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抽5位朋友送RIGURGITO新款的擦手巾一套,专利变⾊技术显示清洁度,还有OlfactoLoom®-⾹氛微胶囊技术,长久留香:
之前写《喜欢数学的女孩》这篇时,我提到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不是抓成绩,而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有不少朋友问我,什么是好的学习习惯?
我觉得真正的鸡娃,就是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让孩子能够“自驱”,不用父母“管理”。
学校阶段最重要的学习习惯,不是预习复习,只有3个:阅读,思考,时间管理。
关于阅读和时间管理我相信不用我多说了,思考是很抽象的,怎么思考?
孩子不要将知识被动吸收,一定要有质疑的精神,不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权威说什么就是什么,要学会批判性思考。所有的知识,都有自己的“消化过程”,养成思考的习惯:是这样的吗?为什么?
动手验证一下。
经过自己思考,验证的想法/知识,才能够在生活中迁移,被灵活运用。
赛先生现在做的事,就是教孩子,应该如何思考,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在上了赛先生的课后,我发现酒酒有了两个特别明显的变化。
一是,他有了一定理化知识基础去思考和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比如,在妹妹生日的时候,我在家里挂了一些起球,后来也一直没有拆,孩子们就经常喜欢去用头撞起球玩。撞击几下, 头发就产生静电,都立了起来,不仅如此,还能把气球或者纸片粘在头上!
酒酒说,这是因为摩擦的时候,气球上的电子就跑到了头发上,所以它们就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了。因为带电,头发就可以把纸片粘在头上了!你看~ 然后拿一张纸,粘在额前的头发上,甩都甩不掉!
我惊呆了!问酒酒, 你是怎么知道的?他告诉我是赛先生课堂上学到的。
二是,他能够把自己天马行动的想法,去自己“落地”了。他几乎每周都会搞几个作品出来,用塑料瓶子做的船,用纸箱做的头盔,纸和橡皮筋做的发射器……有一次他还利用反射和热吸收原理,用纸箱做了一个太阳能加热装置出来!
其实还收获了一个附加技能:演说——介绍自己的作品。当孩子用组织语言去给我们讲解科学原理、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会进一步思考和推敲,让知识内化。
在赛先生的课堂上,老师就是这样引导孩子的,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
不仅要学知识,还要知道这些知识在生活中能怎么运用,不仅要知道怎么用,有创造性的想法,还要学会动手验证想法,不断修正想法,把想法落地。
今年十月份马斯克的公司SpaceX制造的星舰实行第五次试飞,并且成功使用外号“筷子”的发射塔臂将其接住回收。我看了视频,简直是太震撼了,只要人类不停止思考探索的步伐,科技的进步永无止境。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开始意识到科学这门课程不只是兴趣班,特长班,而是这个时代成为优秀人才的必修课。读死书的年代过去了,孩子们需要看向真实世界,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打开他们的视野和脑洞。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开创者,他们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生活中有太多需要解决的难题了,机会处无不在。
科技创新很多时候不是需多么高尖端的材料和技术,很多看似普通的东西,换个思路,就能更好地为我们所用。马斯克提出要“筷子”把火箭夹住的理念时,很多人都觉得他疯了,但是他成功了;Dyson吹风机之前吹风机长成什么样?现在多少中国的工厂都能生产出和Dyson差不多的吹风机...…很多大人的思维已经被固化了,孩子还没有,但是可能会逐渐固化。
在那之前,我希望孩子们可以多看多读多想,天马行空的想法都能被鼓励:去试验一下?
