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界面文化
界面文化频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疯狂区块链  ·  你还没理解“钱的重要性” ·  12 小时前  
疯狂区块链  ·  特斯拉股票还能不能买? ·  昨天  
疯狂区块链  ·  财务自由后你想干什么? ·  2 天前  
白话区块链  ·  以太坊现货ETF持续流入,为何ETH价格却毫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界面文化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是天然的盟友,而不是对手 | 一周荐书

界面文化  · 公众号  ·  · 2024-07-29 10:00

正文


撰文 | 潘文捷

编辑 | 姜妍


《早上四,晚上三》


张北海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7


现代作家张北海在2022年去世于纽约。他出生于国民党官员家庭,新中国成立后,13岁的他随家人从北京迁往中国台湾地区,师从叶嘉莹学习中文。1962年前往洛杉矶南加州大学攻读文学硕士,在这期间他深受60年代民权运动影响,放弃博士学习,过着吉普赛式的漂泊生活,曾在花店、加油站打零工,做各种各样的工作。


纽约与北京是作家张北海重要的书写地点。1972年,他定居纽约,在联合国担任了20多年的翻译与审校工作。60岁以前,张北海的写作以散文为主,以幽默的笔调持续二十余年书写自己的纽约观察,谈牛仔裤、摇滚乐、迪士尼乐园以及书写《纽约时报》的讣闻,也借美国掌故说台北往事,这一系列文章收录于2015年在中国大陆出版的《一瓢纽约》中。从联合国退休后,张北海的写作对象从当代纽约转向了1936年的老北平。他曾提到,《侠隐》故事发生的30年代末期,是北平最美好的“金粉十年”,是“有钱人的天堂,老百姓的清平世界”,而《侠隐》的主题除了老北京的消逝外,还有“侠的终结”。2018年,导演姜文将该作品改编为电影《邪不压正》。“什么动物早上四,晚上三”,谜底即是“人”,这本书就是张北海的“早上四,晚上三”。在本书中,被誉为“最后的老嬉皮”的张北海对人生进行自述,回望百年人生路。


《诡丽幻谭·百年精选·Vol.1》


[美] H.P.洛夫克拉夫特 等 著 藏叔狱 译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24-7


在今天,社交媒体的各类真假故事层出不穷,国家冲突、气候变化、新旧观念的碰撞等许多人为的恐怖事件几乎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围。然而,在一百年前,此类故事才刚刚开始流行,也催生了奇幻科幻杂志《诡丽幻谭》。作家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地创作故事,发表因为太过奇怪而无法在其他地方出版的小说。由此,该杂志还开创了不少子流派,如剑与魔法、神秘侦探和宇宙恐惧等。


《诡丽幻谭·百年精选·Vol.1》是为了纪念和致敬已有100年历史的《诡丽幻谭》而编选的精选集,内容涵盖了怪奇、科幻、奇幻、惊悚等多个领域,包括经典故事、微小说、散文和诗歌等,以展示包括“诡丽幻谭三杰”——H.P.洛夫克拉夫特、C.A.史密斯、罗伯特·E.霍华德在内的二十余位作家的作品。


《我不知道这该怎么念》


[加]苏万康·塔玛冯萨 著 杨扬 译
新经典·南海出版公司 2024-7


本书是加拿大籍老挝裔女作家苏万康·塔玛冯萨的小说集,以同名故事《我不知道这该怎么念》作为开篇,讲述了一位名叫乔伊的老挝一年级学生学习“刀”(knife)的英文发音的故事。乔伊的父亲自信地说道:“Kah-nnn-eye-ffff。是 kahneyff。”第二天,当乔伊在学校被问及她的发音时,乔伊认同她的父亲道:“(k)它在前面!第一个!它应该有声音!”

