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市国资委下属的唯一一家以产业园区投资、开发与经营和园区相关配套服务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临港集团历经漕河泾地区33年、品牌园区拓展22年、临港地区14年的开发建设,开发了上海最早的园区——漕河泾园区,最大的园区——临港产业区,发展最快的园区——松江园区,与国际最接轨的园区——洋山自贸区。目前,集团立足临港、覆盖上海、扩展长三角、布局全国,开发建设了多层次、多形态、多功能的园区,旗下拥有“上海临港”一家沪市主板上市公司。
图:临港集团版图
临港产业区以“体现国家战略、体现上海优势、体现国际竞争力”为发展目标,以“高端制造、极端制造、自主制造”为产业导向,是国家级装备产业基地、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国家级保税物流基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德智能制造临港综合示范区、上海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基地。
14年前,临港集团刚成立时,属于他们的产业区是一片荒凉的滩涂,仅有20多名员工,注册资本金亦有限。集团成立以来,用十多年时间在200多平方公里的滩涂上,建设了以新能源装备、船舶关键件、海洋工程、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设备为代表的装备制造基地,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船用曲轴、最大的风能发电叶片,能够生产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动机和发电设备,是中国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配套最好、人才最为集中的装备产业制造基地。同时,临港产业区全力打造以民用航空动力园区、绿色节能产业园区、再制造产业园区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开创临港产业区高端制造、低碳制造、智慧制造新格局。
图:临港集团主要园区发展时间轴
临港集团起步于漕河泾地区,漕河泾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经过多轮产业的转型升级,漕河泾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发展速度较快、技术含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开发区建设中发挥着“排头兵”和“领头羊”作用。截至目前,临港集团的开发园区除了临港产业区外,还包括漕河泾开发区、临港松江、浦江、康桥、南桥、枫泾、桃浦园区等,合作的上海区县包括浦东新区、奉贤、松江、徐汇、金山、普陀、闵行等地。
产城融合引领园区转型:临港集团在园区发展中注重以产建城、以城兴业,增加园区特别是郊区城市商业和功能服务内容,加强与品牌商业资源、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资源合作,导入优质餐饮、购物、娱乐教育、医疗、居住等配套服务,打造不低于市中心的品质生活。临港下属园区引入“星巴克”等高端商业品牌,让园区生活“只差距离、不差品质”。在临港奉贤园区,把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九年制学校、国家级农业公园、美爵精品酒店、精品社区商业、足球青训基地、滨海跑步道、皮划艇赛道等设施导入社区,联合上海六院、东软熙康等配套“大数据+大健康”的云医院,建设“智能制造小镇”。在临港、奉贤、松江等园区,配套建设公租房,降低商务成本,导入产业,留住人才。
产学研融合紧密联动发展:临港集团在推进产城融合外,着力推进产学研融合。为响应科创中心建设需求,集团不仅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独立的技术研发机构,而且目前已与上海交大、复旦、清华、电子科大、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院校建立战略联盟,加大孵化器投入,更深更广地整合科创资源,放大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效应。2016年,交大—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信通院—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中科院—脑智工程智能云平台、上海临港国际光电子集成联合实验室等一批共性研究平台落地。其中,交大智能制造研究院首期孵化的航发验证测试中心等“五朵金花”项目正有序推进中。2016年成立了产业投资基金,为投资招商战略奠定基础。其中,临港智能制造产业基金总规模为30亿元,第一期为10亿元。通过一系列措施和大学对接,与科技型、原创型的机构合作,建设科技的桥头堡,将毛细血管延伸至大学,源源不断将好的项目流到园区。
产金融合形成多元融资渠道:临港集团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更多利用市场资源,统筹使用园区开发基金、上市融资、银行借贷、超短融等多种融资渠道,形成支撑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2015年,临港控股借壳自仪股份成功上市,迈出了临港集团资本运作的第一步。临港集团将旗下优质的产业园区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从而实现竞争类“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的目标。旗下松江园区、康桥园区、南桥园区和自贸区洋山陆域、浦江五大园区资产被装入上市公司。这些园区产业定位好、规划好、建筑形象好、引入项目好、产出好、合作机制好,通过进入上市公司平台发展释放更大市场活力。2015年6月,集团联合全国社保基金等,设立园区开发基金,基金总规模为100亿元,开创了国资系统将社会资本引入产业园区开发领域的先河,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园区发展基金。
