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陈忻儿童心理  ·  《从心理解孩子》课程简单介绍(2025春季班 ... ·  昨天  
人力资源研究  ·  人生建议:下班后,就别再吃上班的苦了...... ·  2 天前  
人力资源研究  ·  人生建议:下班后,就别再吃上班的苦了...... ·  2 天前  
武志红  ·  这一部纪录片,杀我专用小猫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方家胡同的机械渊源|我在方家修胡同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8-06-21 17:21

正文

作为方家胡同的驻(xiu)场(xing)设计师,我HOLD住现场、理得清城市蜘蛛网,经历过在胡同里四处找蹲坑儿、走累了找个地儿坐坐而不得的窘迫,为解决空间整理问题越挫越勇绝不松懈,不仅心系老年人福祉,还能为了小朋友们深扒胡同趣玩。在城市更新所领导同事的加持下,可以说无所不能了,从今天起,就抽空跟大家详细地说一说这方家胡同的历史。大家好,我是 游走在方家历史长河中,深深为方家浓厚的历史着迷 的曾师傅。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历史就是这么神奇,

在方家也展现的淋漓尽致,

夏天的胡同里,

树影在方家的老墙上舞动,

我抚摸着光阴与历史交织的痕迹,

竟然也Get到了古人的心境。


李白、城市更新所的高雅担当丹姐和她的翡翠梨(大家说我曾师傅高雅不起来,这里就不放我照片了)


想当初,

从元大都时,

国子监——孔庙这一带的格局就基本形成,

那时候国子监叫国子学,孔庙还叫宣圣庙,


元大都城 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


方家的历史,有直接记载的要追溯到明朝,

那时候就叫方家胡同,

属崇教坊,所谓崇教坊,也是跟坊内国子监,孔庙国家教育事业有渊源,

明北京城 万历——崇祯年间(公元1573-1644年)


后来,满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后,

将北京内城分为八个区域,由八旗分别驻守,

我翻翻古籍《钦定日下旧闻考》,

嘿,真的被我翻到了,

在卷七十二有记载:“八旗方位,左翼自北而东,自东而南:镶黄旗在安定门内”。

清北京城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


方家的历史厚重就在此,她默默的见证了,

北京作为统一封建王朝古都的风云变幻,

伴随着方家自己的故事,延续延续,近千年……



方家从历史长河中穿过,

历史赠送给方家无数特别的印记,

尤为惊奇的发现,

这些不同时段的印记之间有着冥冥之中的联系……



抹去尘封灰迹,打开方家宝库,

方家历史绚烂又多彩,



今天我们先来说一说,方家胡同的机械渊源。


01

方家胡同

历史烙下的工业痕迹


其中,曾经作为胡同工厂的46号院,

让方家和“ 机械”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种机械渊源,也灿烂了46号院的“院生”,

可你知道?

在方家胡同内,历史不止烙下了一处工业痕迹,

时间在编织,老墙在诉说,

方家还有好多讲不完的故事。



方家胡同46号院,从钱局到机器总厂,

到胡同“798”,经历了怎样的前世今生?

现为安定门街道办事处的19号院,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的21号院,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胡同内的10号院,曾经作为机器厂职工宿舍,那段历史的当事人,又是怎样诉说那段历史呢?


