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中,《我不是药神》举办了“千人点映”场。
电影还未结束,朋友圈中就刷满了对该片的赞誉之词。
在今天正式上映后,该片更是收获了无数好评,被赞为“中国版《辩护人》”,
有人直言它将成为年度性的话题之作,大有登顶国产片口碑榜之势。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m2pSvWySAm5111DkccrbsXkLj8JXC2vJMHaAUIVrhAUNP9TU0nKx4wYvV9mia7oXjq4nOuQnZaq7L4ZESKiabkJw/640?wx_fmt=png)
这部关于白血病和印度药的作品,不仅拥有徐峥、王传君、周一围等强大的演员阵容,还因电影本身的选材而成为全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点映8小时就获得了1.6亿的票房,豆瓣开分9.0,淘票票评分9.5,猫眼评分9.7,在微博上获得了100%的大V推荐度。正式上映的当天,就成为了上座率、场次、单日票房三个榜单的榜首。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m2pSvWySAm5111DkccrbsXkLj8JXC2vJZibV8n6Df0jwmvXibEiaSMEqqN3bYWeK5Da2CJXu54icRWrR2INby354CQ/640?wx_fmt=png)
即使是带着如此高的期望值去观影,观众依然不会对作品的内容感到失望。这部贴上“喜剧”标签的影片,带给人更多的是关于人生,关于“善与恶”的思考。
韩寒称很多年没在电影院看到这样一部国产电影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m2pSvWySAm5111DkccrbsXkLj8JXC2vJmN1sO4m3EPIoFCjibAX2DNHgm6GybFEmC4LmMZKCVib6rsiazLhKQ2vnw/640?wx_fmt=png)
观众的笑点、泪点、痛点都被他牢牢抓住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m2pSvWySAm5111DkccrbsXkLj8JXC2vJDVsUOPtkia57SHcgU8EmIibgbLccCGVeSgYLX5KrYS6Yv03s7Pfyya7Q/640?wx_fmt=png)
电影能做到的好,这部电影都做到了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m2pSvWySAm5111DkccrbsXkLj8JXC2vJic7pmuxUicXyyELYu5UOPRHFoyd21Cbc2jQkTt1q0ibV528BbARqpcVyw/640?wx_fmt=png)
在微博上,《我不是药神》的话题阅读高达3.3亿,讨论高达14万,并且这个数据还在不断上涨,几乎每一分钟话题相关的微博发出。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m2pSvWySAm5111DkccrbsXkLj8JXC2vJvYdk20Ks0cia4L1dev2lAGV6icASU6g0fBnYqXOgWmicaGycLAZTibKXtA/640?wx_fmt=png)
而这样的热度,仅仅还是影片正式上映的第一天。不管是观众、电影人或是品牌的宣传团队,都在感触之余有别的思考。
大多数观众看的是故事,而营销人的关注点则是传播的思路。
在短视频、微电影成为品牌的主流营销趋势时,不同企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界已经不再泾渭分明。电影行业和创意广告这这两个看似没有关联的东西,也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被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不管是票房、口碑炸裂的话题性电影,还是刷爆朋友圈的营销短视频,在选材和制作上都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准。
每一部电影、每一支短视频的爆火都不是偶然的,能被不同年轻层的人认可、接受,正是因为它所传递的价值观是所有人都会认同的价值观。角色的设定,也十分的贴合当下生活赋予我们的设定。
1、 最能打动人的情节,都来源于生活
动人的力量向来不会汹涌而来,而是像春天的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和场面宏大的科技片,清新文艺的小众片不同。《我不是药神》对于人物的设定既立体又鲜活。徐峥所饰演的主角程勇,是一个苟活于生活最底层的中年大叔,蓬头垢面的形象,不离手的烟,和永远展不开的眉头,这些细节生动的刻画了一个中年男人面对焦虑时的神态。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m2pSvWySAm5111DkccrbsXkLj8JXC2vJtoE2S0WbfgMGFtm3CC0SjiaRmmfAmMzp4DNJUhgjVM2LykyukibFu3ibg/640?wx_fmt=png)
或许婚姻破裂、父母重病、生活不顺的事情并未一一发生在我们身上,但哪个中年人不是上有老下有小?哪个中年不是承担着家庭事业以及金钱给自己的巨大压力?或许只需要再多一点的压力,就能让人到中年的人被生活打垮,而徐峥一开始的出场,正是处在焦虑中的大家,对高压生活的一种出口。
可是,即使顶着巨大的压力,家庭依然是支撑自己的坚持下去的港湾。片中的主人公程勇,最初“跨境买药”的基本动力是给父亲做手术。而当自己被捕后,他首先想到了的是告诉自己的儿子“爸爸不是坏人”。与很多片中主角拥有的光环不同,徐峥所饰演的角色实在太过真实,他在“法、理、情”之间游走,最后他选择了帮助像自己一样的人。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m2pSvWySAm5111DkccrbsXkLj8JXC2vJfgJ6HTG2qDnAJAia7Tgk15SRPjYEqF2vKPl3umyagykTdNsleZ5NRSw/640?wx_fmt=png)