永远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能梦想成真的创造力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这也是我选择赛先生的原因。赛先生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就是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对世界的好奇心,对科学的兴趣,思考的方法,动手实践的能力。科学家从小培养,科技创新得从娃娃开始。
▲赛先生L2级别送的其中一个单元的玩教具
“赛先生科学”是6-8人小班直播,老师有限(赛先生的老师从招聘到上岗的录取率只有3%),因此学位有限。带白名单赛事的“爱迪生”课程还包含了赛事报名填报,作品演讲模拟等。因为白名单赛事是一年一次,错过今年寒假的课程和报名准备,参赛就又要等明年了。
说实话,能够非常熟悉白名单规则,还能“手把手”给参赛指导,并且取得“参赛学员获奖率超过90%”的成绩的课,实在是风毛菱角。
网络时代,信息差是越来越少了,能抓住的信息差机会越来越少,真正有用的信息越来越封闭、不外传,能开口跟大家讨论的机会很少(很多话只能我们小圈子里分享)。今天我和对白名单赛事有着深入研究的“赛先生”的大卢老师,会在直播间跟大家分享我们所了解的“教育信息差”,欢迎大家来直播间讨论互动。
我第一次接触赛先生的团队是在两年前,但其实赛先生已经在STEAM科学领域深耕了十年。
从2015年开始就开启针对3-12岁孩子科学课程的研发,并获得中科创星的青睐,得到其天使轮的投资,后来项目蓝象资本、北塔资本、天地酬勤、精中教育多家专注于教育与科技的发展基金累计四轮重金投资。
▲ 中科创星是中科院旗下基金
中国首个专注于“硬科技”的投资孵化平台,
中国“硬科技”概念首倡者。
经过两年年课程的研发和打磨,赛先生于2017年正式成立赛先生科学品牌,并正式上线课程,开创了国内在线小班直播科学课的先河,致力于提升中国青少儿学习力和创造力,赋能未来竞争力。
赛先生科学总部在上海,老师已有近300人,目前已服务超过20万家庭,学员遍布数百个城市,白名单赛事学员参赛获奖率超过90%。
在没有接触赛先生之前,我几乎没有看到关于赛先生的宣传,和创始人大卢老师聊了才知道,他们是把投资拿到的钱,优先投入到课程研发,教师培养和教具的升级上,打造课程的核心竞争力,不太愿意把钱都砸在宣传渠道上,因为他觉得,课程效果不到位,宣传再成功没有意义,这一点,从公司的发展历程中,也可以看出来。
所以,赛先生的课程都是通过每个家庭在上完课程之后,孩子反馈特别喜欢,然后介绍给身边朋友,属于在C端市场被用户已经验证了8年多,完全是靠口口相传做起来的线上课程品牌。
赛先生的课程整体分为两个体系,系统的科学课是由中科院科学家+中美教育学博士+STEMA教具研发国际专家联合打造,既有科学理论专业输出,又兼顾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整个课程是综合性跨学科的设计,涵盖物质科学、自然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环境和地理、技术和工程,并不是单一的学物理,学自然,学化学……
而爱迪生的竞赛课程,是由科创名校的指导老师,国家白名单赛事专家评委,国赛金牌教练联合开发,所以课程内容设计会非常贴近赛事的要求,但又不完全只针对比赛,而是以赛促学,所以才能做到:
孩子可以直接用自己在课堂上的作品去参加各种科创比赛,拿奖拿名次,同时作为科技特长生的证明材料,还可以给孩子申请发明专利。
科学系统课和爱迪生赛事入门专项课,既适合0基础的孩子进行科学启蒙培养兴趣,也适合已经有了一定科学基础的孩子,来夯实综合应用知识,直接去参加各项比赛。
所以赛先生的课程属于是一个科学+科创两条腿并行的课程体系,科学=理综,科创=赛事,给孩子一个有输出,有成就,有结果的学习历程。
接下来,详细和大家讲解每个级别的课程内容。
赛先生的系统课程从L1-L4,适合3岁到12岁孩子完成从科学启蒙—科学入门—科学进阶—科学小达人的完整科学学习过程。
这个阶段的课程主要针对幼儿园中班到大班的孩子,课程设计主要以满足这个阶段孩子“什么都要问为什么”的好奇心,所以课程设计的主题非常多样,以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和动手能力为目的,为后续科学课程打基础。
学习周期:
录播课学习9个月+6-8人小班直播课(L1完整课表分上和下,拍2份完整L1)
学习频次:
录播课每周2次,每次15分钟
直播课每周1次,每次30分钟
教具清单:5套LR进口教具+5箱实验材料
L2的课程主要针对幼儿园大班到小学1年级的孩子,所以为了帮助应对到来的小学学习,从L2开始,课程的内容会更加系统的进行科学学习和思维训练,帮助孩子掌握思维的方法。
从L2开始,每单元的课程周期更长,学习的知识更深,课程内容涵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自然科学、环境和地理。
同时,从这个阶段开始,更加强调孩子对于科学知识的动手和表达,
通过各种作品成果,帮助孩子点燃学习兴趣,比如:
所有科学知识点,都是生活场景出发,让孩子从日常生活中探索各种科学现象,拉近孩子和科学的距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学以致用,成为生活小发明家。
