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4小时,有两件大事,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
华盛顿当地时间6月1日下午3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举行记者会,正式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当地时间6月1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就在这场记者会召开的几个小时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共同会见了记者,当谈及巴黎气候协议时,李克强表示,中国人信守“言必信、行必果”,将会继续履行《巴黎协定》承诺。默克尔则强调,在充满“不确定”的时期,中德有责任加强相互合作,共同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当地时间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柏林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会见记者。
三位领导人的表态前后相隔不到半天,但在国际媒体和观察人士看来,这已成为决定世界格局的关键节点。
“我会说这是自马歇尔计划以来,美国的全球领导力最弱的时刻。”全球最大的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主席伊恩·布雷默如此断言:“这是一个分水岭事件。”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则将话讲得更直白:“特朗普靠边站:德中主演‘老友记’”。
“柏林用红地毯欢迎中国总理,特朗普的损失正在成为中国的收获”
这两天,在德国的社交媒体上,中国总理的到访毫不意外地成为热点。
“默克尔女士终于想明白了,未来属于亚洲。祝贺!”一位德国网友在脸书上这样称赞默克尔对中国领导人的热情接待。
另一位网友似乎也按捺不住喜悦之情:
“这绝对是一条正确的道路。特朗普刚当上总统时我就是这么想的。我们终于可以摆脱束缚寻找新的伙伴和市场了!请继续保持!”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称,默克尔与特朗普话不投机,却与来自北京的伙伴越走越近:在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会晤之后,默克尔甚至表示希望“有朝一日”欧盟能与中国开始自由贸易谈判。
在美国之音电台网站看来,中德领导人的此次会面,让“得分”和“丢分”显而易见:“当柏林用红地毯欢迎中国总理时,特朗普的损失正在成为中国的收获。”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报道截图
德国《今日新闻》网站则认为,在德美关系走低的时候,中国总理李克强的来访有了新的涵义:这指明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在环保和贸易两大核心领域,中国比美国更接近德国立场。在即将在汉堡召开的G20峰会上,中国和德国可能会在更多议题上持相同立场。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本次访问德国期间,李克强总理与默克尔24小时内3次会面商谈。
其中,当与中国总理共同面对记者时,默克尔表示,德国支持欧盟履行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条约义务。对此,李克强总理表示赞赏。
公开报道显示,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由于部分成员不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允许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在对华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使用“替代国”做法,但明确写明这一做法要在中国入世15年后,即2016年12月11日终止。
有媒体分析指出,默克尔此番表态意义重大,一旦取消“替代国”做法,欧盟就很难再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这将成为近年来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事件之一。
▲当地时间5月31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柏林总理府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
被特朗普羞辱“很坏很坏”,默克尔直言美国“不再可靠”
在报道默克尔对中国领导人笑脸相迎时,不少外媒都不忘提到一周前,默克尔在欧盟总部接待另一位客人时的情景。
两相对比下,无论是宾客相处的氛围,还是默克尔的“有感而发”,都如同“冷暖两重天”。
5月25日,当选美国总统后首次出访的特朗普做客欧盟总部,但当着欧洲领导人的面,他却指责德国人“很坏很坏”,猛烈抨击德国的贸易顺差及汽车出口。
▲5月25日,特朗普(中)在布鲁塞尔出席北约领导人会议。(法新社)
随后,在北约会议上,特朗普又批评许多北约成员国积欠巨款。
当特朗普不留情面地说出这些话时,不难想象当时站在他身后的默克尔是怎样一种心情。
而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结束的七国集团峰会上,特朗普不仅丝毫不讲外交礼仪,拍“全家福”时迟到、闭幕式发布会上早退,更在气候变化、难民问题和全球贸易三大问题上,继续保持着与其他六国领导人巨大的分歧。
“美国不再是可靠的盟友!”德国《图片报》称,特朗普的对抗立场令七国集团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也正因为如此,默克尔28日发表的一番充满“悲愤”情绪的表态迅速成为各大欧洲媒体的头条,她说:“从某种程度来讲,我们(欧美)互相完全依赖对方的时代已经结束……我只能说:我们欧洲人真的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5月28日,默克尔在慕尼黑发表演讲。
《金融时报》认为,在默克尔看来,美国已不再是可靠的合作伙伴,跨大西洋关系面临重大时刻。
“如果德国的老朋友不再值得依赖,那么也许是时候结交新朋友了。”英国BBC网站给出的“建议”更加直白。
事实上,默克尔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送走了特朗普,“柏林进入亚洲周”。在中国总理到访之前,默克尔在柏林会见了印度总理莫迪。德国之声电台网站称,对德国经济而言,中印都具有极高价值。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报道截图
《法兰克福汇报》表示,正是由于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在许多议题上表现孤立,由此中国和印度领导人对德国的访问被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
“默克尔‘转向’亚洲的用意显而易见。”美国“Politico”政治新闻网站欧洲版认为,这一行动是在向德国的传统盟友(美国和英国)表明,没有他们德国也照样能做生意。
不过,有印度媒体注意到,两位亚洲客人先后到访时,他们在德国受到的欢迎也差别巨大。《印度时报》网站对此评论道:“中国,而非印度,才是德国媒体的焦点”。
文章说,德国正在寻找新的政治经济机遇,此刻印度领导人的到访正是时候。但是,德国媒体对莫迪访问报道量,根本无法与对中国人访德的报道相媲美。
▲《印度时报》网站报道截图
印度媒体的“醋意”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对于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重要性。而这一重要性,在6月1日特朗普正式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后,更为突显。
因为退出《巴黎协定》,美国几乎得罪了所有西方国家。除了德国、法国、意大利迅速发表共同声明,强调巴黎气候协议“不可能重新谈判”之外,瑞典、丹麦、比利时等国领导人也都在社交媒体上批评了美国的决定——
▲6月2日,默克尔总理的发言人在推特上表示,对于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感到“失望”。
“这一次,欧洲确实十分失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告诉参考消息网-锐参考。他认为,在欧洲方面看来,特朗普宣布退出,是对欧洲多年努力的一种打击,另外欧洲也由此意识到其很难对美国施加影响。这些,都导致欧洲作出了相当激烈的反应。
一方面是对特朗普“横眉冷对”,另一方面,欧洲与中国正在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日报道,根据一份中欧联合声明草案,中国和欧盟将坚守自由贸易和巴黎气候协议,这全面回击了特朗普奉行的保护主义政策。
BBC网站也分析认为,一旦美国退出全球气候治理核心领导地位,主张全球能源转型、发展清洁能源的欧盟和中国将可能找到更多共同点,并可能形成中欧牵头的全球气候治理新秩序。
▲德国《今日新闻》刊发报道:贸易政策是德国通向中国的桥梁?
那么,中欧关系已经进入“黄金蜜月期”了吗?
对此,崔洪建表示,客观上说,欧洲对中国的认识还很复杂。“一方面,欧洲意识到美国的不可靠,所以到了重新寻找可靠合作伙伴的时候。但在欧洲人的心态上,短时间还难以将中国视为一个可靠的伙伴,双方还需要实实在在地把写在纸上的共识、计划变为实际。另外,欧洲社会和民间还需加深对中国的了解,消除误解和猜疑,这是一个‘民心工程’,也是长期的工作。”(编辑/谢来 实习生 金志林)
想加入我们吗?
欢迎你联系或投来简历&作品:[email protected]
邮件请注明“应聘·锐参考”字样。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