛盾的个体:他的祖母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一心想绕过他的父亲皇储保罗·彼得罗维奇,把皇位直接传给他;亚历山大一世却选择放弃,让父亲登上了皇位,成为保罗一世;可等到5年后,保罗一世在宫廷政变中被杀,皇储亚历山大一世登基成了皇帝,就此背负了弑父之名。
这么一个循环,说到底还是亚历山大一世特殊的成长经历造成的。
祖母的宠爱
1777年12月,亚历山大一世生于圣彼得堡,是皇储保罗·彼得罗维奇的长子,彼时的名字是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
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出生后,祖母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非常高兴,立即派人把长孙抱走,带到自己身边抚养。
1781年,叶卡捷林娜二世为4岁的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请来了当时欧洲最好的学者,开始教授他学习英语、法语和德语。
叶卡捷林娜二世很疼爱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但她对孙子的要求很严格,每天早晨都要求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在低于15摄氏度的房间里,开着窗户洗冷水澡,以磨炼他的意志。
1782年,5岁的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开始学习地理,他曾拿着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地球仪,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多小时就掌握了祖母当年花了数年才掌握的地理知识,让叶卡捷琳娜二世特别开心。
1783年,为了塑造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威猛、坚定的性格,叶卡捷琳娜二世将宫里的女保姆赶走,找了12名家庭男教师照顾6岁的孙子。
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的老师中,有一位是来自瑞士的学者拉加尔普,拉加尔普同情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反对君主专制,这种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欧式教育,和启蒙主义思潮带来的理想主义,对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产生了很大影响。
畸形的成长
当时,叶卡捷琳娜二世和皇储保罗·彼得罗维奇因早年的疏离及政见不同,彼此矛盾很大,叶卡捷琳娜二世想绕过儿子,让孙子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直接继位,皇储保罗·彼得罗维奇对此非常紧张。
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在这种古怪的氛围下长大,不到十岁的时候他已经发现了祖母和父亲之间的对立与分歧,并极力在两人之间周旋。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身边或者给祖母写信,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总是热情活跃,能让喜欢热闹的祖母开怀大笑。
可一但回到皇储保罗·彼得罗维奇的封地加特契纳时,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就穿上笔挺的普鲁士式制服,时刻保持严肃,以符合父亲心目中的标准军人形象:普鲁士军人般的冷酷坚毅、无条件执行命令和完成任务。
虽然正值青春期的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看起来无忧无虑,很讨周围人的喜欢,但他却不得不揣摩别人微妙的心理变化,性格变得复杂起来。
皇位很烫手
1790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为13岁的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找好了未来的妻子,德国巴登公国的公主路易莎·玛丽亚·奥古斯特。
1793年,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16岁时,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他和路易莎·玛丽亚·奥古斯特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路易莎·玛丽亚·奥古斯特改名为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夫娜。
婚后,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到父亲保罗·彼得罗维奇组建的加特契纳团服役了一段时间,因大炮的轰鸣损伤了听力,导致左耳部分失聪。
随着衰老和病痛来袭,叶卡捷琳娜二世想绕过皇储保罗·彼得罗维奇,直接让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继位的企图越来越明显。
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再次施展了两面手法:在叶卡捷琳娜二世身边时,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表示同意继位。
可回到父亲保罗·彼得罗维奇身边时,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又发誓,承认父亲是合法的俄罗斯帝国皇帝继承人。
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想让父亲保罗·彼得罗维奇继位,这样才能避免父子反目为仇,但他也担心叶卡捷琳娜二世施加更大的压力,甚至有逃亡来躲避皇位继承的问题。
这就让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走向了一个极端:面对难题,他不是迎难而上,而是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竭力去迎合对方的要求,让人琢磨不透。
父亲不靠谱
1796年11月,叶卡捷琳娜二世因中风逝世,皇储保罗·彼得罗维奇登基,史称保罗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