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美团外卖再次爆出外卖员猥亵女顾客的新闻。当天,泉州22岁的单身女生小吴用手机点了一份美团外卖,外卖员以借用卫生间为由,进入了小吴家里,对小吴动手脚。所幸小吴以“我男朋友就快上来了,已经在电梯里了”为由震慑住了外卖员,令其停止犯罪行为。
这并不是美团出现第一次出现此类事件。去年11月,上海市联洋年华小区某栋楼内发生一起上门强奸案,经了解实施犯罪的也是美团外卖员。据报道,外卖员前几天到该处送过外卖,随后当天上门敲开门后,把被害人捆绑并强奸,恰遇被害人朋友上门,后与其搏斗但逃脱。
连续发生强奸猥亵事件,表面上看,暴露出了美团对外卖员工的管理不善问题。但更深层的原因,却是美团不断加重的盈利压力。
美团的2016年,并不很顺利。
在与大众点评合并之后,美团全面走上了寻求上市的道路。2016年,美团副总裁王慧文宣布将美团的考核转向盈利为中心,王兴也对外宣布,美团除了外卖外其他业务都实现盈利。但据业内人士表示,即使美团其他业务盈利,也难以填补美团主业外卖的窟窿。外卖服务烧掉了美团大部分资金,而且至今也没有一个可以止损的有效模式。
更让美团难受的是,根据行业透露,在获得33亿美金融资时,新美大与投资人签订了对赌协议,承诺在2017年开始上市,并且上市时估值达到200亿美金为有效上市。但随着烧钱窟窿越来越大,美团估值却一再降低。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时的最高估值一度达到180亿美金,但现在已经下降到120亿美金。
为了提升估值,美团一方面将大批原本直营的城市转成了代理模式,从2016年启动了“城市合伙人计划”,陆续将千余县市的经营权转移到给当地代理手中,以缩减地推和补贴开支;另一方面,美团大面积向商户提高佣金,同时降低员工薪水,例如,美团宣布了对部分O2O业务的员工提成新规,其中,新开门店在第1~90天产生的毛收入,团购大于0.6%,闪惠大于等于0.6%的毛收入才参与提成计算。部分城市的员工提成直接被降低了5个百分点,甚至有部分城市团购部分的提成只相当于此前的提成的三分之二。
这种方式直接导致了美团在管理等方面的漏洞越来越大。直营转代理后,美团的员工培训和渠道管理能力更弱,降低员工工资又令员工产生怨气,二者都导致了员工服务水平直线下滑。无论强奸、猥亵顾客的行为是发生在直营员工还是加盟员工,都是美团盈利压力所导致的恶性结果。
美团并非没有注意到这一些问题。团购起家的美团,在与大众点评合并两年之后,悲剧般地发现O2O的佣金商业模式存在巨大缺陷,盈利无望。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的今天,美团也意识到转型的必要性。在去年7月,王兴提出的“互联网的下半场”,其实是对美团模式转型的试水。
美团转型的第一步是从C端转向B端,开始向商户推广ERP业务和POS机等软件。但是,这一尝试在半年的时间里,问题尽显。由于这两个传统的业务都是一片红海,在美团介入之前就有二维火等大量的竞争对手,美团作为后来者,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产品、服务上都面临不少短板。并且,商户在被高额抽佣后,更不可能与美团合作。
随后,美团尝试在其他业务发力。去年10月 ,美团点评酒旅事业群设立海外住宿项目组,今年2月13日,美团正式布局海外住宿业务。通过代理模式与海外酒店供应商合作,希望通过代理分销的方式快速切入海外酒店市场。2月14日,美团还在南京率先“悄然”上线网约车出行业务。
只可惜,海外住宿业务和打车业务,都早已是一片红海。携程、Airbnb等巨头,早已在海外住宿上深耕多年,滴滴打车在合并快的之后,更是国内打车业务当之无愧的霸主。行业人士分析认为,美团在这些业务上尝试,如果真是为了实现“连接一切”的野心,就将不得不砸入巨额资金用来抢夺市场,最终不免遭遇外卖一样的尴尬境地;而若是为了提升估值向投资人“讲故事”,则根本毫无帮助。
另据一位接近美团上市的知情人士透露,美团美团目前的上市计划再次推迟,本来希望是2017年年中上市,现在由于在估值和盈利方面不理想,在审计中发现多项违规导致可能推迟到年末启动。如此看来,为了保持资金流,美团直营转代理、降薪的动作,或将持续。
但是,O2O行业最应强化的,正是对商户和顾客的服务水平,并以牢固的机制保证好用户的隐私及人身安全。向代理商交出越来越多区域控制权、对一线员工不断降薪的美团,还能做到这样的保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