即使他能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做这行就是为了赚钱,但在那些患者心中,他就是大家的救世主。药品500元的进价,他卖5000已经很暴力,但对于4万一瓶的原价来说,他的售价让更多人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http://mmbiz.qpic.cn/mmbiz_gif/m2pSvWySAm5111DkccrbsXkLj8JXC2vJJArWYqMHd1qErcJuf9CW5jmqYwWucPQd6iavP8HkUBtnkxmAlm7iap4A/640?wx_fmt=gif)
当他经历过曾经的顾客因为药价太高而撒手人寰时,自己也忍不住动了恻隐之心。纵观整个角色的塑造,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平民式的英雄形象,他自私、贪婪、懒惰,然而又执着、孝顺、心软,正如片名,他不是药神,但他却想通过自己,让这个世界更好一点。
2、对生活的洞察,唤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营销界我们通常会提到一个词语,叫做“洞察”,其实在电影制作的过程中对受众的“洞察”同样重要。真正能引发现象级讨论的影片,绝不是小众的文艺片。其实,影片的故事结构非常传统,但却因为青年导演文牧野对叙事节奏的把控,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极大的保证了电影的观赏性。
片中的很多细节都能触碰到观众的那根心弦,主角的生意差到交不起房租,妻子急着和他离婚,想要嫁给有钱人,而他的父亲因为血管瘤等着他的救命钱,当这一切都压在他身上的时候,他的反应比我们所想的还要直接。因为他知道,一切的不顺,并不是因为命运的不公,就是因为“没钱”,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穷,大概就是原罪。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m2pSvWySAm5111DkccrbsXkLj8JXC2vJBOsG9B19TuHevGrcCXht9hN5DNCHvmvKEKvKgJQtewf7icAs55Eqwpg/640?wx_fmt=png)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非常感人,警察抓走购买了“假药”的白血病人,想要他们供出药贩的时候,一个老奶奶握着警察的手说到:
“四万块一瓶的药,我吃了好几年了,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现在才好不容易有了便宜的药,才500块一瓶,他真的不挣钱!他只想帮我们!你们把他抓了,我们就没法活了!谁家还没个病人呢?你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吗?我还想活着,我不想死……”
短短一席话,似乎道出了所有因为贫穷而无法继续活下去人的心声,也将观众的情绪再一次推倒高潮。
3、 故事的原型人物,让观众的感动更持久
影视作品向来以余味定输赢,每一个观影结束的人都舍不得走出导演所打造的那个场景。因此,选择以真实人物和故事作为电影和短视频的原型,可以让观众在电影之外找到这份感情的寄托,也会因为原型人物的真实经历扩展对影片的好感。
母亲节期间的一支《孟婆汤》在朋友圈中的热度持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原型主人公申屠佳颖完成了妈妈的心愿,考进全班前五名,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而影片《我不是药神》也有着真实的人物原型,“药侠”陆勇的故事曾经轰动一时。
34岁的他患上了白血病,却无力承担2万一瓶的药物,不得已走上了跨国购药的路,并将购买的途径分享给了病友,他的违法代购行为,最终因为“销售假药罪”而被捕。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m2pSvWySAm5111DkccrbsXkLj8JXC2vJPL8YgYuGFyIiblZGaly7XAGQqM29SWHtgicF5twE1QJmTgKbXicvkAaug/640?wx_fmt=png)
但他的经历和遭遇却获得了上千名绝症患者的同情,一封超过千人签字的联名信递交到了法院,最终因为因为检察院的撤诉而重获自由。
小崔采访抗癌药代购第一人陆勇
作为电影的出品方和发行方之一,北京文化的股价也在逆势大涨,同样收益的还有影片投资方主创宁浩和坏猴子影业以及徐峥的真乐道传播等公司。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m2pSvWySAm5111DkccrbsXkLj8JXC2vJb9xGhDAGTDtH6LK69S7e2Gq7dibgHd8THjjxBiaCKqpiash6fo8vbkqbg/640?wx_fmt=png)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一部电影、一支广告牌、一句宣传文案,都能窥见一家企业所倡导和传递的精神力量,观众所需要的不是单方面的信息输出,而是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感共鸣,在略显浮躁、追名逐利的当下,回归电影和短视频的本质,用内容打动观众,这些付出,都将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