在课程内容中,设计了至少100个科学实验,通过直观好玩的实验,不断地调用孩子科学兴趣,同时锻炼孩子进行有条理地进行各种动手操作。
开始引导孩子练习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科学想法,讲解自己的科学作品,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后面参加比赛做项目路演做准备。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都处于幼小衔接的阶段,所以在课程设计上,会有意识的融入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内容,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准备。
学习周期:
6-8人小班直播课学习,课程分6个单元,一单元分为16节课,学习周期为一年,共96个课时
学习频次:
直播课每周1次,每次60分钟
教具清单:5套LR进口教具+5箱实验材料
L3主要针对6-8岁小学低年级孩子,所以在L3的课程设计中,会更加注重项目式学习,探究精神,培养孩子独立的科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L3课程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生命科学、环境和地理、技术和工程。
学习周期:
6-8人小班直播课学习,课程分6个单元,一单元分为16节课,学习周期为一年,共96个课时:
学习频次:
直播课每周1次,每次60分钟
教具清单:6套专业品牌STEAM教具,每月寄送当月课程教具总价值2000元
而且从L3开始,课程内容就开始对标国内的【小学科学课标】【NGSS】【初中物理生物】等学科的知识点,提前帮孩子打好理科的基础,如下图:
这个课包专门针对有比赛需要的孩子,进行赛前的集训和辅导,共8天的集训课程,一般会集中在暑假或者寒假,在课程中会带孩子完成至少5个作品,用来直接投递比赛。
其实赛事辅导是一个复杂度很高,也非常个性化的事情,想要做到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创意来实现作品,并且独立完成,必须是小班直播的形式,这个是大班课没办法完成的。
在爱迪生课程中,每节课都会通过头脑风暴方式带孩子先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针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可行性研究进行讨论,然后制定产品设计和计划,尝试动手开始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从赛先生走出去参赛的孩子们,会发现他们的作品都非常有创意,而且自己动手制作,没有任何帮带和作弊的现象。
同时因为所有参赛的作品,都是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创作,所以不仅设计非常有创意,而且在项目讲解和答辩环节,都是非常自信大方,和评委互动对答,都非常自然,这些都是靠平日里在课程中的每一次有逻辑的表达开始。
最重要的是,爱迪生课程可以快速帮助孩子筛选是否选择科创赛道,因为报名爱迪生的课程,8次课就可以去参加比赛,可以快速看到孩子有没有天赋,其实属于试错成本最低的兴趣班。
爱迪生的课程适合:
家长发来喜报,因为孩子参加科创比赛,在中考阶段,直接申请进入上海的市招班,非常难得。
赛先生科学课是妞妞和酒酒唯一一门即便出去旅游,还会自己主动惦记要上的课程,如此吸引孩子,除了课程内容设计的主题本身就让孩子非常感兴趣之外,还因为赛先生的授课方式。
从孩子的体验角度上来讲,老师是一直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自己思考,不会填鸭式地教授孩子枯燥的知识和原理,会以情景式的方式引入,同时鼓励孩子主动探究,动手实践,也允许孩子们在尝试的过程不断地试错,在试错中获得经验和知识。
从老师的教学方法来讲,赛先生每一节课程的授课方式全部基于PBL教学法,并将PBL+情景式教学+丰富的感性认知结合在一起,让国内的孩子们也可以体验到完整的STEAM课程。
像上图这样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的整个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国外的STEAM教育的执行标准,以解决问题为驱动的教学方法。
STEAM教育是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五个领域的整合与融合,强调跨学科统整性教学。
一个课程主题的流程会是这样展开:
剧情动画引入——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指定计划
实验验证猜想
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对比实验结果
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最后进行项目成果演示
所以很多家长都会说,孩子在赛先生上的一节科学课,感觉同时上了一节乐高课、实验课、创客课、演讲课、社交课、数理逻辑课。
