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安全学习那些事儿
网络安全学习圈子那些事儿,共享交流学习披露个人公众号欢迎投稿合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发现新西兰  ·  突发:大S流感去世,年仅48岁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安全学习那些事儿

5人利用充电桩App漏洞“有偿代充”逃单2700余笔盗窃10余万元

安全学习那些事儿  · 公众号  ·  · 2025-01-08 07:00

正文

2025年1月6日,据检察日报报道:2022年底,网约车司机李某某得知,南岸区A充电站可以低价充电。为了学到诀窍,李某某花费88元请教“懂行”的司机。原来,只要 事先下载某充电桩App,通过该App发起充电请求后,在操作界面显示“正在充电”之前快速取消充电订单,由于此时充电桩并不会中断充电,这样便可以逃单。李某某从中看到商机,做起了“有偿代充”的买卖

他宣称自己有低价充电渠道,并且以低于正常充电费用一半的价格吸引其他网约车司机找其代充。李某某每次可从中获取18元至26元不等的差价收益。

2023年7月, 充电桩App运营平台在与充电站对账时发现,A充电站充电桩在2023年4月至7月期间,有大量未付款订单,遂向警方报案。 警方查明,除了李某某外,还有4名司机以同样的方式偷电牟利。

据统计,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5人共偷逃2700余笔订单,涉案金额达10余万元。2023年10月,案件被移送至南岸区检察院审查起诉。由于犯罪嫌疑人作案时间跨度大、逃单笔数多、犯罪金额统计难等问题,提取关键的后台数据、厘清分散杂乱的数据材料,成为办案的首要任务。

2024年12月,南岸区检察院检察官对案涉充电站进行体验式回访。

受案后,检察官根据每笔订单数据,厘清每名犯罪嫌疑人所对应的犯罪金额、逃单笔数、逃单地点等重要信息,并形成了一条脉络清晰、数据详实的证据链条,为后续办案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同时,检察官多次联系充电桩App运营平台和充电站管理企业,充分调查了解其管理模式和合作模式。“两家公司的运营模式和充电费用结算规则有漏洞。”检察官说。

原来,在正常情况下,车主利用充电桩App充电时需先下单付款,App才会向相应充电桩发出充电指令。而A充电站的充电桩App运营平台和充电站管理企业,采取“电费预付+对账核销”的模式定期进行结算,导致无法动态监管异常订单。“为保障用户充电体验,针对网络中断、订单异常等情况,我们一般不会轻易干涉和终止充电服务。”充电桩App运营平台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李某某等5人就是利用充电桩App的技术漏洞,通过‘支付订单+掐点撤回’,在实际未支付费用的情况下充电的。”检察官说。

2023年11月30日,南岸区检察院以李某某等5人涉嫌盗窃罪向法院提起公诉。经审理,法院以盗窃罪分别判处李某某等5人有期徒刑三年至六个月不等,各并处罚金。

为避免该类案件再次发生,维护正常有序的充电市场秩序,2024年3月6日,南岸区检察院向该App的运营平台制发检察建议

在深入剖析运营平台问题的基础上,建议App的运营公司要及时进行技术更新弥补漏洞,在App界面增加法律风险提示、健全公司风险防控工作机制等,从“技术维护、运营制度、预警程序”三方面提出从内到外的综合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扫除运营安全“盲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