02

宝泉局北作厂

说说造钱那些事儿


我们先说点学问的事儿,

钱币在我国古代成为“泉币”,“泉布”“泉货”等等,

而对钱币进行研究的学问,就是“泉学”,

哈哈,不知道吧,我也刚知道呢,



我们就从这个“泉”字开始,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在北京设置宝源局,

明熹宗天启二年又在北京设立宝泉局,

这就是我国古代两大金融机构,

清代沿袭明制,宝源局隶属工部,

铸的钱是给工部所管的各项工程使用的,

宝泉局,隶属户部,

这个机构所铸的钱就是给全国使用的。

当然,不仅北京有,

在全国各省都有制钱机构,

这就组成了我国古代非常庞大的货币体系,

就我国货币体系的规模和作用,

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清代各个帝王设立的钱局

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比如,

顺治朝设二十二个钱局,

康熙朝有二十四个钱局,

雍正朝有十九个局……


清代铸钱局名和满汉局名对照图,来源:泉痴的博客

北京城内,

清宝泉局下属“东、西、南、北”四个作厂,

据《大清会典》中记载,在北新桥三条胡同,(据乾隆年间北京城绘图,北新桥三条胡同并非是现代北新桥三条胡同,而是图中“三条胡同”,即方家46号院位置)为北作厂,

就是现在的46号院。


清北京城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

清乾隆京师全图

有记载,宝泉局,当年铸钱炉子百余座,

各地钱式均以宝泉局所制为准,

铸造的钱币是“方孔圆钱”的形状,

背面加铸“户”字纪局,

顺治老爷子开始,有了新想法,

背面加铸满文“宝泉”纪局,

找个钱的样子,你们感受一下,



到光绪的时候,从英国购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机制币,

在广东制造,相继在全国各省推广实行,

这时候的钱币,就不再是方孔圆钱了,

又找到一个钱币,你们感受一下,



自此,结束了流行了两千年的传统铸币。

历史就是这么的让人着迷,

我们都到广东了,

请继续回到方家。

03

机床厂

十八罗汉布阵,方家也是重彩一笔



方家胡同46号院,从钱局北作厂到机床厂,

总之也没有绕开工厂“工厂”二字,

说起机床厂,这段历史还要从19号院说起,

清朝历史上是神机营所属左骁马队,

1921年,由美国资本创办的 “海京洋行”,

经营进口机器和机器安装,进行的进口贸易,

1926年,停止进口贸易,改名为海京铁工厂,

工人有100多人,除铸造锅炉、水管外,

能够用简单的设备仿照外国货制造手术台和电冰箱,

曾经为协和医院制造手术台呢,



1929年以后,规模增加到三四百名工人, 和三四十台设备, 1938年秋天, 被日本机器工业财阀小系原太郎兼并, 改名为“小系重机株式会社”,设备增加到50台,职工将近500人, 主要生产矿山机械,也制造炮弹和地雷。



历史还在继续翻滚,

转眼到了1949年的那个6月仲夏,

华北人民政府将接管的数个修械所成立北平机器总厂,

厂址就在现19-21号院

1950年,改名北京机器总厂,

下设第一、二、三分厂,原北平第一机器厂为总厂,原北平第一修械所为第一分厂,

46号院是北京机器总厂厂区,


五十年代方家胡同时期:北京第一机床厂


经过重组和调整,

方家胡同内出现了北京第一机床厂,

46号院成为第一机床厂区,

专门从事铣床研发生产,

相继建起了礼堂、锅炉房、 恒温车间、办公楼等建筑,

形成了现在的空间肌理,

由于规模扩大,

1956年第一机床厂搬迁至大北窑,

九十年代大北窑厂区


北一离开后,11号院仍然继续着它的“机床情缘”,

成为北京机床研究所的办公地点。



一五期间,北京第一机床厂,和全国17家企业,

被确定为机床生产重点骨干企业,

各自有明确的分工和发展方向,

这18家企业,


可上下滑动


就是机床行业鼎鼎大名的“十八罗汉”,



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国的机床工业体系,

得以初步建立和发展。


毛岸英曾担任北京第一机床厂厂长


北京第一机床厂与共和国同龄,

走出了毛岸英、叶选平等著名人物,

生产出众多新中国的“第一台”,


新中国首台数控铣床终于诞生——X53K1


走过了风风雨雨和辉煌。

以非常浓重的一笔,记入了北京工业史。


伴随着工业化痕迹逐渐退去,

46号院也曾做过机械维修站,

准确名称叫做精密机床厂修理总站,

一直运转到21世纪初期,

据说只有重要的、精密的仪器坏了才往这里送,

一点也不吵,

即使有过“机床胡同”的时光,

方家也并不曾喧嚣。



04

46号院

文创与厂区牵手,前缘再续


历史滚轮转到了新世纪的2008年,

某一天,有一个人,走到了院子里,

这里已经抹去了辉煌的机床胡同历史,

只见草长得老高,零散着一些坏了的大机器,

厂房也已年久失修,

冥冥之中,46号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