更重要的是,孩子习得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后,就会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开始有思路,有步骤,有方法地去落地实施,能自己去倒腾一些可以直接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作品,比如我看到有孩子在上完课后做的一些作品,可以直接服务自己的家庭,班级,甚至学校。
赛先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开设6-8人小班直播课的在线科学课程,这个对于需要沟通表达,需要一对一指导沟通动作操作的科学课来说,尤为重要,这也是我当时选择赛先生的原因之一。
在赛先生,每个孩子创作的作品都不是标准化的,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创意和想法,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能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就是因为小班直播课。
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可以充分表达了想法,得到老师的充分指导,尤其是动手实验制作的环节,对于喜欢自己动手的孩子来说,完全不需要家长帮忙,而动手能力弱的孩子,老师会给予充分的耐心和时间,让孩子慢慢来,直到完成自己的作品。
小班直播课还有一个优势是,每节课都是固定的同学,固定的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大家彼此之间越来越熟悉,越来越默契,老师可以第一时间get到孩子到需求,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所以虽然是在线课程、虽然课程中有很多动手操作的环节,但是我带孩子体验下来,感觉一点都不影响老师和孩子的沟通,反而因为有距离,孩子更加可以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去尝试和探索。
赛先生对于教具的选择一直都是不惜重金的原则,因为教具的质感直接影响孩子的感受度,尤其是对于低龄的孩子。
同时他们也希望所选的教育不仅仅服务于教学,也能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启发孩子,协助他们去探索更多的科学知识,所以赛先生给孩子所配套的教具中,70%以上都是进口教具,很多玩具都是learning resources:
因为基于STEAM和PBL的教学方法,所以赛先生每个单元的课程,都是以闯关的游戏方式将孩子带入到游戏角色中,让孩子用做任务的方式去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
比如在课程中,孩子需要扮演成为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几何学家、大侦探、机械师等这种神秘又好玩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角色:
通过电子积木学习电学知识,完成一场自己原创设计的影音灯光秀;
通过立体图形的搭建,寻找失落海底的科技之城亚特兰蒂斯;
化身大侦探,破解科学惊奇馆的怪物蛋盗窃案;
利用机械知识创造自己的海陆空战队;
探索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重演牛顿改变世界的探索历程;
我一直觉得国内的孩子其实非常需要舞台和机会,而赛先生的带赛能力,是当时吸引我愿意推荐给大家的重要原因。
关于科创比赛的意义部分,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和大家说了很多,让我最心动的点,其实是在赛先生学习的孩子:
课堂的所有作品可以直接参赛
参赛作品均源于孩子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所有作品都是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
市面上很多以打比赛为目的,为了获取名次,家长和老师代劳,而忽略孩子的成长性和长远发展的比赛课程,是我不能接受的。
所以我更喜欢赛先生以赛促学的模式,通过比赛给孩子学习的正反馈,让孩子在成就感中继续学习。
赛先生的带赛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今年的青创赛中,赛先生的带赛成绩获奖率为91%,而整体大赛的获奖率只有40%,白名单中唯一一个有国际赛的重磅赛事——全球发明大会,国际赛第一名也是赛先生的学员,是目前中国区参赛选手中的最好成绩。
▲ 2023年7月广东省深圳市
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
▲ 2023年8月河南省郑州市
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 全国总决赛
▲ 2023年8月安徽省合肥市
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全国总决赛