新桥模式开辟全新合作模式:1995年集团与松江区合作开发松江科技精品园,进行“区区合作、品牌联动”,至今20多年,与松江合作的“新桥”模式已经成为全市开发区建设重要经验,被写进了全市“十三五”规划。“新桥模式”由临港集团委派的专业团队主持日常经营;全面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和运营管理,把先进的规划理念、丰富的招商资源、完善的服务体系引入园区。新桥镇则发挥属地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功能优势,着重推进土地动迁、基础设施配套,为园区建设发展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新桥模式”中,新桥镇以集体资产投资入股,在园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集体经济得到发展,造福了当地百姓。“新桥模式”实施租售并举,落实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园区统一招商和管理,可以根据发展需要进行项目调整,最大程度杜绝土地闲置、资源空转现象的发生。
临港集团坚持重大产业与创新创业并重,在立足临港发展的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集团已先后和普陀区、静安区、宝山区、奉贤区和江苏盐城市、大丰市等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市各区、长三角地区和全国拓展产业园区。临港集团对外输出模式有两种,其中一种是对口支援性质,例如大丰和遵义,大丰属于长三角一体化,沪苏产业联动示范区。另一种模式是品牌、人才、规划、建设输出,临港集团在上海市的绝大多数区区合作的园区属于此类情况。此外,临港集团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2016年11月走出境外,联同其战略合作伙伴在美国旧金山共同投资设立临港海外创新中心,正式拉开了集团全球化布局、国际化发展的帷幕。“十三五”期间,临港集团将继续深化海外创新中心网络布局,对接全球创新科技及工业4.0先进技术和项目,与当地先进孵化器运营团队合作,合力打造临港集团海外孵化器项目。
目前,临港集团正集中精力,努力建设好“2+3+3+X”园区。
“2”:两个核心区,即临港地区、漕河泾地区。临港产业园区要以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向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的共性技术平台,希望在民用航空发动机、再制造、燃气轮机、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实现新突破;漕河泾开发区则要建设科技服务示范区,要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商业模式好的优质企业和项目,提升产业的辐射功能,争取培育一批众创空间,从而形成创新孵化、创业投资和产业发展有机衔接、良性互动的局面。
“3”:三个科技城,即临港科技创新城、临港松江科技城、桃浦科技智慧城。松江科技城集聚的特色产业是3D打印、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桃浦科技智慧城以总部商务、科技研发、生态绿地为核心功能,居住、商务服务、商业休闲等为主要配套功能。规划用地面积约4.2k㎡,规划人口规模约2.8万;正在建设的临港科技创新城首发项目“创新晶体”,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由3栋塔楼和裙楼组成,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塔楼高90米,计划于2018年竣工。临港科技城围绕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核心区建设,积极布局前沿科技领域,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与中科院、上海交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引进了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脑智工程、寒武纪、科大讯飞等一批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化项目,集聚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和科技企业。
“3”:三个科技创新基地,即南桥、康桥、浦江园区。浦江园区重点围绕“大科创”、“大健康”、“大文化”、“大电商”、“大检测”等进行“5+X”产业布局,该园区已发起全市首个检测检验产业联盟,着力打造“生命健康科技城”;康桥园区以打造新型科技园区为目标,集聚国内外众多新能源、金融投资和文化产业企业总部;南桥园区以上海南部国际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目标,以“东方美谷”为载体着力打造美丽健康产业集群,聚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美容医疗等产业跨界融合。
“X”:就是通过城市更新项目、打造若干个“临港新业坊”,在全市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园区布局。提供“办公+服务+产业+空间+投融”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供孵化和加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临港集团表示,目前已建立起临港“新业坊”项目管控体系,虽然是城市更新,但“新业坊”主要还是为临港集团的制造业产业服务的,只不过是在中心城区。临港打造众创空间,就是孵化器、加速器,这样就能把创新创业和城市功能相结合,更好发挥中心城区的优势。“十三五”期间,将会形成临港“新业坊”100万平方米的规模。
滩涂已成城,集团大发展。未来,临港集团将继续高举科创中心建设旗帜,坚定不移走市场竞争盈利这条道路,以“三个聚焦、三个转型升级”作为发展主线,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竞争活力,不断提升园区产城融合水平和综合配套能力,努力成为全市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园区发展的先行者!
更多内容请查看
房天下产业网http://fdc.fang.com/
或关注 中国指数研究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