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众所周知的地缘冲突问题,欧洲天然气严重短缺,由此导致电价疯涨。
法国的电价和德国的电价都涨了将近10倍,法国的电价目前大约在7块8人民币一度电左右,德国的电价大概在6块8一度。
和我们中国的热电厂不一样,欧洲的热电厂大部分都使用天然气发电。
因为天然气从理论上来说,它是所有燃料里面最好的,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甲烷只有一个碳原子,被4个氢原子包围。氢的发热量是非常高的,基本上一公斤的天然气发热量比一公斤煤要高出56%左右。
而且燃烧天然气排出的气体水蒸气占了2/3,二氧化碳只占了1/3,所以说比纯的燃煤发电从理论上来说要减少大量的碳排放。
但是,欧洲的天然气对于俄罗斯的依赖是比较高的。俄罗斯的天然气可以通过管道来输送,输送量比船舶运输要大,而且更加方便。
目前,俄罗斯主要有三条天然气管道通往欧洲,但是全部都要过境乌克兰,分别是北极线、兄弟线和联盟线。
后来,俄罗斯又和德国合建了一条绕过乌克兰的输气管线,这就是著名的北溪2号线。这个线由于美国的反对,结果就停摆了。
总体水平上来说,欧洲大陆对于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程度高达40%。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是55%,法国最低也有17%。芬兰、保加利亚等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更是高达80%以上。
只有英国的天然气对俄罗斯的依赖比较小,只有4.9%,现在这个依赖已经下降到0了。
由于俄罗斯天然气供应量大幅度减少,欧洲原来制定的碳中和排放标准可能会达不到。
这里面唯一能够达到的就是挪威,因为只有挪威是净能源出口国。
本来德国是在2035年要求实现可再生性能源达到100%标准的,但是现在已经放弃了这个标准。
是不是欧洲放弃了碳中和的目标呢?
实际上并没有放弃这个目标,只是达到这个目标会推迟。
因为这个关系到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为什么说必须坚决制止气候升温?
我们已经感觉到了今年夏天异乎寻常热。
这就是因为地球自人类工业革命以来持续升温。
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工业活动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到目前为止已经升温了1.2℃。
这1.2度是全球平均气温的提升,对应到全球的气候变化上来说,就是加剧了地球大气分子的动能。
地球大气分子平均动能的增加,带动了整个地球大气环流运动的加剧,但是这种加剧实际上并不是平均的。
地球大气的运动是一个湍流运动,它有一个特点,就是会形成一些局部的稳定性结构,这些结构被称为耗散结构。
就像木星上的大红斑,就是由于大气运动形成的。大红斑实际上已经持续百年了,至少在人类观测木星的时候,就持续的存在,到目前仍然没有消失。
所以,地球升温的后果就是形成局部耗散性结构,长期稳定存在,灾害性天气会定期光顾某些地区。
重庆今年经历了异常高温,可以看成在地表上空形成的一种热斑,不出意外,以后每年夏天都可能会有。
所以地球升温的整体后果,就是天气变得更加不均匀,走向极端化。
本来长江地区是不缺水的,但是今年长江比往年流量减少了30%。与此同时今年我国北方的降雨量严重偏多,甚至连沙漠里都降下了大量的水。
这就是由于地球升温引起的降雨带的变化。
▍控碳目标背后的其他逻辑。
2016年,144个国家搞了一个《巴黎协定》,目标是在本世纪末把全球温度增长限制在1.5℃以内。
这个看起来是无法达到的,最有可能控制的目标是2℃。
现在世界上的碳排放38%是由燃煤电厂排放的,20%是由燃油汽车排放的,钢铁冶炼排放了另外的8%。
全世界现在的汽车行业正在进行一场新能源车革命,电动汽车替代以往的内燃机汽车,其中就含有减少碳排放的逻辑,但是其背后还有产业升级的逻辑。
当年发达国家提出碳中和的这个排放标准,背后的工业逻辑就是,通过产业升级封闭工业化进程的大门,把一些国家永远的排除在工业化国家之外。
我们国家是最后一个搭上这个末班车的,可以说中国以后再没有其他工业化国家。
这个工业化的大门关上以后,对主要工业化国家是有利的,所以主要工业化国家都会坚定执行碳中和目标,其他国家只能沦为原材料供应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