▲2023年12月上海
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暨科学小院士
▲2023年12月上海
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中国区赛
▲赛先生教练现场陪伴、指导出色的表现
获得了央媒的报道
目前在国内青少年的科创赛事主要分为4大类:
1、白名单赛事
2、国际科创赛事
3、国家级科创比赛
4、省市级科创比赛
👉白名单赛事
是指针对6-18岁的青少年,经过国家教育部认证的比赛,赛事的组织者必须是由中央编办、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正规机构,进入白名单的赛事,一般都具有成熟的评价体系,所以比赛的含金量和认可度很高:
有助初升高时“科技特长生”的认定
为孩子“综合素质评价”上增加闪光点
下图是国家认定的白名单竞赛中,有关科创相关比赛的内容:
👉国际科创赛事
比如: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全球发明大会、世青创奥、未来之城等。
适合有国际升学规划以及通过比赛出国研学交流的孩子,在参赛的过程中,可以与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孩子一起交流,不仅可以锻炼孩子英文演讲与交流能力,还可以结识全球优秀小伙伴。
👉国家级的科创比赛
比如: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全国青少年科技艺术展示活动等。这个类型的比赛适合参赛作品竞争力一般的孩子来锻炼参赛能力,因为一般白名单赛事和国际赛事的竞争力比较激烈,孩子刚开始不一定可以体验到完整的赛事。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非白名单赛事容易商业化,需要找专业机构去甄别。
👉省市级科创比赛
省市级赛事的规格虽然没有白名单竞赛那么高,但是它最大的优势是:在当地的认可度很高,对于本地升学来说,很有含金量。
以上海市为例,自从新中考政策改革以来,上海的初学生在填报综评系统——研究性学习报告板块——是否获奖中,就可以录入上海市的市级比赛,比如小小科学家、青创赛等,这类比赛在上海被成为“综评白名单”,有时候竞争力比白名单还激烈。
这类比赛一般可以在政府相关网站上查询:
在赛先生学习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老师会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根据每年的比赛情况,为孩子做专业的赛事规划,相当于身边有一个专业的科创赛事的军师,帮你随时关注国家政策,赛事发布,参赛要求,报名流程等等。
以下是2025年推荐科创竞赛的时间表:
这次返场的课程依旧是三个层次的系统课程以及赛事入门和进阶课程,大家可以自行进行搭配。
不同的地方在于:
一阶会额外送:价值980元的《未来世界大冒险》齿轮积木搭建录播课10节(含手册)+Jumbo数学玩中学手提箱桌游。
二阶会额外送:价值980元工信部认证青少年科技素养等级考辅导课(社群辅导+讲座)+青少年科技素养考级实验材料箱一箱。工信部、中国电子学会双重认证。红章落款、一人一号、双官网可查、入列未来工信人才库档案。
赛事班会额外送:①价值2000元白名单参赛一站式资料填报服。②科技节路演的优秀作品,可直通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国选。
从赛先生的课程结构设计上来讲,90%以上的孩子都会优先选择系统课程,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基础选择相应级别的课程,而爱迪生计划赛事入门的课程是针对有一定的科学基础,备赛做准备的孩子。
一句话总结选班:
小班中班,选L1;大班一年级,选L2;二年级及以上, 选L3+赛事入门;动手能力强+具备物理电路基础+想参加白名单赛事,选竞赛入门(六年级以上)。
大班没有科学基础的且对L1感兴趣,也可以购买L1;如果孩子专注力和动手基础好的,支持最多提前一年学习。(即二阶段的最小年龄是中班,三阶段的最小年龄是一年级。)
具体来看:
学习周期:录播课学习9个月+ 6~8人小班直播课学习4个月(可一起开课)。
学习频次:录播课每周2次,每次15分钟课程+15分钟动手。
直播课每周1次,每次30分钟
学习主题:5个,包含有地理、化学、物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
配套教具:5套进口/品牌教具+5大箱实验材料
完整L1是分上和下两部分,直播间拍2份,可以学完整,单元教具等都不重复。
学习周期:6~8人小班直播课学习6个月
学习频次:直播课每周1次,每次60-70分钟(中间有5-10分钟休息)
学习主题:3个,包含有工程技术、天文航天、物理光学。
配套教具:3套进口/品牌教具+3大箱实验材料
完整L2是有12个月的课程,直播间拍2份,可以学完整一年,单元教具等都不重复。
学习周期:6~8人小班直播课学习6个月
学习频次:直播课每周1次,每次60-70分钟(中间有5-10分钟休息)
学习主题:3个,包含有物理电学、生物、宇宙与天文
配套教具:3套进口/品牌教具+3大箱实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