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身先健脑
用科学武装身体
51好读  ›  专栏  ›  健身先健脑

「MINDS」九月推送回顾

健身先健脑  · 公众号  · 科学  · 2018-10-23 07:00

正文

ISSUE

21

1

绿茶提取物的黑魔法

在 MINDS 2017 年 12 月份的推送中,我们提到,尽管绿茶提取物有一定的「保健」效果,它对于大部分运动表现,或者减脂,似乎没有什么肉眼可见的作用。


不过,在 2018 年8 月份刚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它似乎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

2

站距与深蹲力学机制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我蹲不下去,脚踝太紧了,一蹲下去就会圆背」或者「我股骨太长了,深蹲感觉很不舒服」。如果你有这种问题,抑或是你是个教练,手下的学员、运动员有这种问题的话,那本文所解读的文献就是你的福音。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站距对深蹲力学机制的影响,以及身体比例和关节角度之间是否有相关性。

3

避孕药,影响力量增长吗?

尽管新一代避孕药已经消除了发胖、情绪不稳定等副作用,很多女性爱好者或运动员在服用激素性避孕药时,仍然会担心其影响运动表现。甚至有很多人会认为,长期服用激素性避孕药会影响增肌、减脂或力量增长。但不幸的是,这方面的数据非常少,使得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但 Myllyaho 等人在 2018 年发表的研究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该研究观察了训练期间连续服用 10 周单相避孕药(每片药中的雌激素、孕激素含量固定,如复方18-甲级炔诺酮片)对女性力量、耐力和身体构成的影响。

4

无兴奋剂氮泵,有用吗?

氮泵是健身人群最常用的补剂之一。它的主要有效成分,除了肌酸以及各种氨基酸,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因,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虽然可以提高力量、耐力、兴奋程度、主观感受疲劳程度(RPE)等多项训练指标,它的副作用,也使得一部分人对它避而远之——短期大量的中枢神经兴奋剂摄入,会导致兴奋、焦虑、手抖、失眠等副作用,尤其是习惯晚上或者夜间训练的人群,喝完氮泵结果影响睡眠,可谓是得不偿失了。


近些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打着「非兴奋剂氮泵」、「无咖啡因氮泵」的新型产品,其主要的宣传点在于,可以在提高运动表现的同时,避免咖啡因等中枢神经兴奋剂带来的一系列「过度兴奋」的副作用。它们对于运动表现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对于「神经-肌肉功能性(Neuromuscular Functionality)」的提高。比如 Cormie 等人的研究表明,如果能有效增加神经放电频率(Neural Firing Frequency),肌肉的做功能力可以提高 1500% 之多。


这些传统意义上,并非用于运动表现提高的补剂,在实际生活中,到底有没有帮助呢?2018 年 Bunn 等人发表的一项研究,探讨了这个问题。


ISSUE

22

5

组数,可以代表容量吗?

过去多年来,有很多相关研究提供了证据,证明容量和肌肥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每个肌群每周最好训练至少 10 组,但想要最大化肌肥大的话,最好是做到十组以上,但也并非越高越好。同样,我们还知道,当容量相同时,每组做的次数并不那么重要,但如果次数很低的话,你可能需要多做几组。


目前,不论是在文献中,还是一般的健身科普文章、书籍中,大部分时候容量的计算方式都是组数x次数x重量,并依此来预测肌肥大效果。


那如果我们只数组数呢?其实用性会不会也和组数x次数x重量一样有效呢?


2018 年,Baz-Valle 等人新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综合分析了十四项相关研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6

静态拉伸,并非一无是处:训练篇

训练时候,到底需要拉伸吗?这是很多人,尤其是新手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而事实上,这个问题很难用一句话来解答——不同的训练内容,不同的拉伸种类,不同的拉伸时长,不同的拉伸姿势……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如果我们仅仅分析近些年来的文献,很容易得出「千万不要在训练前拉伸」一类的结论;在力量训练的人群中,也流行着「练前拉伸会影响力量」的说法……但其实,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比如 2018 年刚发表的一项研究,就探讨了在训练前,不同拉伸方式、时长,对于运动表现的影响。

7

静态拉伸,并非一无是处:恢复篇

拉伸的时间长度、拉伸频率、拉伸相对于训练的时间长度都有人研究过了,但有一个关键的变量却一直被忽视,那就是拉伸的强度。就像力量训练不同强度会带来不同效果一样,拉伸的强度应该也会带来些许差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