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近年来频频被提及。虽然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但不少企业或个人通过创新,发展出了多种有效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今天,小农就为大家分享
6种生态农业新模式
。
农业浪费巨大,数字难以想象,农业有机垃圾每亩地每年超过2万斤,几乎相当于每年农作物产量。曾经有位美国的农业专家这样描述中国,中国的农业废弃物一旦利用起来,完全可以不再需要化肥。
“零废弃生态农业”,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物、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得到资源化应用,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
“天津模式”——农家肥随水施肥的新技术。这是至今在全国领先的新型生态农业技术。
农家肥因为恶臭味道大,几乎不可能实现随水施肥。
天津“新农村”项目中大力使用生物催化技术,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等农田废弃物经生物催化后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让本来寸草不长的宅基地和盐碱地变为良田,而成本却只有化肥的三分之一。
现代城市的扩建使高层建筑大批崛起,农艺师和建筑师们提出了屋顶绿化和无土栽培的新措施。学者们把这种在楼顶种植农作物的新技术称为“空中农业”。
空中农业由来已久,只是在近几十年才把它提高到重要日程上来。1959年,美国的一位园林建筑师设计了一个“空中花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对实施空中农业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这位园林建筑师是在一座六层楼的顶上建造了一个空中花园,其方法是先在屋顶的地面作了防水渗透处理,上敷薄层土壤,然后配置树木、花草。有曲折的甬道穿行其间,并设有靠椅、小凳供人休息,全园面积1.2公顷,置景虽不算奇特,却给人以启示,此后屋顶绿化便在不少国家实施。我国一些城市也进行了这一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并从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
近年来,农艺师、园艺师们采用了锯末代替土壤基质的栽培方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锯末不仅质轻价廉,取材方便,还具有松软透气、吸水保墒的良好性能,其中还含有供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微量元素。
重庆市在一些楼顶上造锯末田,种植蔬菜瓜果,既绿化美化了环境,又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检测显示,经过绿化的楼顶房间的室内温度冬天升高3℃~5℃,夏天降低3℃~5℃。
北京农业嘉年华融农业生产、生态、休闲、教育、示范多功能于一体,不仅集中展示了很多新奇特的农业技术,而且注重体现着生态环保和绿色循环的理念。例如,在紫蔬探秘馆就有这样一出将生态农业与艺术巧妙结合奇美的景观。
鱼缸和鱼缸上的蔬菜种植管道,构成了鱼菜共生的平台,
这项技术是循环农业发展的一项新技术。鱼的代谢物在水中被微生物分解之后,可以循环到上边供给蔬菜所需的养分,而蔬菜的分解物也可以供给下边的鱼使用。把水产养殖和生态种植,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了科学的协同共生,养鱼不用换水,种菜不用施肥。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农业种植上,而且也可以走进生活中,成为现代家居中的一景。
“生态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它包括生物工程中的“发酵工程”以及“酶工程”。“白色农业”的生产环境要求高度洁净,其产品无污染、无毒副作用,具有高度的安全性。由于“白色农业”是在工厂里生产的,操作者在生产车间里必须穿白色工作服和戴工作帽,故形象地称之为“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的产品包括:微生物食品、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和兽药、微生物能源、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微生物医用保健品及药品等。
专家们在论证这种生态农业新模式时指出:
“白色农业”在我国推行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可以把“人畜共粮”调整为“人畜分粮”。
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粮食压力主要是人口增加与耕地减少,同时还很大程度上在于“人畜共粮”,传统体制造成的人畜争粮矛盾不断激化。而发展白色农业将人畜共粮的传统调整为“人畜分粮”的农业新模式,可极大地缓解粮食紧缺问题。
生态庄园经济是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可行之路。从经济性质上看,它属于民营经济。投资主体大都为民营企业,还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个人,权益清晰,主体明确。从组织形式上看,它属于规模经济。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的集约使用和适度规模经营。从生产流程上看,它属于循环经济。通过种、养、加工等环节,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生态庄园经济实现了“老板进村、资本进村、产业进村”,使“空心村”变成“新庄园”。2012年,榆次生态庄园经济吸引民间资本达10.5亿元,相当于当年各级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30多倍。
生态庄园经济是以商补农的有效实现形式。
现代农业要靠资本来武装。开发农业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最大的制约瓶颈是资金。工商资本投资开发农业,可以带来农业发展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稀缺资源,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生态庄园经济通过合理有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农业领域,架起了资本下乡的通道,搭建了工商企业转型发展的载体,使以工补农有了可行的实现形式。
台湾休闲生态农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特色,主要有观光农园、野生动植物的观赏与研究、品尝野味的休闲旅游、综合性的休闲农场、乡村夜宿等几种类型。
台湾休闲农场布局合理,大多数都分布在旅游线路上,每个景区景点都能与旅游结合起来,这就有了客源的保证。板块化、区域化整合,已经有了相当的成效。
例如苗栗县南庄乡休闲民宿区,拥有近80家乡村民宿,依托这些民宿,乡里将具有百年历史的桂花小巷开发成特色旅游街,带动了客家特色餐饮、特色风味小吃、特色手工艺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游客来到这里之后,在体验不同的农家风貌的同时能够比较全方位地感受具有当地特色的客家文化。
宜兰县也形成了梗坊休闲农业区、北关休闲农业区等区域化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达到一定的产业规模,具有区域特色;区域内部各个休闲农业经营单位,在资源、客源市场形成了相互带动、相互补充的良好局面。事实证明,休闲农业必须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景观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才能由点成线、成片,为城市旅游者提供一日、两日乃至多日的旅游产品组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兼顾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构和功能优化了的农业生态系统。特别是对如今我们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以及污染问题严重的农业形势,生态农业将会成为未来中国农业探寻的重点方向。
活动推荐: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1、【年度学习●12期●国内、国外】
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系统研修班—年度学习卡
活动推介
“2018第五届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深度考察交流总裁班”
活动时间:2018年1月13-14日
●无锡-拈花湾禅意度假小镇
无锡-阳山●田园东方田园综合体模式深度探访之旅
【游学
时间
】
2018
年
1
月13-14
日
( 2天)
【
峰会地点
】
中国●无锡
【
参会资格
】
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开发及相关产业链,董事长、总经理及核心高管
【抢票热线
】
186 182 82051 段老师
【主办单位
】
北京华城汇科技有限公司
【游学规模
】
限额30-40人,额满为止(目前仅剩10个名额)
游学亮点:
地方政府:
如何挖掘本地特色产业、如何做好产业规划、如何有效组织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规划编制。如何更好的项目落地、借势发展。
开发商:
开发商如何转型参与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开发商如何与政府合作建设小城镇和田园综合体。
运营商:
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的生产生态生活的融合、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运营思路与实操打造。
特色业态:
民宿、餐饮、孵化器、亲子......各类业态、如何与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发展结合,抓住历史机遇。
规划设计机构:
深度了解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的运营需求、运营前提下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产业规划、空间规划
投资方:
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投资机遇、优质IP项目的接洽对接。
主体框架:
文旅生态圈:规划设计、一线操盘手、运营管理、盈利模式、专家智库、项目孵化。
四大板块:
★
第一板块: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政策趋势解析;
★★
第二板块: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开发运营及投融资模式解析;
★★★
第三板块: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顶层模式解析与塑造品牌战略;
★★★★
第四板块: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优质Ip项目对接孵化和投融资;
一一一一一一【报名方式】一一一一一一
(参会、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