塔玛冯萨在塑造书中人物时,利用语言及其困难作为载体,却并不是为了羞辱。在《不赶趟就捣蛋!》中,叙述者的父亲告诉孩子怎么对应门的人喊“不赶趟就捣蛋!”(Chick-A-Chee)第二天老师纠正发音的时候,孩子却说,我们玩的就是“不赶趟就捣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塔玛冯萨曾经说道:“每当把英语单词念错时,我们往往会感到羞愧、尴尬或屈辱——但这不是正确的感觉。我没有那种感觉,虽然我确实看到人们希望我这样。”这两篇小说中,年轻叙述者用他们的“错误”作为身份的主张。“‘不给糖就捣蛋’的正确发音根本不是问题,”塔玛冯萨说。“怎么说并不重要,因为糖果已经在袋子里了。”


《了不起的敦煌》


[美国] 巫鸿  荣新江  顾春芳  郑炳林  杭侃  张先堂  何鄂  陈菊霞  张元林  马振颖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7


敦煌,是唯一汇流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古老文明的宝地,浓缩了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比故宫的历史还要长一千多年。说到敦煌和莫高窟的故事,你是否立刻想到可以以中国历史朝代为纲,构造出莫高窟的线性历史?但艺术史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尝试从空间角度重构另一种观看方式,带大家跟随往日朝拜者的脚步,从敦煌城走到鸣沙山上的莫高窟,随着空间的流动在洞窟里行走,完成想象的旅行。


包括巫鸿在内,本书中一共有十位致力于敦煌研究的学者,他们都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北京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荣新江从历史地理概念来谈张骞为什么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雕塑家何鄂专讲彩塑,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陈菊霞则专讲宗教艺术……全书分两部分,上半部以历史文化为主题,下半部以美学艺术为面向,既有学者的视角,又以通俗友好的态度将研究成果呈现给广大读者。


《病非如此:

一位人类学家的母女共病絮语》


刘绍华 著
望mountain·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7


书名中所说的“母女共病”,指的是作者人类学家刘绍华与其母亲同时面临两种重大疾病照护的处境。在2018年7月,刘绍华被查出患有淋巴癌,而原本是健身达人的母亲则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初期。两种世纪之症同时出现在一个家庭中,对其家庭成员,尤其是需要费力关怀照护的人冲击很大。

刘绍华曾经见证上个世纪90年代的柬埔寨战后重建的纷乱与爱滋病横生,爱滋村和麻风病患者也都曾是她的研究对象。在这些研究中,她由病人的处境延伸到个人、家庭、社会,并努力改善人们对疾病的污名。在新书中,刘绍华借由自己的生病经验,开始往自己内心探索,并企图去映照贴近母亲的经验。她谈到,“似乎,这是生平第一次,我如此渴望理解母亲在想什么、经历了什么。遗憾的是,我这样的渴望是在母亲生病之后才浮现;唯幸的是,母亲还能自主活动表达,我还来得及些许把握住易逝的流光与回忆,还有机会将反思感受纳入与母亲的相处互动之中。”在书中,她跳脱学术框架,以日常细节钩沉生命体悟,确定爱的存在。


《大宋繁华:

造极之世的表与里》


谌旭彬 著
之江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4-8


在今天,关于宋朝的故事深受欢迎。不论是《清平乐》《梦华录》、《满庭芳宋上繁华》等以宋朝为背景的电视剧和游戏,还是关于宋史的通俗读物,总能获得大量关注和讨论。“弘扬宋代”的说法非常常见,“宋粉”也不乏其人,那么宋朝究竟有多么繁华?本书就致力于探讨:就普通百姓的命运而言,宋朝意味着什么?它和前代相比,有什么变与不变?


历史研究者谌旭彬看到,历史上真实的宋朝与当前大众想象的“造极之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他的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解释了两宋繁华,第二部分则介绍两宋的普通百姓如何在繁华时期挣扎求生,第三部分解释了两宋增加的财富没能转化成再生产资本的原因。在书中,他得出结论:“两宋的变化只是统治技术层面的变化,它仍然是一个典型的秦制政权,与之前和之后的朝代并无本质区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