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提出过一个思想实验:
如果让当下的一个中国青年和200年前的中国人和一个当下的美国人呆在一起,那么与谁更有共同语言?
我自己的结论是当下的中国青年和美国人更有共同语言,而非和200年前的清朝人。其实原因很简单,中国的进入现代之后,在价值观念上被迅速的西方同化,尤其是美国。中国的青年一代注重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科学主义,其实已经与近现代之前的清朝人已经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了。只是被一个特殊主义,符号化的
“中国”
身份所遮蔽,因而
大部分人对此缺乏足够的自觉。《战狼2》就是一部经典的好莱坞模式的商业动作片。其中甚至有大量的桥段借鉴了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太阳泪》。
影片开头交代了,吴京因为护送战友的骨灰回家,牺牲战友家正好强拆,吴京将人打伤,被送上军事法庭,脱离军职,女友龙小云在留下一份结婚申请书后,表示要去非洲执行任务。但是,龙小云牺牲了.......
吴京没有任何的线索,有的只会一颗从龙小云身上取出来的子弹。于是吴京就远赴非洲,寻找凶手,要为未婚妻报仇。
在漫长的寻找过程中,吴京所在的非洲某国发生叛乱,在安全撤离到安全区之后,吴京又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去营救,一个在非洲研究传染病毒疫苗的陈博士。在营救过程中,吴京对于黑人和中国人一视同仁,统统需要撤走,并且主张妇孺先走,这就是一款经典的美国式英雄形象。最终遭遇到欧洲的雇佣军,发现雇佣军正是杀害龙小云的凶手,于是一番搏杀后,将对方杀死。电影完结。
从电影情节上来说,没有任何新奇之处,只是非常普通的商业动作片。
《战狼1》精准的把握到了时代的政治议题,突出表现了中国这几年国力上升后,一种迫切需要被承认的心理,在票房上大获成功。《战狼2》则
沿袭了《战狼1》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社会情感诉求,在故事背景上,因为近些年来,中国在利比亚和也门的撤侨
(其实所谓的撤侨,也是官方对于民间赞赏美国对于国民保护能力的模仿,要知道,在此之前从没听说中国动用军队撤侨。)
案例和在非洲的扩张迅速,所以从电影的情节设定上来说,与整个现实政治背景到也不算脱节,虽然电影中具体的情节多少有点扯谈。但是正如之前所说,除了这些元素之外,这部电影更多的是表现了美国商业大片中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
美国有一个教授对于美国人为什么流行篮球,橄榄球,棒球,而不是足球,做过一个文化解释,认为在前三项运动中,更能够突出个人的作用,而足球更是一个偏向整体,个人表现机会不多。所以,在美国这样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里,那些能突出自己的运动更受到欢迎。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也不可避免被美国文化所深深影响。这就包括各种审美取向,对于当下的中国商业大片而言,更多的是突出个人主义,往往就是一个人挽救了危局,而不同于早些年的电影中,更多的是突出集体的作用。而在《战狼2》中,可以说对于美国大片的模仿几乎到了亦步亦趋的程度——孤单英雄为主,国家势力后盾为辅。其实,熟悉这部电影的观众,早就可以从《战狼1》中,发现吴京饰演的冷锋,就是一个个性十足,反对组织僵化的人,这种形象,其实并不是我们传统的电影形象,而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个人主义的变种。这里深受就是美国文化的影响。所以就整部片子而言,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模仿。
如果你们认为这部片子是延续《战狼1》中所宣扬的——
“没有祖国,你什么都不是”
的片子,那么你可能会对吴京有所误解,其实吴京在片头中的设定就是阵亡战友的家遭遇强拆,或许就是以隐喻的方式告诉我们,当你为国家而牺牲的时候,你连家都保不住。我相信吴京绝非是一个沉迷于大国崛起幻象的人,而是有自己的思想表达的。但是商业总有自己的盈利逻辑,吴京明白什么人愿意掏钱买张电影票,去吸食这种精神鸦片,这个我们就不能去苛责他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本公众号持之以恒的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宗旨,致力于为关注者提供耳目一新的知识生产。打赏随意,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狡兔三窟,扫二维码可关注本人另外一个公众号:无英万夜
谨防失联,可扫二维码添加本人微信
神学宪制:宗教政治学2.0版
啪啪啪——中国名校那些左翼教授的糗事(修订版)
逝于七月四日
何以保守?谁之保守?——论保守主义的正确姿势(修订版)
在没有胡适的年代里,至少我们还有余英时(终极版)
山巅之城——美国的天命论(Manifest Destiny)
姚中秋教授的精神鉴定报告
“创制权”的溶化:文明蛀虫的白左及西方政治力量的羸弱
陈寅恪49年去留之谜及其晚景
大师的背景:胡适与陈寅恪的相交相惜
汤武革命:孔孟隐匿的分歧(增修版)
炮党的余烬——野生三民主义者(修订版)
历史的镜像——明史与近代
哲人与暴君——“叙拉古之惑”解
文明及其敌人:新保守主义宣言
“柏林墙”边那些自由的故事
自由世界的守夜人——连续两届世界大战冠军
瞧,那些新儒家(八卦和掌故)
儒门里的“瓦哈比派”——“海上新儒家”
“民主”只是幼稚园的游戏吗?
何以“中国”——重建对“中国”的理解
江南的护国军神——“洋枪”戈登(2.0版)
两个世界的英雄——拉法耶特小传
素颜蒋经国
谁是最可爱的人?——《仁川登陆》观后感
以“经济理性人”的视角重审毛周邓三角关系
王者归来——作为主权者出场的川普大帝(修订版)
请祀秦桧秦相国陪祭孔庙
第三帝国的起源
华盛顿时刻
中国人,你这样黑韩国好吗?
学术视野下的刘仲敬
政治人类学的两极天枰(终极修订收藏版)——仅以此文献给法国总统候选人勒庞女士
苏联的死亡颂唱者——福山学术小传
自由主义的灵魂
“讲张”的故事
“决断时刻”——卡尔·施米特的幽灵
中国近代转型过程中的政治思想说服——基于现实主义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