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动带来改变 」
Positive Change Through Action
2021年可谓始于寒冷,破纪录的霜冻、冰雪天气席卷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北京
[1]
和首尔
[2]
等地纷纷遭遇数十年来最冷的两次寒流。而位于欧洲的西班牙马德里也经历了史无前例的零下25度低温,西班牙境内,除了巴塞罗那的2人死亡,至少还有5人也死于这场严寒
[3]。
韩国首尔,暴雪阻塞了交通道路。© Shutterstock
2月,美国多州亦遭遇极端寒潮的强烈侵袭,大面积降温降雪天气为历史罕见。据媒体报道,在受灾最严重的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约四百万居民遭遇停电
[4]
、停水等情况,当地陆运与空运交通均严重受阻。破纪录的低温天气已导致美国多州至少21人死亡
[5]。
面对极端低温引发得州电力设施停摆,一些美国政客却将电网瘫痪的罪过归结于可再生能源,以此攻击美国重返巴黎协定与绿色新政。对此,绿色和平美国办公室气候项目主任阿什利·汤姆森(Ashley Thomson)表示,“我们最大的担心正是人们要面临低温、断电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恶劣情况。
一味否认气候变化并非是毫无伤害的,正是因为得克萨斯州政府政客拒绝承认气候危机、不肯为之做好准备,才会有人因此丧生。”
正如汤姆森所言,这场影响了全球数十亿人的极端天气,是气候危机日益严重的又一信号。
尽管极端低温、暴雪天气看起来与全球变暖互不相关,但事实上它却与全球变暖引发的极地涡旋崩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那么,到底什么是极地涡旋呢?
2020-2021冬季极地涡旋示意图 © earth.nullschool.net
极地涡旋是一种盘旋在南北极高空大气中的大型冷气涡旋系统,它存在于两极附近,夏季减弱,冬季增强
[6]
。众所周知,因为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极地地区比常年炎热的赤道地带要冷得多。在北极地区,冷空气由极地高压带向南流入副极地低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逆时针旋转的极地涡旋。
通常情况下,极地涡旋位于大气平流层,距离地面至少16千米,当它的强度正常时,冷空气存续在涡旋中,并不会直接影响中纬度地区的天气。但是,一旦极地涡旋减弱,冷空气就会伺机逃脱南下,引发气温骤降等连锁反应。而此次侵袭北半球的,正是溃散中的北极涡旋。
由于全球变暖,南极
冰川持续融化。© Shutterstock
虽然,使北极涡旋变得不稳定的原因很难一语道尽,但气象学家普遍认为,这与北极上空平流层的气温突然升高现象(Sudden Stratospheric Warming)有关。这一异常现象的出现会使北极涡旋偏离其运动主轴,开始摇摆并向南延伸。
在极地放大效应的影响下,
北极地区变暖的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区的两倍,导致大量冰川融化,海冰消融。
而科学家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北极涡旋的不稳定性
[7]。
过去十年来,北极涡旋摇摆不稳定的情况变得更加频繁。以往罕见的极端天气与风险,正因为全球变暖的气候危机,而变得越来越常见。
很多人认为极端雨雪天气的影响无非就是寒冷一些,而忽略了寒冷本身就可能是巨大的问题。
不论是在西班牙、日本或美国,都不乏有人死于暴风雪引发的低温或窒息的案例。除此以外,极端天气还可能会造成包括公路、铁路和航空在内的交通系统瘫痪;湿滑冰冻的路面会加大连环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极寒会直接导致农作物减产、牲畜死亡......
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受灾情况不难看出,
极端恶劣的天气还可能影响能源电力系统
,
造成停电停水等困境,数百万人连续数日无法供暖。在此次寒潮冲击下,美国得州用电高峰需求达到近70GW左右,而有超过30GW的设备无法工作
[8]。
随着电力需求的飙升,得州电力可靠性委员会(ERCOT)的能源价格已经飙升至每兆瓦5000美元(约合每度电5美元)以上,在许多节点达到9000美元(约合每度电9美元)的上限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